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家教原则
10654200000012

第12章 淡化物质刺激,强化精神鼓励

许多家长只会夸几句“你真棒”、“太棒了”、“你真了不起”,或者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奖赏,以为这就是对孩子很好的激励了。然而最好的激励不是父母口头上的表扬和鼓励,更不是给孩子物质上的奖励,而是家长作为孩子坚强的后盾,在关键时刻陪在孩子的身边,与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一起分担失败的痛苦。

这种精神上的支持和体验的分享,是对一个人心灵上最大的激励。当孩子深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看到父母为他的成功而自豪,为他的喜悦而快乐,家长的这种激励,能让孩子获得极大的满足。

要对孩子进行正确有效的激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实际上,激励是一个很有技巧性的问题,不夸张地说,激励是一门艺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激励能够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开发孩子的潜能,融洽亲子关系,引导孩子实现梦想。

但是中国的家长常常把问题简单化,激励孩子的办法单调,物质奖励泛滥。物质奖励一开始还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时间一长,特别是长期采取单一的物质奖励方式,就难以达到激励的目的了,其弊端也逐渐体现出来。

单一的物质奖励存在很多弊端,这是为什么呢?

(1)物质激励会使孩子滋生贪欲

孩子不断成长,需求不断增加,于是物质奖励只能不断提高价值,当孩子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物质奖励时,他们想要的东西往往超过了一些家长的承受能力。即使家长能够承受,也容易使孩子沉迷于物质享受,甚至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贪婪的种子。

(2)物质激励的实效性不长

物质奖励只能起一定时段的作用,孩子内心想要得到认可、想要得到父母精神上的支持和肯定的愿望,并没有因为物质奖励而得到满足。这种精神上的需求,属于比物质奖励更为内在、更为高层次的需求。有时仅仅是一句理解和知心的话,却比物质上的奖励更能感动孩子、激励孩子。

(3)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自觉性

激励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从内心自发自愿地学习,以更大的努力去获得进步。而物质奖励不可能真正激发孩子的自觉性和自豪感,因为物质奖励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层的东西,兴趣才是孩子行动的内在动力。家长的精神鼓励,目的就是要激发和强化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从内心感到愉悦和满足,这样的激励才能达到持久的目的。如果家长只知道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了精神奖励,就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失去对自我进步的渴望,最后养成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懒散的生活态度。

激励原则认为,真正有效的激励应该是家长多拿出时间陪在孩子身边,把孩子每一个细微的进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适时地给予夸奖与肯定;当孩子遭遇失败,不是一味地指责,而是冷静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出不足,让孩子鼓起勇气再接再厉,向目标继续迈进。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快乐也有痛苦,孩子只是希望家长能够始终如一地支持他们,陪伴他们成长,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有家长的陪伴,他们会更安心、更满足。

是不是物质奖励就一无是处呢?当然也不是。其实,一个人既有精神需求,也有物质需求。虽然精神需求属于更高的层次,但是物质需求也不能忽略。

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偶尔给孩子一点物质奖励,特别是孩子渴望得到的同时又是合理要求时,这样的物质奖励能够给予孩子很好的激励。

一位家长曾给我们讲了他的教育经历:

儿子很想要一个足球,每次去商店,都看着足球不走。我就对儿子说:“如果期末考试,你总成绩考到前5名,我就给你买一个。”

儿子就说:“好!”

为了得到渴望已久的足球,儿子几乎放弃了所有玩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后来,不但考了第三名,还被评为三好学生。这就是一个足球的力量。

可见,适当的物质奖励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比如,孩子都喜欢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以及漂亮的衣服,有的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就用这些东西来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这种物质奖励还是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切忌单一地使用这种方法,或者频繁地使用这种方法。否则孩子就会一心想着奖品,行为本身的目的就逐渐淡化,一旦没有了物质奖励,就失去了行为的动力。

物质奖励只能是在精神奖励之外,是额外的惊喜的鼓励。只能偶尔使用,而且要注意,奖品必须是有意义的,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的,能满足孩子合理要求的。

切忌以过高的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一些富有的家长,动辄以大量的钞票作为奖赏,这对孩子是非常有害的。把学习成绩与金钱直接挂钩,在短期内也许可能起到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时的亢奋,最终换来的是孩子精神上的疲软。

这很容易使孩子忘却学习的真正目的,产生贪念。他们学习不过是家长要他们学,而不是他们自己要学,使学习的自觉性难以提高。

而且孩子有很多钱也不好,容易养成大把花钱的习惯。如果成绩难以提高,孩子就无法得到那笔奖金,可是孩子对金钱的欲望却没有消失,于是他会采取其他办法来获得,比如偷父母的钱或偷同学的东西,以及其他方式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

因此,我们强调必须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目的,激发孩子对行为本身的兴趣,精神奖励应放在首要位置。而物质奖励,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些额外的新鲜的刺激,满足孩子一定的物质需求。只有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这样的激励方式才是合理有效的,充分满足了孩子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需求。

实践证明,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精神激励要比物质激励更有效。所以,父母应该站在帮助孩子判断是非善恶的立场上,训练他对事物的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从这一阶段起,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尊重孩子在这个阶段特有的心理感受,着重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