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那些事
10674100000037

第37章 早期道教

道教创立于东汉末期。道教初创阶段,主要在受苦受难的被压迫人民中间流行。汉中、巴郡一带,有张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传授五斗米道。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有张角传播的太平道广为流传。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曾利用这种原始道教,在宣传鼓动和组织群众各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魏晋以后,统治阶级为了防止农民反抗,在严禁民间道教活动的同时,从理论上和组织上,逐步对原始道教加以改造和利用。于是道教的主流,便逐渐成为统治阶级毒害和奴役人民,强化封建统治的工具。

把原始道教篡改蜕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御用道教的主要代表人物,为葛洪、寇谦之、陆修静和陶弘景等人。葛洪的《抱朴子》一书,被视为道教经典而受到尊奉。

北朝嵩山道士寇谦之,早年“修张鲁之术”。后来他迎合北魏统治阶级的需要,假托“太上老君”下界授予他“天师”之位,并赐给他道经20卷,要他“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以后,寇谦之便以“清正道教”为己任,公开打出“专以礼度为首”的旗号,摒除了民间道教要求平等的革命思想成分,完全按照封建伦理观念制定了一道教义。寇谦之鼓吹:“于君不可不忠”,“不忠的叛逆君主,谋害国家”。他还再三劝导人们“勿怨贫苦”,“戒勿以贫贱求富贵”,要群众安心受封建剥削压迫。他还袭用佛教轮回转生思想,用“若有罪重之者,转生虫畜”,进行欺骗恫吓。寇谦之有在宣扬“修身练药,学长生之术”的同时,制定出一整套坛位礼拜,衣冠仪式,进一步把道教规范化了。

此外在南方的刘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奉命在建康广泛搜集整理道教典籍,撰写出最早的一部道藏书目——《三纲经书目录》。他也对五斗米道进行了改造,依据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吸收佛教仪式,编制了新的道教斋戒仪式。齐、梁时期的著名道士陶弘景,除了宣扬金丹修炼外,还以现实社会为模式,捏造了一个“先亦有等级千亿”的理论;然后又反过来,用神仙世界的等级差别,为世上不平等制度辩护。这便使道教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进一步直接契合起来了。

南北朝门阀专制时期,社会腐败黑暗,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统治阶级迫切需要利用宗教武器为剥削制度辩护,用来安抚、缓解人民的反抗。道教宣扬禳灾求福,服丹修炼,引导人们忍受现实社会的痛苦,把希望寄托在虚幻的神仙境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因此受到帝王贵族的赞助提倡。另外,道教兼采儒、老、释三家之说,把它们糅杂融合在一起,以汉民族土生土长的传统形式出现,有利于宣传推广,扩大影响。一些汉族统治者,当然愿意利用道教作为统治汉族人民的工具。以后的北魏皇帝,每逢他们即位,还要沿用这种仪式,以表示他们的统治顺天合法。

113

-

-

114

-

-

知识点

历史大事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

历史大事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