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宋徽宗皇帝是一个非常喜欢绘画的人,他在皇宫里设立了一个画院,把全国知名的画家都召集在这里作宫廷画师。张择端在当时也算得上有名的画家了,于是被选进了宫廷画院,当了一名宫廷画师。
北宋的京城汴梁地处中原,北靠黄河,是一个水陆交通都十分发达的城市,这里的热闹景象常常让张择端浮想连翩,特别是汴河两岸的繁华街市和郊外迷人的景色更让他难以忘怀。
一天,张择端决定把这一繁华景象画下来,这便是后来人们看到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在《清明上河图》的中段画卷上看到了汴河两岸秀丽的风光,在柳树成行的汴河两岸,错落着一座座房屋,有临河的酒楼和茶馆,上面有人在悠闲地品茶喝酒。河中央运货的船只来来往往很是热闹。河上有一座漂亮的大拱桥,桥上一些悠闲的人正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在桥的两头许多小商贩在摆摊叫卖。一个骑马的和一个乘轿下桥的人就要相撞了,只见骑马人紧拉笼头,马一声惊口叫,不仅引起了四周人的注意,同时把两头驮着东西的小毛驴也吓坏了,它们又跳又叫。桥的另一头一个农夫推着一车东西就要下坡,因为是下坡,所以他只得弯腰弓背,两腿叉开来刹住车子。在他前面的一头拉套的小毛驴,却慢慢悠悠地迈着步子。
桥下一只满载货物的船正准备穿过桥洞,于是船工们急急忙忙地放下桅杆。没想到桅杆太重,一下子放不下来,船马上就要穿过桥洞了,船工们有的挥动着撑篙想减缓船的速度,有的人大声叫喊,岸上也有人在叫喊着指挥,另一些人则神情紧张地看着。
在画卷的最后一部分,在繁华的街市上,杂货店、药铺、酒楼、茶馆这些店门口挂着各式各样的招牌。行人川流不息,各种各样的人都有,有算命的先生,有行医的郎中,有做买卖的生意人,各人都在为自己的生计忙碌着。这幅《清明上河图》把北宋时候的民情风俗以及汴梁城的繁荣景象都呈现了出来。
可是北宋的安稳日子没过多久,在宋徽宗这个只懂得绘画而不懂得治理国家的昏庸皇帝的统治下,内政昏暗腐败,对外防务松懈,毫无防御能力,靖庚年间,金兵挥戈南下,攻下宋朝都城汴梁,并把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俘虏了,战乱中珍贵的《清明上河图》也不知去向了。
张择端在战乱中逃到了南方,在南宋的画院里继续当画师,南宋的都城临安(现在的杭州)虽然景色也十分的迷人,但是张择端却没有了在汴梁时的心情,他想着祖国的沦陷,更想起了他画的那一幅《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决定重新画《清明上河图》。作品完成后,他把它同挂在门楣上,让过往的百姓们看,百姓看着汴梁美丽的景色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清明上河图》唤起了人们对北宋的怀念之情,人们非常喜爱它,好多人都争着把它临摹下来。这幅作品现今珍藏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