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外名人经典家教故事
10694400000010

第10章 梁振英:慈母身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梁振英简介”

梁振英,1954年8月生于香港,祖籍山东威海,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获测量及物业管理学学士学位,特许测量师,戴德梁行主席。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于1988年被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之一,1999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金紫荆星章,2011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发的大紫荆勋章。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

出身清贫,自幼立志

与大多数同代人一样,梁振英的父辈也是内地移民,他的父亲梁忠恩1911年出生于山东威海,于少年时代已来香港,投身于社会后,在清水衙门当警察。梁振英出生于1954年,有一姊一妹,他是家中独子,一家人住过七号差馆宿舍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他从小帮忙做家务,读小学时,不懂煮饭,就负责买菜,上学前走到西营盘正街或水街买菜,“讲价、拣菜我都做。”

梁振英曾撰文忆述,“我20岁前住的地方没有自家厕所,一层楼十几户共享公厕。”直到父亲退休前几年,母亲发动一家大小“穿胶花”(做手工活的一种,把塑胶做成的花枝、花叶、花蕊等组装成整体),每月多赚300多元,一分一毫都存入银行,到父亲退休时,全家才终于有了自己的住房,“有了自己的厕所”。

母亲发动一家大小帮手穿胶花帮补家计那一年,梁振英11岁,负责送胶花,每袋都有几十磅重,经常要“行下停下”,“日子有功”,时至今日,他的右膊都比左膊阔。对于这段经历,梁振英未有一丝怨天尤人,反而是强调,当一家人终可“自住其力”,他是如此“心满意足”。

在警察宿舍逐渐成长的时光,尽管清苦,却被梁振英视为珍宝和不一样的资本。他曾感慨良多地说:“我这一代,应该是成长在贫困当中,不单家庭是这样,整个社会都是这样。”但也正是那一代人,“不是白手兴家,就是在贫穷中挣扎,长大成才的。”

梁振英的胞姊梁桂香,亦曾在文章《三岁时的冷馒头》中,回忆起这个“懂事得让人揪心”的弟弟。她写道:“振英三岁,妈妈便送他进学前班,要上大半天,兼自备午饭。因为家贫,妈妈通常蒸一大锅馒头做饭,振英每天早上就带着一个搪瓷漱口盅,一个馒头,径自上学去……我因为读的是下午校,每天可以在家吃完午饭才上学,饭桌上,我常常看到妈妈边吃饭边红了眼,因为大家吃着热饭暖菜,就会想起在外啃着冷馒头的弟弟。”但小小年纪的梁振英从来只是默默承受,未曾抱怨过半句,“没有要求,更无埋怨。”

《家是香港》是梁振英一本著作的名称,也是他对于自己身份和归属的描述,这看似平凡的四个字,对于三代香港人而言,却被感知出截然不同的意义。梁振英曾说,“家在香港”,曾经只是空间关系,然而回归后至今的一段时间,却称得上是“香港社会由酒店进化成家,香港人由房客凝聚为家人的基本条件”。这十多年,亦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可让两三代人在香港有家的归属感。梁振英表明,希望“为这个地方瞻前顾后,将个人回忆合并成集体回忆”。

慈母身教影响深

梁振英的“裹脚妈妈”默默地忍受着身体的不便与痛楚,与丈夫相互扶持支撑起一个家,靠穿胶花减轻家庭的负担。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教育孩子却有自己的一套,比如常常教导孩子们:“假如自己有一口饭吃,都要先看看其他人是不是也有一口饭。”对于40多岁“老来得子”生下的梁振英,她也绝不娇纵惯养,而是常说:“男孩子,吃点亏不打紧!”也许影响梁振英更多的,还有这位母亲本身流露的种种美德,耳濡目染中,才形成了他现在处变不惊的坚毅性格,并让他对家国、事业都抱着绝对的责任感。

