书城管理三分策略 七分执行:中层管理者高效执行力的10项修炼
10715800000007

第7章 流程是将策略转为执行的惟一出路

一位朋友半夜了,吃饭,好不容易找到个螃蟹火锅店,屋里没人(隔着帘子后厨好像有一个人),七八张桌子。坐下没人招呼,只看到一张纸,上面一条一条写着吃螃蟹的步骤:

1.取前面的网在面前池中取出你需要的螃蟹(已清洗好)。

2.在左侧的称上称重量,旁边的计价器会告诉你金额。

3.电磁炉水已加好,调料袋内,按口味儿比例可自调加。

4.加入螃蟹,按Star一键操作即可。

5.待power灯灭,取出螃蟹,按图操作顺序食用。

6.餐具包有各餐具(刀,镊,勺,夹……各种样大大小小),配图解释工具对应的螃蟹各部位。

7.还有明显图文配合的注意事项。

8.餐后,根据金额,付款请将现金放到右手的收款箱中。

9.如有不解,请到里屋找小张。

10.感谢光临,再见。

从进门到吃完复杂的螃蟹宴竟没有一位服务人员,简直是完美的流程。很多饭店或许都想节省开支,不使用服务员,却苦于没有方法。这家饭店用清晰的流程把这种想法变成了事实。

企业中,在上下级之间,每一个上级对于下属来说,都是管理者;每一个下属对于上司来说,都是执行者。面对上级,中层管理者如何成为具有高效执行力的下属?《孙子兵法》中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可见,将上级的决策与下属的执行统一起来,上下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才能夺取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胜利。战略专家姜汝祥说得好:“流程是将说的转为做的惟一出路”,“把问题的解决方法固化,就可以将企业执行能力转化为组织执行能力”。因此,作为连接上级和下属之间的桥梁,中层管理者必须制定出清晰的执行流程,将上级的决策转化为下属的执行。

员工的执行力决定了工作的质量。而真正的执行力,是在不违反公司制度,严格按流程执行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公司想要的结果。

从这个判断标准来看,很多人虽然作出了所谓的业绩,但其实并不具备执行力,因为他们没有按流程执行。我们必须要牢记,执行力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流程。脱离了这个标准,就不会有执行力。

有了流程,员工才能有一个清晰的做事的思路,有了思路才能开展各项工作,才能清楚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有了流程才能建立真正有效的考核体系,才能在重要的环节上加强管理、强化考核,从而促进工作绩效的提高。

在企业中,领导做正确的事,员工正确的做事,这些都源于企业的流程导向。领导用正确的策略来决定做正确的事,而员工必须用清晰的流程来决定正确的做事。也就是说,流程一旦定向,员工的行动就会步调一致,从而将正确的决策转化为正确的执行。

执行的前提是有完善的执行流程,执行流程的根本目的是把策略分解成可执行的具体步骤。没有执行流程的策略只是无法执行的口号。具体讲要解决“七个做”的问题: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做好的标准?由谁做?做好的时限?做好的要点?

正如张瑞敏所说:企业管理就是擦桌子,在哪里擦、谁来擦、什么时候擦、谁来检查擦的结果?如何考核?人员流程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人员流程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将永远无法取得成功。

那么,什么叫人员流程呢?这里说的人员并非指一般的企业员工,而主要是指中高层领导人员,因为他们的执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实现。人员流程主要指对领导人才的选择、评定、任用、调配以及指导其行为规范的一种企业机制。人是活的物,人员流程就是要在活的思想、活的行动与企业战略和实际运营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机联系,并让这种联系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如何把这种联系焊接起来呢?那就需要一个简单而清晰的执行流程。

执行流程指的是为策略的实施人员提供明确指导方向。即领导者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执行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一份能够将策略和人员及结果联在一起的执行计划。

领导者制订完策略后应指出一条达到目标的路线。策略界定了企业希望行进的方向,人员流程则界定哪些人该参与其中,而执行流程则是为这些人员指明路径。执行流程,是对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指导、说明。领导者的执行力要通过执行流程,通过具体的执行计划设计来实现。而最好的执行流程莫过于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把简单化的过程量化。无论干何等重要、何等复杂的事情,不能量化的工作都无法操作,而量化是衡量任何科学的标准,因为惟有量化的东西才称为科学。如何干?干哪些?达到什么结果?任务一旦明了,接受任务者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最后,把量化的标准流程化。执行过程中的先后秩序是做任何事的基本方法,开始干什么,中间做哪些,最后怎么办,必须排队列序,形成一个流程图。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差错。

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流程,我们将无法保证策略的实现。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流程呢?

首先,尊重流程。制定流程的目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序的执行,保证每一个执行过程的最低质量。流程指出的方向和标准,来自于经验的总结。你可以有很多理由挑战它,但在挑战它之前,你必须尊重它。

其次,严格执行流程。执行的概念就是不折不扣,没有理由,在完全尊重的心态下,放下自己所谓的聪明,严格按流程执行。

然后,总结流程。没有一个流程能适应所有的实际状况,也没有一个流程能针对一个状况做到彻底的完美,适应和适合是流程的质量标准。只有你实践后,才有切身的感受,它的适应度如何?你试着总结它,就意味着你在开始新的创造。并且你要在总结中不断完善流程,让它更适合实际情况。

专家点拨

一个人到长白山天池旅游,做了三件事:在天池里洗了个脚;洗了把脸;用水瓶打了瓶水,带回去给母亲喝。相信这个人的本意一定是想让母亲喝到干净的天池谁,而不是喝自己的洗脚水。也就是说,这个人本身的策略是让母亲喝天池的水,但同时自己又想在天池中洗脸,洗脚。可是他执行起来却出现了错误,导致母亲最终喝到的是自己的洗脚水。如果他在执行之前先在脑海中想一下执行流程就会想到:先打水;再洗脸;后洗脚。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同样的道理。一项企业策略产生之后,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执行流程,仅仅是将策略下达到每一个执行者手中,那么,他们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执行,最终导致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执行的混乱局面,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成任务。

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执行流程是将策略转为执行的关键一步,如果流程、方向错了,执行者再努力都是没有用的。要确保员工的努力与付出是有价值的,就必须确保执行方向是正确的,流程是合理的。所以,确定合理的执行流程是作为中层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