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这一发明比欧洲早了四百年,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和智慧。最早的活字印刷是由一名叫毕升的普通工匠发明的。毕升生活的年代是北宋,那时人们都使用雕版印刷,这种方法比用手抄写先进多了,但它太费木板了,每一页书都需要雕刻一块木版,如果刻错了就只好整块重刻。在北宋初年,有人印一部《大藏经》,花了12年时间,刻了13万块木板才告完成。
一天,毕升看见印书作坊的伙计用印过的木版生火做饭,就想,这些木版雕刻起来很不容易,印过书之后就没有用了,一大堆东西,留着占地方,烧了又可惜,如果能用旧版印新书那该多好啊!他拿起一块雕版,一边看一边琢磨,当他注意到雕版上有一些重复的字时,头脑中突然灵光一闪:如果把雕版上的字变成一个个可以拆开的小块,不就可以重新排列用来印新书了吗?
毕升很兴奋,立即找来旧版,锯成单个的字块,然后用松香把它们沾在木板上,一块活字拼成的新版做出来了。他在活字印版上涂上墨汁试印了几张,由于拼起来的新版高低不平,有的字没有印上去,效果很不理想。毕升做了很多次试验,结果都失败了,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印版不平是因为木头做的活字遇水后容易变形。如果用一种不怕水的材料来雕刻活字,就好办了。毕升把这想法一说,作坊里的一位师傅顺手拿起一个瓷碗,开玩笑说:“这东西不怕水。”
这句玩笑话使毕升受了启发,他决定在小泥块上刻字,然后像烧陶器一样烧出来。大家很支持他的这个想法,他们找来细胶泥,做成小方柱,再在上面刻上字,然后烧硬。接下来是拼版,他们把融化的松香抹在一块平整的铁板上,把活字沾上去,然后把铁板放到火上烤一下,趁热把活字压平,一块平整的活字印版就做成了。他们用这块印版试印了几张,印出来的宇非常清晰。印完之后,再把印板放到火上加热,松香融化后,用手一抹,上面的活字就掉了。如果要印另一本书,可以把这些活字重新排版再印。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这种方法很快传遍了全国,后来又传到了世界各地。毕升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