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分策略 七分执行:中层管理者高效执行力的10项修炼
10715800000034

第34章 树立危机意识,实行危机管理

逆商,是衡量一个人身处逆境时的自信心和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力的指标。而对于一个执行团队来说,执行结果的高度就是由团队领导者的逆商决定的。

齐国扁鹊作为最有名的医生,出生于医生世家。

有人问:“扁鹊,你在你家的医术排第几呢?”

扁鹊说:“排最末。”

人们很奇怪:“你名气这么大,怎么会排最末呢?”

扁鹊笑笑告诉人们:“我家弟兄三个,老大医术最高,其在病还尚未发作时,就把病治了;老二次之,其在病刚开始发作时,就把病治了;我呢,在病人的病已经非常严重时才能看出问题所在,然后才出手,所以看起来名气很高,其实医术很低。”

任何执行过程也都也如人一样,不可能没有病,没有危机,所以正视危机的最高境界,就像扁鹊的大哥一样,在危机还没发生前,在日常中警醒,提前化解危机。

“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这是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的名言。如果把危机比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预防就是我们事先要买的雨伞。可以说,加强危机意识,未雨绸缪,超前预防潜在的危机本身就是最好的应对危机的方法。

危机意识并不是才兴起的观念,古人早就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等等说法,表达的就是一种危机意识。一叶知秋;得到一点微尘,就能看到大千。面对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变化,如果管理者总能从中看到深刻内涵和潜在危机,然后预测危机的危害并采取措施,于是危机也就不存在了。

对于管理者而言,预防危机的难度在于危机的先兆可能很细小,非常容易被忽略,也可能出现的频率很高,以致麻痹了管理者的神经,还可能从先兆出现到危机爆发的时间极短,管理者无暇顾及。因此,危机的预防机制和危机意识的培养要从任务启动的那一天起就着手进行,伴随任务的执行而长期坚持不懈,那种危机出现后才急着去寻找解决的途径,把危机管理当作一种临时性措施和权宜之计都是不可取的做法。对于执行团队的管理者来说,没有危机意识,单纯的“硬性危机防预体系”是无力的,只有超前的、无形的、全面的危机意识才是企业危机防范中最坚固的防线。

在执行过程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会关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危机,但在执行顺利并且执行效果显著的时候,“居安思危”则并非易事。可是,危机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所以,管理者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让执行团队的所有成员认识到执行可能随时会出现困难和危机。用危机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拼搏,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树立危机意识,不仅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而且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这就要对执行团队的所有成员进行危机管理的教育和培训。其中既包括对员工进行普及性的安全教育、居安思危的观念教育,也包括具体应对危机措施的培训。这种培训可以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掌握与自己岗位有关的危机管理的专业知识,明确危机一旦发生,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当然,即使有很强的危机意识,也并不是所有危机都能扼杀在萌芽状态。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危机是“防不胜防”的。这个时候管理者就要在危机还是“星星之火”的时候赶紧扑灭,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其发展成为“燎原之势”。一般而言,除了一些自然灾害、火灾等非人为危机外,大多数危机都有一个演进过程,先是由失误而形成危机隐患,由隐患而形成为危机“苗头”,由“苗头”而发展演变为危机。优秀的管理者不会坐视危机恶化发展,等危机爆发出来后才着手消除,而是着眼于消除隐患,将熄灭危机“苗头”作为危机管理的首要工作。

由此可见,对管理者自身以及团队成员的危机意识进行培养是执行团队抵御危机侵害的有力武器,一般,危机意识管理有以下五个方面。

树立危机意识。

要培养团队全体员工的忧患意识,团队领导人首先就要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能把危机管理工作做到危机实际到来之前,并为执行团队应对危机做好组织、人员、措施、经费上的准备。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执行危机是执行过程中的内外环境出现问题造成的,因此,在危机爆发之前,必然要显示出一些信号。管理者应该任务启动时就同时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有效监控执行过程,及时进行危机管理。

制定危机管理方案。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防止危机的出现或改变危机发生的过程。实施危机管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检查所有可能造成执行危机的问题和趋势;确定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估计这些问题对任务执行的潜在影响;决定对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行动方针;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不断监控行动结果;获取反馈信息,根据需要修正具体方案。

企业内部危机管理培训。

在执行发生危机时,管理者和执行人员能否冷静自如地面对危机,是化解危机的—个关键。因此,预先对团队领导者以及执行人员进行危机管理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团队内部传播流程管理。

适当时候进行危机预演,让团队内部人员熟悉发生危机时必须要做的事情。

一旦有了危机意识和危机预警系统,管理者就可以很快地发现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隐患,但是光发现还不行,“眼疾”还须“手快”,“手快”就是解决问题。执行团队的管理者在预防危机管理时必须养成“手快”的习惯,这样一旦危机来临,也不至于萎萎缩缩,像狗咬刺猬那样无处下口。

专家点拨

尽管树立危机意识对于预防危机非常关键,但是,仅仅有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具体的行动才能完成危机预防。而行动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危机预警系统,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危机监测。即对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和危机的表象进行严密的监测,搜集有关执行危机发生的信息,及时掌握执行过程中危机变化的第一手材料。

二是危机预测和预报。指对监测得到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危机的变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估计,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危机监测与预报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管理者进行危机预控和处理危机的基础与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收集和整理信息,选择适宜的方法作出判断,以赢得危机处理的时间。

三是危机预控。指管理者应针对引发执行危机的可能性因素,采取应对措施和制定各种危机预案,以有效地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事实上,危机作为一种存在物,无论有多么完善的管理,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大小也会遇到一些危机。只要能正视,冷静分析,认真对待,能明白危机的多棱性与转化性,然后妥善化解。这对于执行团队反而有好处,就像每年得一次感冒,反而更利于人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肌体功能,让生命更健康更优质地生长发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