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成立王麻子剪刀厂后,充实了设备,进一步改进工艺,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一度曾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王麻子缺乏创新意识,坐吃老本,新产品开发速度过慢,难以跟上市场步伐,从而日趋衰退。
在传统工艺方面,国内刀剪企业谁都比不过“王麻子”,但在新工艺和不锈钢刀领域,“王麻子”落伍了。
用白锡乾的话来说,就是:“缺乏创新、产品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低、容易被仿冒,而且内部管理体制落后等都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沉重的历史负荷是导致王麻子剪刀厂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
用“剪刀产品”举例来说,当时一把剪刀市场价才2元多,而王麻子生产的剪刀成本却达到3元多。如今在北京的各大超市中,人们很难看到“王麻子”剪刀,而竞争对手“张小泉”的身影却随处可见,一些新厂家的不锈钢剪刀销量也不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主营产品销售的栋昌王麻子工贸公司的仓库里,成批成批的黑剪刀堆积如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陆刃波先生认为,老字号之所以出现目前的窘境,主要是因为产品创新意识差,并且缺乏品牌的提升和保护意识。
“举个具体的例子,我小的时候‘王麻子’的刀剪就是那个样子,现在还是那个样子,没什么大的变化。而一些新的品牌,尤其是国外的品牌式样却很多,很精美。”陆刃波先生认为,老字号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产品的创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是老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