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意经:世界十大优商民族的创富宝典
10706300000006

第6章 公务是公务,烧酒是烧酒 ——德国商人的经商韬略

德国曾经被称作是 “诗人和思想家之国 ”,在德国这片沃土上,孕育了无数的人文巨子和科学巨子。德国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对德国来说也是一场灾难。可是二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同日本一样,经济发展极为迅速,很快便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这或许和德国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有着直接关系吧。

战争与足球让人对德国刮目相看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 “一想到德国人民,我常常黯然神伤,作为个人,他们个个可贵,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他还说过: “也许需要几个世纪,才能使高尚的精神和高度的文化深入到我们同胞的心中 ……”歌德的忧心忡忡,代表了绝大部分正直勤劳的德国人民。他们做梦也不想使自己民族的面孔沾上污痕,他们的智慧和奋发是为着民族的强盛、人类的文明和发展。谁知这趟车却驶向不可预测的境地,他们感到困惑、迷惘和痛苦。我们理解他们的民族心理,历史的恶梦令人难以忘怀。

德国人又称德意志人,他们自称为日耳曼民族。人们在研究德意志民族和其文化时会发现,德国给人留下了多重的印象:邦国鼎立,四分五裂的德国;哲学家、思想家活跃的德国;童话世界的德国;音乐巨匠辈出的德国;几经兴衰的德国;给人类文明造成浩劫的德国。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德意志民族留下了既令人钦佩又使人深感痛心的一页。它在哲学、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不仅为自己而且为整个人类造就了一个个巨匠伟人,犹如灿烂群星,光辉夺目。

然而近现代历史上,德国人最能让世界刻骨铭心的却是两次世界大战和足球。

战争会带给人类毁灭性的灾难,特别是近现代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其灾难性后果更是触目惊心。有点巧合的是,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着不太光彩的角色,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在恶魔希特勒的率领之下,使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善良无辜之人,饱受邪恶战争的摧残。

足球在德国属舶来品,他们低下傲慢的头,坦然接受英国绅士们发明的这一游戏的时间,要晚于整个欧洲大陆,但他们自从接受足球文化以来,却取得了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提及德意志的足球战车,没有人会等闲视之,即便是德国足球陷入低潮的 2002年,世人稍不留神,也会让他们摘去了世界杯亚军的桂冠。

德国经济其实也有过类似于此的奇迹,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其经济发展受战争毁坏的程度远甚于其他国家,但他们重建的速度是如此惊人,这是否也像足球一样,有什么内在的秘密呢 ?

在某些人眼中,德国人就像一群方下巴的机器人,德语听起来就像下水道里发出的难听声音;而德国造的汽车,其性能又远远超出别国品牌,德国足球队也很少输球,所有这些印象似乎都无可争议。

然而在这一切表象的背后,这个民族显然对自我全无把握,既不清楚如今的地位,也不明了前途方向,甚至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也含糊不清。为了在世界的不安定中寻求逃避,他们一方面依赖于秩序与系统,依赖于政府与联邦银行,另一方面则退而陷入精神忧虑、精神分析和高层次的文化生活。

就德国人而言,生活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公众生活与私人生活。公众生活领域包括职业、政府、商场与官场;私人生活则事涉家庭、朋友、爱好与假期,二者截然相反,适于其一必不适于其二。在人前板着面孔按规矩办事是当今社会的要求,而私下里,平日隐藏其中的怪癖却比比皆是。

你要是位国外来客,首先遇到的几乎肯定是公众生活中的德国人,而后就可能再也无缘看到其余形象了。这一事实可以解释为什么德国在海外的大名全是关于香肠,全是关于啤酒。

由于两德统一已然实现,即使那些对外国并无恐怖情绪的人也不免要为世界的未来担忧。不过,德国人本身对外国人的害怕,并不及惧怕外国对自己有任何不良印象那么大。毕竟,德国经济倚重出口贸易。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写道: “德意志人的灵魂首先是多重的、多源头的、混合重叠的,而不是实实在在建立起来的。这是由于它的起源 ……德意志民族是个多部族的最特殊的混合,因此,德意志人比起其他民族来,对他们自己就更为不可捉摸、更为复杂、更为矛盾、更为不可知、更难预测、更令人吃惊,甚至更为可怕 ……德意志人的特点就是, ‘什么是德意志人 ’,这个问题在他们当中始终存在 ……德意志人自己并不存在,他处于形成之中,他在发展他自己 !”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欧洲中部东自奥德尼斯河,西至莱茵河,南起阿尔卑斯山,北抵北海、波罗的海沿岸的广阔地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处于德国的外围和边缘地带。当中国、埃及、两河流域和印度古代文明蓬勃发展之时,这一地区都仍然处于野蛮状态,在人家进入高度发达的国家行列之后,这一地区的居民都仍然不知国家为何物。他们以生活的需要为轴心,自由开放,纵横奔波,国家难以约束他们的精神行为。特别是德国商人,开辟生意,谋取利润,四海为家,并不知道应该为某地区和某人群集团献身,或奉行爱国主义。

值得赞誉的是 18世纪至 19世纪初的德意志被称作 “诗人和思想家 ”之国。这种民族与文化形成尖锐对立的现象是德意志民族和文化的特点之一。这些文化巨人被德国人尊为 “民族英雄 ”来崇拜。于是一提及德国,便会联想到德国的诸多文化巨人,不确切地说,他们的形象比德国的历史更灿烂,已经成为全人类的瑰宝。

在德国这片思想活跃的土地上产生了众多的哲学流派,涌现了一大批影响世界思想界的哲学家,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思想界的面貌,为人类指出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其他著名的还有莱布尼茨、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尼采、胡塞尔 ……德国文学也是大放异彩,很多文学家闻名世界。比如:高特合特、莱辛、歌德、席勒、施雷格尔、格林等等。

音乐王国的巨子,有世界人民所熟悉的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勃拉姆斯、施特劳斯。德意志民族曾经孕育的众多音乐天才,为人类奉献了许多驰名世界的音乐作品,以至到今天仍为世界人民所欣赏,实在是值得赞叹的。

