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常见问题心理析因与辅导
10669100000009

第9章 小学儿童的记忆发展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节目过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甚至一辈子都记得;我们小时候学了骑自行车、学了游泳,到现在仍然会这些技能;当年考上大学、当年结婚成家的兴奋体验到现在我们也是记忆犹新。所在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有记忆能力。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于自己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对于自己经历过的事物具有记忆的能力,因此,人才有回首往事的可能。人脑的记忆能力极为惊人,一位信息论的专家曾计算出常人一生中记忆的平均容量高达100万亿比特(比特是信息的最小单位,一个普通的10进位数字或一个英文字母可以等于几个比特),有人甚至把这个数字提高到比这大得多的程度。这些数字当然只是理论计算的结果,但人脑的记忆潜力极大是毋庸置疑的。

这里的“经历过的事物”可以是感知过的事物,也可以是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例如,上过幼儿园的小学儿童会回想起幼儿园的活动室、和老师一起做的游戏、获奖时的愉快心情以及学过的舞蹈动作等,这些都是记忆的表现。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而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毫无疑问,记忆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人由感知所获得的材料要依靠记忆将它们保持下来,人的想象和思维活动也必须在记忆所保存的材料基础上进行。今天的认知科学家们都把记忆当作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有人称记忆是“思维的工作车间”。没有记忆,人们只能每次都重新去认识那些已经接触过的事物,人的认识活动只能停留在感知阶段,其他一切心理活动都无法进行下去,这样我们人类将永远“处于新生儿状态”。此外,记忆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基本手段。人们的学习就是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它是靠记忆来实现的。大凡有成就的或智力超常的人,往往都有惊人的记忆力。

2.记忆的种类

心理学上对记忆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标准对记忆作了不同的分类。这里介绍两种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

第一种是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以下四种:

(1)形象记忆,指以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也可以是动觉的、嗅觉的或味觉的等。由于视觉和听觉的记忆发展得较好,人们常以这些记忆为主导记忆。如我们到北京长城游玩过之后,巍巍的石阶、肃穆的城墙和苍凉的塞外风光历历在目,这些就属于形象记忆。

(2)情绪记忆,指的是以情绪和情感体验为内容的记忆。如我们曾经碰到过的非常尴尬的情形,我们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时所体验到的那份兴奋激动的心情,如今仍记忆犹新,这就是情绪记忆。

(3)运动记忆,指以实际行动、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如我们对小时候广播体操的动作程序和身体运动的记忆,我们对踢足球的各种动作的记忆,都属于运动记忆。

(4)语词—逻辑记忆,指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为内容的记忆。如我们以数学公式、法则、定理,事物的性质、定义、关系等方面为内容的记忆。由于这种记忆的内容都是以语词符号表达出来的,因而这种记忆叫做语词—逻辑记忆。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不同,把记忆分成下列三种:

(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在0.25-2秒钟以内的记忆。瞬时记忆的信息是未经过加工的原始信息。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物理刺激,无论是视觉的、听觉的,还是嗅觉的,味觉的,它们通过人的各种感官进入到人的大脑,尽管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意识到,但它们的确进入了我们的记忆。但如果我们没有进行及时的加工,它们很快就会消失。这一阶段,注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短时记忆。它是指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如电话接线员接线时对电话用户号码的记忆就是短时记忆,当他们接完线后,一般说来就不再把号码保存在头脑中。平时我们打电话时,总要先看一下电话本,查到一个电话号码后可以直接拨号,不用一个个数字对着看。但打完电话后,我们可能又忘记了。因此,短时记忆的内容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复述(心里不断重复),也会很快就忘记。

(3)长时记忆。它是指保持一分钟以上甚至终生的记忆,是对短时记忆进行加工和重复的结果。长时记忆贮存信息的数量无法划定范围,只要有足够的复习,把信息按意义加以整理、归类,整合进已有的贮存系统,就能把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如一般人只能长久地记住几个或者十几个电话号码,而我国沈阳一位话务员却能记住1500个电话号码。长时记忆中的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以数量的多少来定优劣,重要的是如同一个管理良好的仓库一样,“存放有序”,便于提取。

(二)小学儿童记忆能力的培养

有许多家长和孩子认为“记忆能力的好坏是天生的”,于是,记忆力不好只能怨天尤人。但是心理学家研究证明,记忆力的好坏绝对不是天生的。我们在了解了小学儿童的记忆特点和科学规律后,在培养儿童的记忆能力、提高记忆效率时一定要遵循以下一些规律,科学施教。

1.增强儿童识记的目的性、积极性

小学儿童一开始不善于根据一定的目的来识记,更不善于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识记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和家长应经常给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指出哪些字词必须会认、会写、会用;哪些课文、段落要背诵或复述;哪些公式、定理和口诀要熟记,并说明记住这些知识的重要性,等等。此外,还要经常对小学生记住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使小学生具体地、真正地理解“记住”的含义,以提高识记的积极性。

2.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

(1)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识记。根据小学生无意识记已经高度发展的特点,教师在要求学生识记材料时,尤其是识记困难材料时,要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尽量使材料新颖、直观和具有可操作性,使儿童感兴趣,从而化难为易、易于记忆。

