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分策略 七分执行:中层管理者高效执行力的10项修炼
10715800000033

第33章 有兴趣才有热情

苹果公司在其创业初期员工们每周的工作时间不止80小时或90小时,这种狂热的工作情绪不是出于公司的某项强制性规定,反而来源于工作本身的乐趣与挑战性,员工们为改变人们对个人电脑的看法这一理想而不断奋斗。

员工之所以在工作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品尝着“痛并快乐着”的幸福是因为工作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内在潜能,而将这种潜能、幸福感与工作相连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员工员工都有自己偏爱的工作内容,管理者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执行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也是激励员工的一种有效方式。同一份工作,不同的员工,也有不同的动机和目标。作为团队核心的主管,必须针对部门内员工的不同特点“投其所好”,寻求能够刺激他们的动力。

美国曾对两千多位著名的科学家进行调查,发现很少有是由于薪酬而工作,他们大多出于个人对某一领域问题的强烈兴趣而孜孜以求,不计名利报酬,忘我地工作,他们的成功是与他们的兴趣相联系着的。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人的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于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感情色彩。这种内在的个体心理倾向可以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中发挥积极作用,使你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做出艰苦的努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企业中,员工在工作中更倾向于拓展自己的兴趣,发挥所长,在工作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个人成就感、受重视等目标。一般而言,兴趣和功利无关,是一种内在动力,驱使人们自觉地连续地进行某种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兴趣与职业联系起来,或者说一旦兴趣与工作联系起来,将大大促进其发展或成功,成为快乐与幸福的源泉。

工作之所以为员工带来幸福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提供了一个发掘兴趣的空间,这是物质报酬很难涉足的境界。对于管理者来说,物质激励的作用仅仅在于预防员工产生不满的情绪,而兴趣直接关系到员工满意度的提升,使工作内容本身成为更有效、更充分的激励手段。

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从员工激励因素的转变我们可以发现,以兴趣为代表的内在需要的满足正成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兴趣的影响力渗透在各种激励因素中,并从员工在工作中努力实现自身价值,追求工作自主和自我发展的要求中表现出来。

从事感兴趣的工作对员工特别是知识型员工而言就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喜欢工作的自由、自主和刺激以及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这体现着员工在工作的同时对自身兴趣的积极发掘。另一方面,员工对自我价值的衡量不仅仅来源于物质待遇的高低,更注重工作本身是否和自身目标与兴趣相一致。员工在工作中寻求的是一展所长的机会,由兴趣引发的巨大创造力和持续的内在动力是物质待遇的激励作用所远远不能及的。

要想采用兴趣激励,首先必须了解员工的兴趣所在。管理者一方面可以在招聘环节中搜集到员工的兴趣信息来实现;另一方面要充分赋予员工挑战性的工作。招聘是管理者了解员工的第一步,企业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员工以往的工作经验、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了解员工的兴趣所在。此外,赋予挑战性的工作将会激励员工不断地学习,与他人互相交流信息,共享知识,这种积极性可以激发员工对工作的极大兴趣与热情,发掘与以往不同的兴趣和潜力,拓展自己的技能,在自我挑战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培养工作兴趣。

了解员工的兴趣之后,就应该借助员工的兴趣进行任务分配,从而将合适的员工放在最大限度发挥其才能的地方,实现最有效的执行。管理者可以允许员工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自由地选择所从事的岗位,这种信任感会激发员工仔细地审视自身优势和兴趣所在,更为审慎地选择自己擅长的有趣工作。同时,员工的选择和意向可以充分显现员工的兴趣,为管理者的任务分配提供依据。

管理者也可以让员工参与执行目标的制定,这不仅仅体现着目标管理的理念,更可以最大限度地诱发员工的动机和行为。员工在选择目标时必然会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工作的责任感,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享受到兴趣带来的工作乐趣,目标的贡献和实现程度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源泉之一。

不可否认,部分员工并不了解自身的真正兴趣,这时候,恰当的岗位轮换可以让员工寻找到自身的潜力与兴趣所在。丰富的工作内容不仅可以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好奇心,更是发掘其真正兴趣的必要方式。如果某一职位与员工的兴趣和个性完全不符,一成不变的工作很可能造成创造力的丧失和过早的热情消磨。当员工在多彩的工作挑战中找到真正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岗位后,就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深入探索,彻底执行。

兴趣作为个体的典型心理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员工的行为和努力程度,影响着员工是否能在工作中感到幸福和满意。同时,兴趣还影响着管理者的激励手段尤其是对员工精神层面的引导、激发和鼓励是否有效。充分的尊重和工作空间的给予是管理员工兴趣的出发点和不变的前提。

专家点拨

在工作中,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自己所喜欢的工作知识,并且启迪他的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以调动人的全部精力,以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注意力、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投入工作,促进他能力的发挥,兴趣和能力的合理结合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只有把员工个人兴趣和工作高度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最高效的执行。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工作兴趣和个人的欲望等同起来,真正的工作兴趣应该能够让人即使在逆境、挫折中也能保持工作激情和较高的效能。

曾有人进行过研究:如果一个人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则能发挥他的全部才能的80-90%,而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而对所从事工作没有兴趣,只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20-30%。

不仅如此,从事和自己兴趣相结合的工作,对人的寿命也有一定的影响。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34年里对2.5万个美国家庭进行了追踪调查研究,根据其工作类型、家庭收入和存款的变化趋势来研究人们的工作类型和寿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工作比较有趣、压力小的人相比,那些在一生中主要从事被动的重复性工作的人,有1/3寿命可能减少5年。结论是,如果人们在工作中可发挥主动性,感觉工作比较有趣而不烦闷,那么寿命就可以长一些,工作效率也会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