德意志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还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巨子,他们有化肥的发明者利比希,电子技术的创始人西门子,汽车的发明者本茨,飞机的发明者李林塔尔、齐伯林和容克,电话机的发明者赖斯,电磁波的发明者赫兹,冷冻机的发明者林德,显微镜的发明者蔡司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自 1901年开始颁发,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诸奖。 1968年增设了经济学奖。截止到 1987年,全世界共有 155人独得或分享了这些奖项,其中有 68位德意志民族的精英。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 45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中,有 10人是德国人,在 40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有 16人是德国人。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经济能够迅速崛起而跃居世界前列,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事情。了解和掌握德国的发展及概况,对你或许能有所启示。

刻板冷峻的面孔背后却是做事的一丝不苟

现今德国居民通常被称为日耳曼人。但日耳曼人并不是德国土地上的最早居民。他们最早居住在德国的北部和西北部。寒冷的气候,贫瘠的土地,培育了他们旺盛的生存本能。为了生存,他们到处奔袭流窜,骚扰邻人,侵占土地,抢夺食物。无休止的征战,把日耳曼人锻炼成勇猛的战士。当这些面孔凶顽、裸着半体的北方日耳曼人蜂拥南下,逼近凯尔特人时,文明发达的凯尔特人闻风丧胆,仓皇四逃,拱手将自己的家园让出去,然后凄惨地跨过莱茵河,以自己的实力征服了罗马人统治的高卢地区。

日耳曼人的野蛮强悍远近闻名,许多周边地区德布罗意听到 “日耳曼 ”这个词便毛骨悚然。聪明的凯尔特人利用了日耳曼的声威,用武力从高卢人那里夺得地盘,站稳脚跟,又狐假虎威,以日耳曼人自称,一路流浪,一路征战,于是也变成了日耳曼人。

“日耳曼 ”这一名称本身就是指令人生畏的斗士。战争和掠夺,成为日耳曼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对其产生了深刻的精神影响,形成了其民族性格中好战的一面。

历史上,人们评价德国人的性格特点首先表现为英雄主义、荣誉感、效忠精神、纪律和秩序。德国人有时自己也在批评自己。德国作家赫尔德林在他的小说《徐培里昂》中,把德国人说成是不可救药的野蛮人、僵尸、没有灵魂的机器人。他们虽然作为手工业者、思想家、教师、主人和仆人,老老少少总是在忙忙碌碌,但是全然没有感情,对生活、对美人以及圣洁都无动于衷。

作家的批评严厉而冷酷,但却抓住了德国人的特质,那就是德意志人常常表现出一张刻板冷峻的面孔。翻开一本德国画册,人物众多,动态静态皆有,谁都为画的生动而赞叹,但人物的面部没有一个是开心的笑容。这是现实的写照。德国人严肃冷静,从容镇定,似乎他们永远处变不惊,不善喜形于色,不爱喜笑颜开,总之,普遍板着一张刻板的脸,直面生活,行事匆匆。

与浪漫奔放的法国人截然不同,德国人的脸上很难绽放笑容,而在冷峻的面孔后面,是严谨得近乎呆板的生活作风。即使幽默故事也不是什么可笑的东西,如果你想说个笑话,你可能要首先提交一份书面申请。

一位中国大学生和一位德国留学生是好朋友,他们常常一起看球赛,看演出,和朋友在一起侃大山。中国学生常常开怀大笑,笑逐颜开,一副乐悠悠的形象。德国学生十分诧异,他一定要问个明白,笑是有很多益处吗 ?笑怎样才能运用好 ?笑的产生是思想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因为从感情言之,他实在不觉得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好笑的内容。然而德国学生并没有悲观失望,相反,他有很多值得得意的事情。有趣的是中国学生更不明白,他板着脸有什么益处 ?其实,这是民族内涵的差异。

德国人坚决反对不相干的事情、轻率无礼的态度和意外事件。他们的语言里没有侥幸这个词。其原因在于类似的事物不够严肃。碰巧想出的好主意,或者由某个缺乏资格的人提出一个好想法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当然更谈不上是可取的 )。总之,德国人宁可率先进行一项智慧的发明,也不愿承认创造是一种不确定、随机的过程。

德国人按规矩行事,因为生命是严肃认真的。席勒写道: “服从是第一责任。 ”从来没有哪一个德国人怀疑过这句话的可靠性,因为它符合他们对秩序和责任的认识。德国人痛恨违纪行为,它使生活陷入困境,因为凡属没有明文规定可以做的事照例全都是禁止的。如果允许你抽烟或是在草地上散步,肯定会有一块牌子晓谕周知。

德国人凡事皆讲究务实,很少刻意强调外表的浮华和形式的新颖。在衣着方面,德国人把追求得体作为第一要务,崇尚朴实大方。就连居家用品,他们也是把实用、牢固作为最重要的审美标准,宁可失之笨重,也不追求表面的华美。

总是阴沉着脸的德国人,让人望而生畏,许多人因此断言德国人处事缺乏热情,其实,这走入了另一个认识的误区。在德国,倘若你不熟悉道路,随便找一个人打听,德国人总是非常认真负责地帮你指点,如果恰巧是他也不知道的,那他也不会撂下不管,而是向别人询问后,再回头来告诉你,直到你听明白为止。

德国经济能够在两次世界大战战败的重创之下迅速恢复元气,与该国国民深入骨髓的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有着必然的联系。德国商人的责任心在世界上是少有人及的。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德国人都保持着特别清醒的头脑,能分清事物的主次,始终采取有利于大局的策略,而且绝对地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场上,种子队德国队对阵沙特阿拉伯那 8∶ 0的悬殊比分,让世界足坛瞠目结舌。在这场比赛中,身高和体重均居各参赛球队之首的德国人,凭借着边路传中、高空轰炸的独门法宝,在上半场就让矮小的沙特阿拉伯人 4次城门失守。两队实力悬殊,不在同一层次,已经有目共睹。如此大比分领先上半场,若放在激情浪漫的巴西、阿根廷、法国等足球强国身上,球员在下半场的比赛中心态方面一定会产生微妙的变化,要么放松,要么大意,绝不至于像什么事都不曾发生那样。沙特阿拉伯恰好遇上的是刻板的德国人,他们仍像开场时那样,一丝不苟地投入比赛,面不改色地一次又一次地洞穿沙特阿拉伯人的球门,直到比赛结束。