(2)将所学的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这样记忆效果更好。其实这一点我们成人也有体会,比如让我们看一个别人下过的围棋棋局,我们就是看上半个小时,也很难较好地识记下来。然而如果这个棋局是我们自己下的,则只要仔细看上几分钟,就很容易把它记下来。

(3)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的意义后加以识记。因为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会与原有的知识相联系,才会有组织地贮存,也才便于以后的提取。艾滨浩斯在记忆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的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记住36个无意义的音节,平均需要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说明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而且牢固。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人为意义的方法很多,下面说一说比较常见的。①采用直观形象记法。如教“漏”字,可以这样分析字形:漏和水有关,所以是“氵”旁,右边的上部是“屋”的一半,下面是“雨”字,说明雨都跑到屋子里来了,这不就懂了吗?又如“灭”字,可解释为“用板子在火上一压,火就扑灭了”。诸如此类,通过分析字形来理解汉字,有利于记忆。②口诀记忆法。对于一些形近字的区分,可以编成口诀,帮助记忆。如“己、已、巳”几个字容易混淆,可以编成这样的口诀“堵巳不堵己,半堵才念已”。又如“买、卖”两字,小学儿童容易混淆,可以运用联想法编成口诀,“少了就买,多了就卖”。这样就不会记错了。③谐音法。运用相近的声音来识记一些材料,如圆周率为3.1415926535897932384626,这么一大串数字很难记,用谐音就可以记为“山间一寺一壶酒,尔(你)乐苦煞吾(我),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此外,还有数字特征法、译意法,要根据不同的孩子选择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儿童自己发明的巧记方法效果比成人传授的要更好。

(4)指导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要求学生熟记材料,如背诵课文,不宜采用一遍又一遍地单纯诵读的方法,而应采用尝试回忆法,即读几遍后合起书来回想其中的内容或尝试背诵。如果想不起来或者背诵不出时,再打开书看看。因为这种方法能使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且经常在调整着自己的具体目标,从而提高识记的效果。

(5)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应当教育小学儿童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识记。在识记图时要叫出图的名称,在识记词时要联想到具体形象,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更应该注意词和形象的结合。在识记材料前对材料作充分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只有对即将识记的材料进行完全、彻底的分析后,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

3.合理地组织复习

小学儿童记忆力的培养应该是和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们的记忆也主要体现在对学习过的东西的复习和巩固当中,复习是学习的重要一环。怎样组织学生的复习才是有效的呢?

(1)复习要及时。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研究后认为,遗忘过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因此,应该告诉小孩复习一定要及时,即当天学过的功课一定要安排在当天复习。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其实就是及时复习的一种手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平时不做任何复习,也不在乎每天的作业,认为到了考试时候自然就能复习好的思想是行不通的,“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往往很难学好。此外,各次复习的安排应“先密后疏”。开始时每次复习的时间要长一些,间隔要短一些;以后复习的时间可短一点,同时间隔的时间也可长一些。

(2)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复习不等于简单重复,要提高复习的效益,就要适当变换形式,并力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比如,小学儿童对当天学过的东西进行复习时,不一定要死啃教材,可以看看与此有关的其他课外书、做做作业、家长陪着小孩子进行复习等。有时教师也可以提出新的理解要求,使学生感到新颖,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所学知识更加巩固。必须指出,复习形式是为复习的目标服务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宜的方式。其中,让学生通过运用知识来巩固记忆成果是最值得提倡的。

(3)复习分量要适当,既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一方面,复习分量过大,会导致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学习者的过度疲劳。因此,为了避免学习内容之间产生干扰,提高记忆效果,单位时间内复习的量不要过多。过度疲劳就是指长时间地复习一门功课或几门功课,引起脑细胞功能降低,结果“事倍功半”,影响记忆效果。但另一方面,为了使学习内容能得到长久而有效的巩固,又必须进行必要的“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达到初步掌握时仍不停止,而是继续学习直至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如一篇课文,小学儿童诵读了10遍后就基本上能背出来了,但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继续读5遍,最后达到流利背诵的程度,那么这5遍的学习就是过度学习。

(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要告诉小学儿童复习不是机械重复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述,而是要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多,有层次地、递进式地进行复习。因此,在单元、期中、期末复习中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才能记得多、记得牢、提取得快。

4.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

精确地识记知识、牢固地贮存知识固然重要,但善于正确回忆知识更有价值。对于小学儿童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现象,究其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由于没有记住,而是由于不善于运用回忆的策略造成的。因此,掌握回忆的策略是提高记忆能力重要的一环。下面是几种能提高记忆能力的回忆策略:①牢记需要回忆材料的名称、项目,学会审题,是正确回忆材料的首要一环。②对要回忆的材料作系统搜索,以免挂一漏万,确保回忆材料的全面。③尽量运用已有的概念来回忆,不要仅仅通过回忆一些具体的事实来进行回忆。

总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重视对小学儿童记忆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他们才可望获得良好的记忆品质——记忆的敏捷性、巩固性、条理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