梁振英宣布参选特首时,曾含着热泪忆述他的“裹脚妈妈”,并一度哽咽,湿了眼眶。一向严格管理情绪和表情,非一般理性的梁振英,竟然也会流露出感性的一面,格外让人动容。

不畏艰辛,自食其力

梁振英出生于一个警察家庭,与香港特区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一样,幼年住在与曾荫权家为邻的警察宿舍。梁振英小时候,父亲在山顶和礼宾府当警察,薪金每月只有300多元,还要养活一家5口人,难免捉襟见肘。梁振英曾在自己的文章《阿爸的手》中描述自己的警察父亲,父母战前从山东来港后,保留了北方的生活方式,山东人生活简朴,觉得一盅两件的港式茶楼不实惠,并非持家之道,因此一家人上茶楼的经验,一年只有一两次。让他记忆最深刻的,并非美味可口的点心,而是路途中,被父亲有力的手,紧紧拖住的回忆。他写道,“从西边街警察宿舍到高升茶楼,要过好几个街口,大概要走十几分钟。虽然路上的车不多,但阿爸还是将我的手拖得紧紧的,不完全是怕路上有差池。爸的手很有力,两代人拉着手上茶楼,感觉上特别温馨。”

言传身教育子女

梁振英十分注重健康生活,自己常常在住所种菜,闲暇时,更是邀请诸多朋友到自己的山顶大宅,享用他亲手栽种的有机蔬果而制成的鲜美蔬菜。

在自种蔬果之余,养鱼怡情是他的一大乐趣。他曾以细腻温润的笔触记下了对水中生物的喜爱之情:“金鱼街的店铺不只卖金鱼、热带鱼和海水鱼……我最近对两种小动物特别感兴趣,一是一种淡水蟹,全长三四寸,蟹盖紫色,其他部分红色,十分娇艳,也十分生猛,三十几元一只,价钱视大小而定。我买了两只,回家放在种莲花的缸中,两个星期来,适应得很好,而且最喜欢吃红虫。”

对于子女教育,梁振英绝不松懈,可以用父爱如山来形容。梁振英有三个孩子,他时刻不忘用养鱼之道教育子女,因为养鱼让小朋友认识环境质素:鱼生活在水中,水的质素至关重要,不换水,没有足够空气,时间长了会憋死。换水太快,自来水中的添加剂也会令鱼受不了,还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问题。鱼缸中养水草,在阳光照晒下会发现水草叶面释放氧气,这些都是好教材。“养鱼比玩玩具好。”梁振英认为,“如时常带着小朋友去逛逛花鸟市场,可以让他们开开眼界,也是很好的生物课。”

他在讲述生命的意义时,总以儿子梁传昕捉蜻蜓为例。十几年前,在传昕一岁多时,梁振英为儿子捉了一只蜻蜓,他把蜻蜓绑在学行车上,儿子想要捉,结果用其一岁多大的肥手掌不小心拍死了蜻蜓。“蜻蜓一命呜呼,传昕大哭。”梁振英说,“此前见过儿子把玩具摔在地上摔得粉碎,但从来不哭。这是为什么?生命,生物和死物的分别,一岁的小宝贝也知道。”所以,他鼓励孩子养些小生命!

梁振英曾说过,任何工作都可以由他人代劳,但唯独做父亲不能假手于人,因为所有孩子都只有一个自己的爸爸。三个孩子未长大前,梁振英早上送孩子上学,晚上推掉所有应酬,他说要回家和太太、孩子一起吃晚饭。直到三个孩子都长大了到外国读书,梁振英晚间时候才“重出江湖”。

太太唐青仪曾撰文这样形容丈夫:振英很忙,但每年也会和我一起千里迢迢飞往英国,跟在彼邦念书的孩子聚一聚,哪怕只是逗留一天,为的就是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吃顿年夜饭。她真情流露说,父亲的责任,家庭的责任,梁振英都没有因为工作忙而丢掉。

梁振英推掉了应酬,而太太推掉的却是一生的事业。夫妻相互扶持,全家人一心一意,幸福的家庭真让人感动。梁太唐青仪曾经是大律师行的股东合伙人,但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让丈夫工作专心,自己由一个女强人律师默默走到梁振英的背后,做了全职太太。三个孩子在妈妈的辛勤哺育下,如今个个都不负父母的期望,长子传昕已在英国读博士,两位妹妹颂昕和齐昕也入读英国名校。

“教育心得”

母亲本身流露的种种美德,耳濡目染中,才形成了孩子(梁振英)现在处变不惊的坚毅性格,并让他对家国、事业都抱着绝对的责任感。梁振英夫妇教育子女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从自己的小家开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至关重要,必要时可牺牲一些与工作相关的时间来让给孩子。现实社会中很多“有了钱”的父母都后悔孩子小时自己“忙于事业”没能好好教育孩子。这也值得当下为人父母的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