足球性格只是民族性格的反映而已,德国人不仅仅在足球场上一丝不苟,在生活的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有人形容希特勒有花岗岩一般的脑袋,虽然他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却无法抹杀他是一位大人物的事实。在许多德国人身上,都潜藏着类似于希特勒的诸多特质,思维缜密,绝不盲目冲动,德国商人在处理重大问题时,很少会露出破绽。

德国人在职业生活中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意味着你不能在中年时放弃会计或是电脑工程等现有职业转行去饲养蝴蝶或从事别的行业。若产生了类似心理变化将会惨遭辞退,因为你是个不堪重用、不值得信赖的人。

德国人的刻板和冷峻全世界都有名,我们并非是要学习他们如何刻板,而是要借鉴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世上便没有什么不可能实现的事了。

按部就班,决不投机取巧

在日常生活中,德国人就像是一部机器,缺乏激情,缺乏创造力,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人们很难想象,要维系一个缺乏激情的民族始终以昂扬的姿态高速向前,应该凭借什么?德国人给我们的回答,乃是秩序,是维系秩序正常化的各项规章制度。

据说在德国,家庭主妇煮一只鸡蛋也要用量具精确用水的多少,下面条同样要用天平称面条的分量。在德国,家里和办公室一样,都会收拾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大街上也是秩序井然,人车分流;人们总是行色匆匆,很少有人在街上闲逛。如果在街上偶然碰到一个熟人,也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便各奔东西,绝不可能在大街上就驻足闲聊起来。如果说一个德国人是哲学家的话,那么你在街上看见三个德国人聚集在一起,肯定是在举行某种形式的集体活动了。

德国的足球俱乐部联赛在世界上声名显赫,拜仁、慕尼黑、勒沃库森,甚至此前的多特蒙德、汉堡,都曾在欧洲赛场叱咤风云。然而,德国俱乐部从来就不曾有身价居世界前列的球星,当西班牙、意大利大搞造星运动来吸引世人的目光时,德国的俱乐部始终不为所动,仍以购买廉价实用的球员作为俱乐部运作奉行不渝的准则。另一方面,效力德国的球员虽身价不高,但报酬却不菲。说得再简单一点,亦即德国俱乐部宁愿把钱花在球员身上,激发他们卖死命,也不愿花钱挣面子、搞炒作。

当今之世,足球俱乐部实际上等同于商业经营的主体。他们的管理风格,也代表着具有普遍倾向性的商业经营风范。

在德国企业内部,凡事都应有计划。在未考虑成熟之前,想要让德国商人做出某一决定,几乎是毫无可能之事,他们宁肯在编写计划书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愿在具体操作时因某一细节的疏忽而抓瞎。

创办公司时,德国商人会预先设想到公司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拟订各种应对策略。所以,德国人的企业总是会有烦琐的规章制度,自上而下地渗透于公司运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员工,包括管理者,只要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就不会有大的纰漏发生了。

与德国商人做生意,要取信于对方,最好的办法就是行事要有法度。无论是大小事务,事先都应有周密的筹划,绝不可存有轻率侥幸之心。只有这样,德国人在与你合作时,才可能对你无可挑剔,才可能对你充满信心。

德国商人喜欢按部就班,这就要求我们凡事应有准备,思想和行动应该同步进行,特别是在向德国商人提出新的合作建议时,一定要超前于他们的部署,留给他们充分考虑的时间和空间。否则,你的唐突行为无论蕴藏了多么巨大的实际价值,也会因打乱了德国人的秩序和步调而遭到否决。

德国人对自己按部就班的生活秩序深感自豪。这些都具体表现在 Ordnung这一词汇里,它不仅指整齐,还包括正确、恰当、合适,以及许多其他优良品质。世上只有一句话能够温暖德国人的心,那就是 “Alls in Ordnung”,意思是 “一切正常 ”,事事都按部就班进行着。德国人个个难以逃避的最高指示就是 “Ordnullg muss sein”,即要遵守纪律。

一位初到德国的外国人乘坐电车,头一次坐,未付车费,坐到了目的地。第二次坐车,他等待售票员或管理人员过来询问,但仍然未见有人理睬他。仔细观察,这趟车的三四节车厢里只有一位彬彬有礼的管理人员,但他也在忙其他的,根本不管票的事。然而车上明明白白地贴有无票不能上车的标示。那么不买票由谁来监督 ?买了又由谁来收验呢 ?突然,他在车厢一角看见另一张纸条:违者罚款 20马克。这罚款之事又由谁执行呢 ?捉摸之际,目的地到了,他又顺利下车。第三次乘车时,他总算打听清楚关于车票的购买和使用办法。原来一般情况下,常乘车的人用电话联系,由电车公司从个人账户结算后,票自然送到。如果零售,电车在各站都设代理点儿,在卖冰淇淋的窗口可能贴张纸条 “代卖电车票 ”,你买了就是了。上车后坐席旁便有一个不起眼的缝隙,你把票自觉丢进去。至于罚款,如果同是乘车者监督了你,他会告诉管理者,管理者会从电脑屏幕上证实你的过失,罚款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票额很低,因为德国人不相信你会逃票。但你可以看见有德国人主动申请罚款,因为他的确未来得及买票或忘记带票。这时,管理员显得很不介意,懒懒地打开屏幕证实一下事实,结果,这个申请者指错了座位号,管理员便拒绝接受罚款。到此还不完结,乘客还要纠正自己的记忆,再次证实事实存在,罚款事宜才被受理。

有人说这有多么麻烦,那不买票 “蹭车 ”者便比比皆是了,其实不然,德国人严于律己,遵守秩序已经趋于本能。所以德国社会已经取缔了维持秩序的法规,人们监督与自我监督,在公共场合,一张纸条就足矣。

德国人喜欢行之有效的东西。这一思维是他们的根本原则。比如在德国人看来,刚买了 6个月就出毛病的汽车或是洗衣机,其本身并不是什么令人为难的东西,但它们却是对社会契约的践踏。

德国人走出国门后,每当看到尘垢堆积的建筑、杂乱无章的街头和未经清洗的汽车,他们总是感到极为困惑。站在伦敦地铁的月台上苦苦等候下一班列车时,他们总是迷惑不解,为什么疯狂的英国人只是咬牙忍着而不着手把事情合理安排一下呢 ?甚至语言也靠不住,充满了骗人的鬼把戏,有人的名字明明该拼作 “Feathersonehaugh”,可偏偏让人叫成 “Fanshaw”;有的小镇被人称作 “Slough”(蛇或虫的蜕皮 ),一路穿城而过,你肯定拾不到多少蜕壳。

