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外名人经典家教故事
10694400000009

第9章 杨振宁:启蒙教育很重要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16岁考入西南联大,毕业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在美国,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研究工作,并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奖。2003年年底回北京定居;并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现任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院长。

杨振宁的成功因素

杨振宁的母亲叫罗孟华,没有接受过新式的教育,但懂一些古文。杨振宁感到最大的温暖是父亲母亲感情非常好,罗孟华十分敬重丈夫,父亲也十分爱恋妻子,并不因为自己是留洋博士而嫌弃自己的糟糠之妻。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曾说:“夫妇应始终如一,胡适之从来不嫌弃他的小脚太太,我很敬佩他。”杨武之是官费留学生,但由于父母早亡,家里的经济情况比较困难,所以,为了减轻经济负担,为家里增加些收入,他是靠在餐厅洗碗、在农场为农场主摘葡萄等“工作”来完成学业的。在父亲远离的日子里,母亲为家庭、为杨振宁倾注了全部的爱。那时,军阀混战,母亲带着杨振宁生活在老家安徽合肥。合肥是兵家必争之地,军阀经常攻来打去的,炮弹也时常落到杨振宁家的附近。情况一危险,母亲就抱着小杨振宁跑,跑到乡下或医院躲藏。而不管形势怎样恶劣,母亲总是坚持教杨振宁认字。在他4岁时,母亲剪了一张张方块纸,把字写在上面,不断地抽出来让小杨振宁认。一年之间母亲已经教小杨振宁认识了3000个汉字,这是杨振宁一生受益的3000个字。半个世纪后,杨振宁回忆说,这是他的一个非常扎实的知识起步基础,“我在4岁时,母亲教我认方块字,花了一年多时间,共教了我3000字。现在,我认识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字的2倍。”

当杨振宁5岁时,母亲又专门请了一位老先生上门教杨振宁读古书。老先生教的是《龙文鞭影》,“龙文”是良马,“鞭影”即奋蹄疾驰,不须驱策。这是一本中国古文的传统启蒙读物,文体为四言韵文,读来朗朗上口,其中有许多自然知识和历史典故。杨振宁因为有3000字的底,很快就把这本《龙文鞭影》背得滚瓜烂熟了,不仅学到了中国古文,也受到了自然知识的熏陶。早在厦门居住时,杨武之就教儿子读唐诗,教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的顺序:“夏商周……”;天干、地支顺序:“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甚至于八卦的内容也有所涉猎。在清华园里,杨武之对杨振宁进行一次正规的教育——读古书、受古训。

1934年,杨振宁12岁时,杨武之请专人教儿子读《孟子》,还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又像儿时背诵《龙文鞭影》一般背诵《孟子》全文。对杨振宁的中国情结影响最深的还是其父亲杨武之,他为人师表、工作认真,热爱着祖国的教育事业。

杨振宁成功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母爱,是母亲的启蒙教育。在整个童年,杨振宁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他父亲远隔重洋在美国留学,他的启蒙教育全来自他的母亲。

其次,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一位相当优秀的知识分子,他是中国第一代留美博士,著名数学教授,先后在厦门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国内著名高校任教,1973年去世前任教于复旦大学。

最后,“名师出高徒”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的老师都是赫赫有名的学界泰斗,包括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美国的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

“教育心得”

杨振宁的启蒙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父母的恩爱、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正面性环境保障;孩子在入学前掌握一定数量的中国文字和一定的古文基础相当重要,这里不只是一个识字的问题,还是中国文化、美学的重要基础,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能力和其自身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