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那些事
10674100000036

第36章 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北魏统治集团与各民族的阶级矛盾升为主要矛盾。各地起义频繁,北方边镇一带反抗逃亡频繁。北魏统治集团与汉族地方豪强的矛盾、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封建中央集权与旧部落显贵的矛盾也十分尖锐。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深入的改革。孝文帝就承担并且实施了这样的改革。

公元471年,4岁的拓跋宏受禅即位,就是魏孝文帝。太皇太后冯氏临朝听政,掌握着政权,历史上称她为“文明太后”。

冯太后病死,魏孝文帝亲自执掌朝政大权,经过慎重考虑,魏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洛阳是当时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离鲜卑族的祖居地远,生活方式也不相同。孝文帝知道直接提出迁都,肯定会遭到鲜卑贵族和守旧派的反对,所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提出要出兵南伐。

公元493年,孝文帝亲自率领100多万大军南下。到达洛阳后,天就开始下起雨来,道路泥泞不堪,孝文帝故意下令队伍继续前进。

文武大臣们纷纷劝阻道:“天降大雨,道路泥泞,不要说行军打仗,连走路都很困难,陛下还是下令停止前进吧!”

孝文帝乘机说:“我们这次南征,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不是要被人耻笑?如果不同意南下攻齐,就迁都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大家见孝文帝突然提出迁都,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但又不愿意南下攻齐。这时南安王拓跋桢赶忙说:“只要陛下停止南进,那么我们就同意迁都洛阳。”

孝文帝下令停止南下,全军高呼万岁。就这样,迁都洛阳的事便决定下来。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马上开始着手改革鲜卑的旧风俗。他下令官员和百姓一律改穿汉族服装;禁止说鲜卑语,朝廷命官不说汉语的,就要降职或撤职。孝文帝还下令将鲜卑复姓改为音近的汉姓,皇族原来姓拓跋,改为姓元,贵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独孤氏改为刘氏,共计一百十八个姓改取汉姓。皇族元氏等级最高,鲜卑八个大姓与北方汉人世族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鼓励鲜卑人和汉人的贵族按门第互通婚姻。

孝文帝的这些改革,并非都是一帆风顺。改革初期,顽固守旧的鲜卑贵族强烈抵制和反对。他们煽动太子元恂发动叛乱。元恂趁孝文帝去嵩山出游的机会,偷偷逃回平城,依靠平城的守旧势力搞分裂。孝文帝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将元恂抓捕,并废太子为平民。有些大臣替元恂求情。孝文帝回答说:“古语说‘大义灭亲’。我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决不徇私情。”

孝文帝镇压了叛乱后,又将元恂赐死。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仅缓解了当时紧张的阶级矛盾,也使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有所缓和,更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北魏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迅速的发展,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