而这些事情若是在德国,则都会被处理得更为妥善。词汇可能会有较长的喉音,可发音上绝无鬼把戏 ——眼中看到的拼写就是应有的读音。大街小巷整洁干净,房屋建筑油漆一新,垃圾污垢清扫入箱。这就是条理。

德国人的严谨和刻板,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但对信奉中庸、作风随意的东方人而言,缺少的也许正是这股较真的劲儿。倘若我们与之合作,能吸取其性格优势,强化自己的工作作风,也不失为美事一桩。

和善于投机取巧的日本人正相反,德国人走的是按部就班的策略,踏踏实实,有条不紊,也是走向成功的一条路径。

守时像钟一样准

德国商人守信用,讲效率,是因为他们珍惜时间。德国人守时像钟一样准。

德国人因珍惜时间而导致的令人尴尬的事情时有发生。走进德国,如果你想联系公务或访问朋友、熟人,均应事先电话或者信函联系,约定时间。德国人不赞成打一个冷冷的电话来安排约会,这样做很少能收到积极的回应。即使在好友间亦应如此,否则,你找到他,他会毫不客气地将你拒之门外。如若因故不能届时赴约,你应当及时打电话通知对方,并致以歉意,这对于对方已经是损失,因为对方根据与你的约定,安排了其他时间做别的工作,你的变动有可能使他的计划打乱。所以尽量不要变动约定的事,这会使德国人非常反感。特别是工作之外的时间属于个人,少而贵。人们是按照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组织原则生活的,有所损失,其内心的不平衡不言而喻。更好的办法是寄一封信 ——写得很好的信 ——合乎规范至关重要,信写得不好会于己不利,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打一个电话,这样做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对方觉得你很有条理,而且也使和你约会的德国人有时间从容地为你安排一个时间。

在德国,出席会议和社交活动要准时,这无疑是一条准则,而且被视为尊敬他人的表现。和德国商人做生意,双方约定好时间谈判,如果你迟到了,哪怕一分钟,他就有可能因此而中止与你的生意。无故迟到被德国商人认为是缺乏组织性,若是经常性的迟到,则会被视为性格的缺陷。有的美国人喜欢开会迟到或是提前离开,让别人觉得仿佛他极其忙碌或是非常重要,这种作法在德国完全行不通。在德国商人看来,你的迟到就是侵占他的时间 (他等候的时间等于你的侵占 ),这是侵权,是不公正,那么他跟你谈生意便没有信心。

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在一天之内安排太多的约会和邀请,而是应该在中间为自己留一些喘息的时间。这样,你就有富余的时间到达目的地。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会给人留下好印象。德国人经常提前到达地点,然后绕着建筑物转圈,就像等待着陆的飞机一样等待约定的时间,以便 “准点到达 ”。他们也希望你能这样做。如果约定时间他提前到,表示对你的尊重和喜欢,相反,你提前到,他便感受了你的情义,非常高兴。

德国人喜欢赠送礼物。在友好交往中,他会送你一些充满文化色彩,高雅又不太贵重的东西做礼物。然而德国人送礼物是礼尚往来,泛泛之举,如果他告诉你:我今天的某段时间给你,由你支配,这才是最珍贵的非同一般的馈赠。

在德国做生意,德方的朋友能够陪你吃饭,带你参观旅游,随你的意愿而支配他的时间,那么对方已对生意做出投资,如果精确计算的话,此举是要增生效益的。相反,德国朋友在中国,你为他付出时间,他必定相当珍惜感动,如果较久地支配你的时间,他会非常不安,计算着你的损失,计划如何回报才好。

大部分德国公司的上班时间从上午 8: 30到下午 5: 00.在办公室里,守时的美德仅次于忠诚,但只有老板才早来晚走。大多数德国人下午 5点钟准时收工。加班被视作承认自己能力不足。除非你自愿晚来晚走,或者早来早走,这种做法称作弹性上班时间。

在德国你会看到这样一个怪现象:繁荣的市场,并不是德国消费者的购物天堂。虽有丰富多彩的商品上市,但一个全日制工作的人员却买不到东西。因为你上班,商店也上班,你未下班,商店已关门。一到双休日,商店也休假。多数德国人深感不便,于是呼吁商业系统延长营业时间,但德国商人却并不赞同。

充满勃勃雄心和好竞争是德国人工作中应有的态度,表现出来就是紧张工作,他们绝不会每隔 20分钟就悄悄溜出去抽根香烟、读读报纸。

德国人的守时,据分析缘于普鲁士精神,是一种传统现象。历史上普鲁士是个军人和官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它是靠压制人性而巩固政权的。强权的国家,要求民众高度井然有序,守时、守纪律、讲效率,否则重罚;要求军队和百姓绝对服从国王,严格履行义务,否则杀头。这样的强权国家在军事和外交上会取得节节胜利。于是普鲁士精神逐渐成为德意志形象的一部分。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现实的压力:科技高度发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整个社会组织得像个巨大的钟表,诸多零部件各司其职,每个齿轮都按预定的时间到达准确的位置与其他部件啮合,久而久之,人们习惯高度遵守时间,逐渐形成了这种价值观念。

时光是宝贵的,时间就是金钱,绝不可以大肆挥霍 ——除非有一天某个人找到为自己写传记的良机,届时他将会有机会将胸中所知的一切一吐为快。

行色匆匆、忙忙碌碌的德国人,常常心弦紧绷,精神紧张,在时间的琴键上生存。他们机械而迅速,按部就班。快节奏,高效率,一个时间,一个琴键,利用就等于碰响,它必须发出音符,各个时间组成一首旋律,这就是德国人的岁月。时间对他们讲,珍贵已不是一般,它意味着金钱、生命、情义、价值 ……而能够给你一份,相当不易。

近年来,德国人对民族性格不断反思。比如一位德国朋友对记者说:他可以开列一大串德国人不好的性格特点 ——自负、实用主义、不宽容、上进心过强、讨厌小孩等等。唯独对于守时,他是高度赞赏的,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优点。

对于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这话不假。守时体现了一个人做事的信誉,惜时则体现了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和紧迫感。只有用心做事的人,才是可能守时又惜时的人。

