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写下这气贯长虹的诗句的人,是清朝中叶的龚自珍。
龚自珍,字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为乾隆进士,父亲为嘉庆进士,母亲也有学问。在这样的环境里,少年龚自珍聪明好学,爱好十分广泛。
中年龚自珍性格豪爽,不但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语出惊人,在生活上也很随意。在当时龚自珍的狂放不羁是很出名的。一年夏天,在京城做官的龚自珍坐着一辆驴车到郊外游玩,他看见一片芍药花正在灿烂地开放,异常美丽,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就叫车停下来,在花边席地而坐,取出自带的美酒自斟自饮。正喝得高兴,有一个农民打路旁经过,龚自珍上前拦住他说道:老兄,你看这芍药花开得多好,不要错过了赏花的机会啊,于是不由那人分说,硬把他拉来一起喝酒。过了一会儿,龚自珍的一个朋友也从这条路上经过,龚自珍看见了,又把他也拉来喝酒。那个朋友觉得纳闷,一直问龚自珍:那个穿短衫的人是谁啊?龚自珍也不回答,只是喝酒吟诗,朋友还以为那位农民是位隐士,便也不再多问。三个人开怀畅饮,玩得非常痛快。
龚自珍在北京做官的时候,英美法等国已经开始向我国贩卖鸦片。面对“外夷”入侵的时势,龚自珍产生了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和林则徐、黄爵滋一起主张严禁鸦片;建议林则徐赴广东禁烟,龚自珍对鸦片战争的发展态势很有预见,龚自珍的早逝,使他的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未能得到进一步实践。
龚自珍有远大的理想,进步的思想和高超的文学才能,可是他没有能够施展自己的文学才华,却在沉闷的环境里挣扎。后来,在鸦片战争中,清朝军队一败涂地,林则徐也被人诬告撤了职。龚自珍的心情就更不好了。1841年,他生重病而死,时年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