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之以庄,则敬。所谓“礼”就是礼节礼貌、行为规范、文明准则、合同标准等。倡导“礼”,齐之以礼,实行礼治,就是要求人们文明待客、礼貌待人,遵守规范、准则和生产、安全、质量方面的标准。孔子倡导礼的目的是为了用礼约束人的行为,使整个社会达到和谐,但是其“礼”并非单纯的指一种制度,而是包含诸多方面内容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上下级相处时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论语·为政第二》子曰:“临之以庄,则敬。”
这句话意思是说,管理者不要和下属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下属一个庄重的面孔,这样就可以获得他们的尊敬。所以,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善于把握与下属之间的远近亲疏,使自己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者要和蔼可亲,与群众打成一片,与下级建立密切联系。这话从原则上讲无疑是对的,但凡事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则可能适得其反。与下属关系过于亲近,并不利于管理者的工作,反而会带来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
从领导科学的角度看,在一个领导体系中,上级和下级是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二者构成整个领导体系的主体,是在特定的领导环境中,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最能动的因素。所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即上级与下级之间矛盾解决的成功与否,影响着整个领导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整个领导体系领导绩效的高低。所以,艺术地处理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在整个领导体系中十分重要。
有时候上级和下级之间又好像是古代的君主与臣下之间的关系,和其他五伦之道要求各自尽责的道理一样,君臣相处,也要君尽君道,臣尽臣道。君道,也就是为君者的责任义务;臣道,就是为臣子者的责任义务。推而广之,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为上级者就是“君”,有其君道;为下级者就是“臣”,有其臣道。只有君臣各守本分,各尽其道,每个人将自己的责任义务尽到,单位组织才会顺利发展,国家才会长治久安。这个道理,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无论是为国君,还是为上级,其所在的地位都高,其所负的责任都重。故为君者比为臣者更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更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才能不负其职。即是说,对为君者的要求比为臣者要高。君道,首先要求为君者(上级领导)对待下属要秉以仁心。《大学》有:“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无论下属是否已尽其职责,为君者都要以仁心视之。此点特为中国古人所强调。
“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这句话语是说一人成为他人之领导,则要视所有员工为自己的亲属,在感情上要爱护提携;同时还要有师长般的情怀,在工作上对员工多培养,多锻炼,希望员工能够成长为栋梁之才。视部属如子女,视部属如学子,这是任何一位领导都应具备的心态。
在职场中,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下属,大家都是工作伙伴,上司、下属只是工作分工的差异而已,如果大家各尽其职,其实也无所谓谁管谁之说。但现实中,很多下属的确令上司头疼不已。在现实中,有些领导希望把所有的下属团结成一家人似的,平时和大家称兄道弟,这样做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现在正在做这方面努力,劝你还是赶快放弃。
一家电器公司因品牌优良,产品大受市场欢迎,规模随即扩大,于是营销部就由原来的三个增加到六个,这样就自然要增设若干部门经理。为此,公司领导层制定了详细的选聘计划,为了在招聘中体现公开、公正原则,公司还规定应聘者要解答一些关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合理的经营方式、应采取何种有效方法达到目标等问题。而这些有关资料公司每个管理者是心知肚明的,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公司招聘有关部门经理过程中,所有的公司领导都得罪了若干所谓的往日的“铁哥们”。因为这些“铁哥们”都应了聘,也都认为自己在公司里“有人”,会被录用,可他们都失望了,就怪罪这些领导不够意思,从此,“铁哥们”关系也就告吹了。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既要关心下属,又要尽可能地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要让下属明白,尽管你们私人关系很好,但是在公司的重大决策问题上,你还是会秉公办事,尽到一个管理者的责任。工作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上下级之间彼此称兄道弟,因为“兄弟”之情很可能会左右了自己的决策,影响到企业大局的发展。
下面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唐太宗是个性情中人,疾恶如仇,好憎分明。可是,自从当上皇上以后,他发现,这样的性格让他很难做事。对下属好了,他们登鼻子上脸;对他们不好,就会出现公务消极的现象。这些问题是唐王以前所没有料到的。该如何处理和下属的关系呢?
唐太宗与玄奘说及此事,玄奘说:“第一,要善待下属;第二,要和他们保持距离。”
唐太宗说:“圣僧这话是矛盾的。善待他们还要保持距离,这怎么可能呢?”玄奘说:“只有善待下属,他们才能够为圣上出心出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战国名将吴起,他所统率的军队打起仗来奋勇向前,战无不胜,令敌人闻风丧胆。为什么将士们都乐于为他效命呢?就是因为他对下属非常好,爱兵如子,很会收买人心。有一次军中一位士兵生了脓疮而痛苦不堪,吴起看到了,就立刻俯下身去用嘴把脏乎乎的脓血吸干净,又撕下战袍把士兵的伤口仔细包扎好。在场的士兵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唐太宗说:“是啊,士为知己者死。收买人心是最厉害的管理招术,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历来重视情义的国度中。”
玄奘说:“但这之间有个度一定要把握住,那就是对待下属好是好,但又一定不能与他们称兄道弟,距离是一定要保留的。”唐太宗问为什么。
玄奘说:“因为圣上是领导,必须要有威信,否则如何管理这个国家。”唐太宗说:“那样多苦闷啊,想交朋友不敢交,不喜欢的人还要对他们好。”
玄奘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是一个领导所要付出的代价。”唐太宗说:“那朕能不能既和他们做朋友,又能让他们对朕保持尊敬呢?”
玄奘说:“要是那样当然最好。但是,事情永远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的本性就决定了这是不可能的事。”唐太宗说:“唉,没当皇上以前天天都想当,可当上了皇上,才知道要想做个称职的皇上这样难啊,而且还要付出那么多。”
玄奘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要想像正常人一样与人交往也可以,但前提是,圣上必须不做皇上,而做一个平民百姓。”唐太宗叹道:“早几天,一个一向只知道叩头拜主的臣子,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自己这个当皇帝的,可见自己在群臣心目中的威望很小,威信很低。以后如何服众?”
玄奘问:“圣上打算怎么办呢?”唐太宗摇头不答。玄奘道:“如果仿效历代许多君王上台后的做法,杀一批、贬一批权重之臣排除异己,虽可获得一时平安,但长期下去会造成君臣猜疑,互不信任,文臣不用心,武将不用命,难保自己地位的稳定。而且,历史上有很多朝代,皇帝走马灯似的更换,也不是可以效仿过去铁面君主的做法的形势。”唐太宗连连点头。
玄奘最后说:“威信不是一天两天就可树立起来的,圣上必须在长期的国家管理中,用政绩说话,靠不停地施人以德,逐步树立自己的威信。”
有不少管理者喜欢同自己的下属保持很密切的关系,这本来是好事,但是需要注意把握“度”,保持适当的距离。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近,彼此对对方的要求就越高,一旦要求高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做不到,对方也会做不到。做不到,就会形成伤害,这时,你反而得不到属下的拥戴了。
上下级之间保持彼此的尊重只是“礼”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设身处地地为企业着想,每个人都能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问题,那么企业就一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把握好与下属之间的距离,既要温文尔雅,又要为自己树立威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尊敬,才能创造更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