公私分明,意志坚不可摧

德国商人大都认为,公司只是一个商业场所,所以做生意都是个人式的。个人在自我的行道或岗位上一展才华。一位推销员一旦离开公司,原先的顾客也会被这位推销员拉走,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老板必须权衡利弊,考虑失去一位推销员的损失,所以往往会采取特别赏识的态度,给予优秀者一定的奖励。但优秀的雇员恪守一种风格,即在与老板签订合同后,一切履行合同条款,即使工作再有成绩,一般不再提出什么奖励或追加收入等要求。还有,一旦与公司、与老板彼此配合默契,心情愉快,他就会忠诚于自己的雇主,金钱是难以拉走的。

如果公司的雇员因某种原因离开了,属于他的那份生意一旦有人找上门来要和公司继续做,那么,公司老板必须经过原雇员的认可。在技术方面也是如此,以专利权来讲,一般公司都以发明人的名字提出申请,然后在发明人和公司之间就该专利权的彼此关系再签订合同。未经发明人的同意,专利是不能转让的。即使仅是一种技术而非专利,也是如此,属于个人。假如这位工程师离开公司,他能带走的一切都可以带走,包括客户,对此谁都没有异议。

德国有一句具有广泛影响的格言: “公务是公务,烧酒是烧酒。 ”这集中体现了德国人的清醒意识,凡事能掂量出轻重缓急,能分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二战后,德国在商业上创造出了奇迹。要从大战过后满目疮痍的废墟里重建家园,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但是德国人做到了这点,不能不让人由衷地佩服。其中,公私分明的工作作风、刻苦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不可摧的意志力自然是功不可没。

德国人工作时,总有一种拼劲,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他们向理想的目标奋勇前进,他们有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奋斗精神。但我们不要被他们工作状态下的冷漠和刻板作风所迷惑,更不能误认为他们只懂得工作,完全缺乏生活情趣。

德国人享受生活的态度,要理智得多,在这一点上与激情浪漫的法国人完全不同。德国人的性情主要表现为外冷内热,情感含蓄而又内敛。

德国商人在上班处理公务的时候,都会全心投入,别无他顾,从而保证了公司运作的快节奏、高效率。一旦步出办公室,德国人被工作压制的休闲心情就会迅速地迸发出来。

作为日耳曼人后裔的德国人,他们拥有强健的体格,他们骨子里饱含着热情奔放和对友谊的渴望。夜间,摆脱工作压力的德国人,会纷纷走出家庭,涌向大大小小的啤酒馆,到那里去释放激情,与朋友畅叙友情。

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越是表面冷漠持重之人,与之建立起来的友谊就越牢靠。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法国人热情浪漫,男女之间逢场做戏的事司空见惯,一宵欢娱之后,彼此能够把对方忘得一干二净。古板严肃的德国人显然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对一切都采取审慎的态度,绝不轻易做出决定,决定之后,就一定要有结果。

德国人的刻板,和他们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一脉相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希特勒取得了一系列闪电战的胜利,也是巧妙利用了德国民众和军人只认目标、誓死向前的民族性格。

德国商人行事,同样秉承严谨的态度,事先要进行周密的谋划,给自己设定较为高远的目标。他们知道,要实现这一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会面临许多挑战,但他们向来只往前走,相信只要不懈地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令其改变初衷,更不可能让其放弃目标。

我们再来说说德国的足球。德国球队既没有华丽优美的技术,组织进攻也无太多美妙的想像组合,但正是这样一支有板有眼的球队,却足以让全世界的足球强国不寒而栗。

其实,让所有足球强国心有余悸的,不是德国球队的技术,也不是德国球员的身体力量,而是德国足球的纪律意识和顽强意志。与德国队交锋,其他传统足球强国可以在一开场就取得领先的优势,甚至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压倒德国队。但是,无论哪一支球队,都无法从意志上彻底摧垮德国队,只要比赛的时间尚未用完,只要裁判的终场哨音尚未响起,德国队的意志就一直存在,并随时随地准备着绝地反击。德国足球在最后瞬间完成大逆转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点球大战,是足球游戏衍生的特殊规则,苦战 120分钟未分胜负的两支顶尖球队,被拖入刺刀见红的点球大战,就像是两位武功绝顶的高手,此刻他们之间武功的比试已经退居到次要的地位,变成了意志力和心理素质的较量。然而,无数的事实证明,在 120分钟内取胜德国,固然已是难事,要想通过互射点球的方式击败德国,更是比登天还难。

幸运之神总是喜欢眷顾真正的强者,德国足球在点球决战中罕有败绩,其制胜的法宝就是坚不可摧的意志力。

人世间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德国足球的意志力同样如此。它源于德意志人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根植于德国人在任何境况下都永不言败的民族韧性。

今天,和平与发展乃世界共同之主题,发展经济,做生意赚钱,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需要和追求。德国商人自然是不甘寂寞、不甘落后。

德国商人的执著精神非常可贵,有助于我们克服不能善始善终的中庸做法。借鉴和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不仅有利于生意兴隆,也有益于我们的人格修炼,何乐而不为呢 ?

公私分明的工作作风,刻苦勤奋的工作态度,坚不可摧的意志力,这些都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合同如铁定,法律如山峰

希特勒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二战中他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德国民众为此蒙受的灾难同样深重无比。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希特勒在露出狰狞的面目之前,在德国民众之中却享有非常崇高的威望,特别是他几乎以全国拥护的结果当选为国家元首,简直就是一大政治奇迹。这一奇迹的出现,并不是希特勒本人有何超凡的人格魅力,也不是希特勒的施政纲领迎合了德国民众的期望,而是因为广大的德国民众与生俱有对上臣服的民族性格。

德国历史上,很多时期都是处于强权政治的高压笼罩之下,从俾斯麦到希特勒,推行的都是极权政治,使广大民众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盲目服从于统治者的臣服意识,并上升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民族特性。“官吏们既然已做出决定,皇上也已首肯,服从就是我们的天职。贯彻帝王圣旨,乃是无上荣誉。”此乃德国历史剧中流传甚广的台词,而且深入到每一个德国民众的内心,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

二战结束后,德国的极权政治体制被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受美、英等国影响的现代民主政治和法制体系,但民众既有的臣服意识并未被彻底根除,而是以另外的形式存在和表现出来:服从法律,相信契约。

虽几经大变,德国人仍具有很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爱国主义,始终是德国人评判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尺度;团结而又守纪律,是德国民众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

有这样一个笑话:在半夜 12点时开车,看见红灯还停车的,全世界只有德国人。从中可以看出德国人的守法意识。

这一德国人的民族性格,表现在商业经营管理上,也具有强烈的奉公守法倾向。世界上有很多商人,他们为了赚钱,可谓绞尽脑汁、不择手段,但在德国,这种商人少之又少。他们都能自觉地用社会公德、法律规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只要是和社会规范和公众利益相冲突的事情,他们都会自觉地避开。所以,他们无论在做什么事情时,都要采取法律手段 ——签订合同。

在德国,离开合同寸步难行。家长和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签订合同,制定努力目标,规定奖惩办法,达标后家长该如何,未达标孩子该如何,双方的权利各是如何,然后甲乙双方签字,接下来履行合同。德国人从小就知道合同的厉害,一旦签订合同,性质便是 “铁 ”的。所以德国人是遵守合同的模范。他们很少有违约,从来不指望违约成功。

在德国商人创办的企业内部,大都建立了详备的规章制度。不仅老板要求严格,每一个员工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各种规定,服从于公司的管理。

即使是在某些没有明确规定的范畴,德国人的服从意识也是随处可见。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员工对老板的服从,仿佛从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德国商人认同合同也得益于德国民法典对合同的规定特别系统、详尽,逻辑性强,结构也严谨,可以称得上是有关合同的范本。它的许多规定已为世人所接受,并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法律财产。

与德国商人做生意议合同时,他们会在合同上狠下功夫。大框框一条一条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小细节照样一字一字抠,甚至将一些都应知道的小枝蔓也写进去,以示明朗,唯恐由此产生歧义以致被对方做出什么文章。他们利用合同文字合理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做到了尽善尽美,无懈可击。

德国商人也常常是利用合同文字击败对方的能手。与德商有过贸易往来的人都能谈出几个由于疏忽的字眼儿而造成其吃亏的例子。

在一个港口的卸货场地上,由于中德双方共租一个场地进行易货,然后各自装载转运。当时,场地小,货物多,时间紧,中方担心彼此混乱,影响效益,于是商定各占一半场地,在场地中间划出一道白线,意思是谁卸货也不要侵占对方的场地。但装卸者往往雇用当地工人,语言不通,人多手杂,一时间德方的货物竟然占用了中方场地。于是中方竖起一块牌子:请将货物卸在我们白线以外,不得有误,违者交纳违约金。德方同意牌子内容,并敲定违约金的数额。中方一贯认为德方是守约的,于是感觉问题解决,便释然而去。谁知仅仅一小时后,中方的场地大部被德方占用,而中方货物由于滞留指定地点外被另行罚款。中方负责人气冲冲地找到德方负责人,而德方已将货物妥善安置,从上到下都在喝香槟休息,只待易货时间到来。德方负责人说: “我们不是签约了吗 ?违约要罚违约金的,我无奈,不敢把货卸在白线以内呀 !”中方申诉, “白线以外,是指我们一方 ”,而德方说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白线以外,因为并未标明哪方。中方简直有口难言。最后中方由此交纳两份罚款,一份是货物滞留指定外地点,被港口罚,一份是延误了易货时间,由德方按违约罚,毫无通融余地。

德方充分利用了签约中的漏洞,令中方有苦难言,可见德国商人重视签约的程度要比中国人认真很多很多。

有人说德商履行合同时就是一只时钟,精确无误。比如签订某月某日至某日付款,已经到了最后期限仍无消息,那么最后一日的 24时之内他肯定付给你,也许距最后时刻仅有几分钟。倘若他有特殊情况,必定提前商定,这一情况或许早已写进合同。所以只要是签订了合同的事,你就不必担心。

德国商人这种视 “合同如铁定,法律如山峰 ”的经商性格,就像他们拘泥于形式的民族性格一样,一同依附在现代文明的躯壳之下,发挥着它不可预知的魔力。

奉公守法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尺度,生意场上更是不能离开这个原则。

德国商人的国外 “饭碗 ”

德国商家端的是国外饭碗,他们的 “上帝 ”在世界各地。他们的生意专门赚外国人的钱。哪个企业产品出口多,销路广,向世界渗透力强,哪个企业便春风得意。和德国的其他许多方面一样,德国商人的出口贸易之道也令人费解。德国的劳动力成本很高,又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会系统之一,它是如何得以保住出口大国优势的呢 ?答案在于德国的文化。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经济制度就是永恒不变的市场力量的总和与不可侵犯的经济规律的相互结合。这已由汉普顿 ·特纳雄辩地证明。其实这是极为错误的看法。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行为都反映出促成这种行为的文化和历史因素。就德国来说,对秩序的需要、对安全的渴望以及责任感都直接反映在德国的市场经济中。

德国资源贫乏,原料靠进口,产品靠出口,对外经济在这个国度的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西方工业国家中,德国是最大的对外经济依赖国。因此,从一开始,德国就决定使自己同世界一体化,并拥护国际分工原则。与此相对应,德国一贯奉行减少关税及其他贸易限制,为对外经济提供最宽松的政策。

美国商人有时会觉得很难理解德国的经济制度为什么能够长期运转良好。这是因为人们只是从两个典型的美国文化视角来看待这一制度。一是美国人信奉个人自由,极不喜欢任何限制个人自由的东西;二是他们相应地认为,没有管制的自由市场自有一只 “看不见的手 ”,它会最有效地组织好经济。因此,任何对自由市场运作的干涉都是不相宜的。由于德国人对秩序和安全的需要,德国的经济的确是管制颇多。然而,这一制度运转良好,这不仅表现在德国有很高的生活水平,还表现在德国的出口统计数据上。虽然德国的自然资源严重短缺,人口只有美国的 1/3,但在争当世界最大出口国的竞赛中,德国常常和美国不相上下。

德国 1/ 4的从业人员为出口而工作,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7%。德国的十二大贸易伙伴统统是西方工业国,贸易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 76%。 12个国家依次是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美国、瑞士、奥地利、日本、瑞典和丹麦。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是法国,占德国全部出口的 13%。德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德商把汽车、化工、机械,更多的是技术出口给中国,德国人把中国的人民币变成马克装进腰包,却露给中国人一张严肃而得意的脸。

在德国,人们把大公司和中型公司分得很清楚。德国人称中型公司为 Mittelstand,这些中型公司对德国的经济极为重要。德国一些最大的公司如大众、戴姆勒 -克莱斯勒、宝马、巴斯夫、赫斯特、拜尔、克虏伯和西门子等,都是汽车、化学制品、机械和电气电子行业的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大公司为人们所熟知,占到德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是德国出口和经济成就的主要贡献者。

为德国赚取外汇净额超过 200亿马克的四大类商品是汽车 (675亿马克 )、机器 (620亿马克 )、化工产品 (328亿马克 )和电子电器产品 (214亿马克 )。原西德对原苏联、东欧各国的出口,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这些国家习惯使用德国货,对德国产品似乎很有感情,德商便频繁地活跃在这片土地上。两德统一后,德国的进出口能力有所增强,虽说东部出口额只占全国的 2%,的确很小,但长远看,两德统一对欧洲经济贸易关系将产生重大影响。德国《经济周刊》曾估计,从 1993年起,东欧改革将使西欧企业的利润每年增长 1个百分点,而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建立顶多增长 0.2-0.5个百分点,从欧共体最新统计资料来看,近年来东欧几国与欧共体的贸易 40% -50%是与德国进行的。德国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在 19世纪,德国贵族为了防止中产阶级政治势力的扩张,贬低一切通过工商业发展起来的财富和权力。对于那些有左翼倾向的有教养的德国人来说,工业家对纳粹的支持和与纳粹的合作更是表现了商业的缺陷。这些人指出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即第一批集中营就是用来关押德国的工会领导人、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以及其他被纳粹视为敌人的人的。那一时期对外国劳工和德国工人的剥削是历史的一部分,而今天的德国人正在试图淡忘这一切。近几年德商把目光又盯住非洲市场,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大大超过了与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这是由其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决定的。

德国私人对外投资额近年来不断增长。投资的原因多种多样。出于专业市场的考虑,或地理条件、销售市场的保障和扩大,以及围绕最新工艺技术的竞争都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原因,像中国的上海桑塔纳和一汽捷达轿车厂便是这方面的典型。我们不仅获得了德国的资金,同时获得大众汽车制造厂的工艺技术、企业管理知识。两国技术人员的合作,已使桑塔纳轿车的国产化达到了 80%以上,真正实现了 “洋为中用 ”。

赚外国人的钱,在表现爱国主义的同时,也成了一种经商的策略。

勤奋的领导者

一位去德国考察的官员回国后,有人问他去德国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随口说: “哎呀,德国的上层人最苦 !”

德意志民族性格中最为突出的是荣誉感。为了拥有一种荣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跻身于上层的巨富、官员、科技精英,哪一个不是以极大的牺牲精神,孜孜不倦地为荣誉而献身?他们的人生除了获得荣誉外,便是一派艰辛,他们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实现了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物欲和精神欲。

德国生产高度社会化、专业化,严格遵守统一标准。一个工厂的产品或一项工程建设项目,会涉及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企业部门,而且会涉及企业内部的许多生产环节。要使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协作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要正确制订和贯彻许多人员的管理条令、技术的运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生产有所保障。完成这一举措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在这个燃烧的熔炉里,也锻炼出真正的管理人才。

德国经济已经形成某种格局,企业管理水平非常高,即使一个小型企业,也照样管理出一定的水平。能够做一名领导人员是天才的体现,是一个被崇尚者。这不只关乎他的荣誉地位,更重要的是他所发挥的作用令人尊重和敬慕。每一位领导人才在步入其岗位之前,都已经历了苛刻的严格筛选,他必须是高学历、高素质,有较好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一般从打工做起,饱尝过被管理的滋味,体验过管理者的作用,因此才有资格上岗。上岗后又经过试用,的确力压群雄,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才能够正式就位。有朝一日,又一位强手超越他,他会心服口服地让位。

虽然经历了这么多拼搏才当上领导人,但担任德国的领导者并不那么轻松。德国的官员和企业领导人,有 2/ 3的人休假少于根据法律或合同规定可以享受的假期。根据慕尼黑海德里克和斯特拉格尔斯国际企业顾问公司的调查,德国企业领导人员一年平均只休 18.5天,他们每周不折不扣地工作 55个小时,还不包括他们带回家里干的工作。德国经济和社会政策研究所的调查报告称,只有 17%的各界领导人完全使用他们的休假权利。

在几乎所有的娱乐场所和度假村以及旅游胜地,我们看到的尽是普通的雇员和其他社会中下层人士在 “潇洒走一回 ”,而高贵的上层人士则每日心弦紧绷,来去匆匆,忙得焦头烂额。他们不是迫于压力,无奈而为,无暇消遣,而是把献身和劳顿当作上层人士的骄傲。既然跻身于此,就必须干出成就,不惜一切代价以成就体现自我的价值,一种荣誉感召唤他们的勤奋,激励他们的勤奋,同时也在褒奖他们的勤奋。

德国人本身的勤奋,举世瞩目。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汽车设计大师波尔舍在设计大众汽车的造型期间,在伦敦的图书馆里因日久天长地走动,竟在地毯上留下自己深深的脚印。他是勤奋者的典范。

但德国的上层人士,不论行使何种领导权,光靠勤奋是行不通的。他的竞争杀手锏是管理艺术,他绝对不会日复一日地开开会,碰碰头,研究讨论,学习文件,喝酒吃饭 ……值得借鉴的是德国人会少,而开会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事情。如果将诸多人聚集在你的面前,聆听你长篇大论的报告,而与会者又与你报告的内容没有直接和具体的关系,听后令人失望,这是犯法的。你是在剥夺别人的财富 ——时间。

所以,我们完全能想象出上层人的勤奋,是实打实没有水分的,事事响当当。问题是勤奋趟着难题走,成就才是可观的。作为身居要位的领导者,时刻如坐针毡。有任务指标压来,有监察系统监督,有竞争者挑战,有失去荣誉的危险,有成功的渴望,有建功立业的雄心,还有舆论界、对立派那双犀利的眼睛,如何不苦 ?

不止如此,德国人在国外工作也同样具备这种勤奋的精神,体现自我的价值观令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同样一丝不苟地工作着。

中国上海桑塔纳厂有 35名不同职位的德籍管理者,在我们眼里,他们有的是高层的领导者,有的是中下层的负责人,但德方输出时是按高级的管理人才派往这里工作的。他们个个在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中一位人士每天都要完成检验 2250个汽车部件技术标准的工作,而且一丝不苟从无差错。正是通过这些人的努力工作,上海大众汽车的质量才与德国母厂保持一致。众所周知,该汽车厂人员众多,不乏管理者,但德籍职工的作用却一直至关重要,其支柱力量不可动摇。

中国武汉有几家厂聘请德国专家当 “洋厂长 ”,企业管理水平马上提高,同时产品质量很快上升,可见管理者这一环节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德国人在我国企业的勤奋美德也被传为佳话。

国外经常有人指出,中国企业管理之差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当然这其中存在诸多因素,有政治的、经济的,但在中国有个观念是:当官的才是管理人才。这恐怕是最需要更正的。

领导身先士卒,必然带动属下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是企业领导者经营的智慧,也是经商的一个手腕。

与德国人的交往和禁忌

与德国商人合作,最重要的是如何迈出第一步。因为他们厌恶所有华而不实的东西,我们在与其接触了解时,一定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要有务实进取的精神。只要双方建立起了相互信任,再齐心协力往一个目标前进,就不愁大事不成。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德国人都是理智思维占绝对上风。他们总板着一副冷峻的面孔,也是在刻意强调自我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认为德国人傲慢,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与人交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对方的尊敬,对傲慢而又酷爱面子的德国人而言尤其如此。因而在初次与德国商人见面商谈合作时,了解他们的一些社交习惯、礼仪,很有必要。

德国商人被认为是欧洲最老练的商人。这些人纪律性强、谨慎、说话简单明了。因此和德国商人交往时要严谨一些。

德国商人的呆板和保守,也体现在彼此的称呼上面。在他们看来,即使在亲人和家庭成员之间,以姓名相称,也是相互尊重的必要体现。与德国商人交往,要注意记住他们的名字,这是相互尊重的前提。在公共场合,除了称呼对方的名字,还要严格地称先生或女士,最好是缀以相应的头衔,如 “××博士 ”、“××经理 ”之类,会显得更得体、更大方,但千万不能称兄道弟。

与德国人见面,若双方都是男子,脱帽行点头之礼,是符合礼仪要求的。但动作幅度一定要适度,千万不宜过大,表情更不能夸张,以免给对方留下轻浮的印象。

凡是谨慎之人,时间观念就一定比常人要强,前面已经讲过,与德国商人约定见面时间,宁可提前到达,也不能迟到。即便你自己有解释迟到的诸多理由,而想得到他们的谅解,也是很困难的。有鉴于此,与之见面过后,除了遵守基本的交往礼节,完全没必要找与主题无关的话题闲聊。那样不仅是败坏了对方谈正事的兴致,还会留下不好的印象,简直就是画蛇添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德国人都不喜欢听过分的恭维话。因为他们的冷静和清醒总会理智地告诫自己,在不合适的恭维话后面,一定隐藏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爱讲恭维话的人通常不足以让人信任。

与德国商人合作,态度决定一切。在选择是否合作之前,态度一定要慎重,应该把可能的种种结果都预先考虑一遍,进入实质性的接触后,就要抛弃所有的退却之想,眼里只有目标,也只该有目标,然后全力促成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与德国商人谈判前就要做好准备,预先的计划和谋算非常重要,只要步入正轨,就等于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存在一线的希望,就应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切忌仓促上阵;要保持高效率,高标准。

德国商人非常擅长于商业谈判,你也许会不知不觉接受了他们全部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按交货日期准时交货;苛刻严厉的违约索赔条款;他们也许还会要你提供某种信贷,以便在你违反担保时,他们可以得到补偿。德国商人擅长讨价还价,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具有争强好胜的个性,而是因为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为了打入德国市场,你一定要在各方面都干得十分出色,为了保住市场,你必须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达到并保持高质量的标准。否则,你的技术就会被德国竞争者拿走并加以改进。

只要你的产品符合合同上的条款,你就不必担心付款的事情。德国人对其商业事务极其小心谨慎,井井有条,是可以信赖的合作者。

同样,也正因为德商重合同,守信誉,所以他们对对方也要求苛刻,无论什么情况,即使彼此特别友好,都毫不留情,哪怕是一顿随便的宴请你迟到了,主人都会顿生反感。

有鉴于德国商人刻板保守的性格特征,在与其合作时,行为表现应尽可能地符合其审美标准和要求,尤其不能存有违法乱纪、投机取巧之想。一旦他们认为你在投机取巧,对你的信任就会大打折扣,再想进一步合作将变得困难重重。

德国商人强调服从、举止严谨,自然会有非常强的面子观念,尤其对德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凛然不可侵犯的自尊意识比寻常人要强烈得多。他们认为,洽谈的目的是生意成功,双方都能从中获利。洽谈不是战争,不是游戏,不是赌博,也不是竞赛。不应有一方胜利,一方失败。如果说到得失,应该双方都是赢家,都是胜利者,都能从中获利。成功是满足了共同的需要,不成功是保全了各自的利益,所以并不寄托十分的希望。但一朝洽谈,商家双方见面,是相当看重的,一定要讲究派头。这样企业形象才能站住脚。

在与德国商人合作交往时,若有适当的小礼物相赠,是再好不过的,这与德国人傲慢保守的民族性格有关。但送礼物也有送礼物的讲究,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礼物不能太贵重,否则会让人产生其他想法。礼物要有包装,包装纸不能是白色、黑色或棕色。礼物切忌与菊花、玫瑰、蔷薇等实物或图案相关,否则犯忌。送礼物的时机也有讲究,例如是应邀参加主人举行的家庭宴会,到达时就应献上礼物,否则,就有以礼物回报主人盛情之嫌,这是不被接受的。

德国人喜欢喝酒,但多是啤酒、葡萄酒之类性质温和的酒,即便他们的酒量很好,饮酒也很讲究节制,从不在公共场合喝醉。当然,如果你对此不察,饮而忘形,以至酩酊大醉,势必给德国商人留下恶劣的印象。

德国人好面子、讲礼节,但更看重商业合作的实际结果。知晓一些社交场合的必要礼节,目的是为双方的合作成功锦上添花。牢记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德国人做任何事都是十分认真的,所以与德国人交往,你的态度也必须认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