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学生不可不知的著名哲人
10641300000005

第5章 孙子

孙子(约前535—前470),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被后世尊为“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生平

约公元前535年,孙子出生在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贵族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有名的将领。

孙子从小耳濡目染,十分向往军旅生涯,尤其痴迷战史。他父辈的朋友中有许多行军打仗的人,只要一来到他家,年幼的孙子就会缠着他们,向他们打听昔日的战争情形。

一天,孙子父亲的一个手下兵败,狼狈逃回,向孙父请罪。孙父非常生气,要以军法处置。那人哭诉说:“将军,这次兵败不能怪我,完全是天意!若不是突然下了一场大雨,我又怎么会失败呢?”孙父说:“你打了败仗还不知错,明明是你延误战机导致兵败。”说着,便命令手下将那人处死。

年幼的孙子亲眼看见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心想,贻误战机导致兵败,会让多少人付出生命的代价,看来打仗并不像一些人说的那样,一切由天注定。打胜仗有打胜仗的理由,而打败仗也有打败仗的原因。那么,如何才能让军队无往而不胜呢?孙子陷入深深的思索!从此以后,每有所得,孙子就会将其记录下来。

为了进一步了解战况,验证自己的一些想法,孙子还常常描绘作战地图。他找母亲要来大张的帛布,在上面标注军队和车船的配置及移动状况,标注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有时还加上自己的理解。他还常常指着作战地图,和父辈们谈论自己对于战争的看法,经常得到父辈的赞赏。就这样,孙子渐渐长大,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思想。

约公元前517年,因不堪忍受齐国的纷争和内乱,18岁的孙子离开齐国,南下吴国。在吴国,孙子与伍子胥结识,并成为莫逆之交。

伍子胥非常欣赏孙子的才华,反复向吴王阖闾推荐孙子,曾经仅一个早上就推荐了七次,吴王遂答应接见孙子。

孙子带着自己写好的兵法十三篇去见吴王。吴王将兵法一篇篇看罢,啧啧称奇。但由于孙子当时仅是一介草民,吴王对他的能力半信半疑,于是便设法考验孙子的能力。

吴王给孙子出了个难题,拨给他180名宫女,要他对这些宫女进行训练。

孙子将宫女编成两队,用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然后把一些军事训练的基本动作交给她们,并告诫她们要遵守军令,不可违背。

不料,孙子开始发令时,宫女们觉得好玩,都一个个笑了起来。孙子以为自己的话没有说清楚,便重复一遍。等第二次再发命令,宫女们还是只顾着嬉笑。

于是,孙子便下令将两名队长拖出去斩首,理由是队长带队无方。吴王听说要斩他的爱妃,急忙向孙子求情,但孙子说:“君王既然已经把她们交给我来训练,我就必须依照军队的规定来管理她们,任何人违反了军令都要受到处罚。”最终,孙子还是把两个队长杀了。

宫女们见孙子说到做到,都吓得面色惨白。第三次发号施令,没有一个人敢开玩笑了。

等到吴王检阅女兵时,只见一个个宫女都变得十分严肃。吴王驾临,女兵们仍然目不斜视,聚精会神地听着孙子的号令,动作协调一致,真正变成一群军纪严明、勇敢无畏的勇士了。

检阅完毕之后,吴王带着孙子和伍子胥来到王宫,连声赞道:“孙先生,今天看见您的优异表现,真是大开眼界,您不愧为难得的将才啊!”

孙子先向吴王谢罪,接着便阐述杀两个队长的理由。孙子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取胜之本,是为将治军之道;用众以威,责吏从严,只有三军遵守军纪,听从号令,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子的一番解释,吴王对孙子更加敬佩,便拜孙子为上将军。

孙子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在他的努力下,吴国不仅很快从一个贫弱小国发展成为实力强大的诸侯国,而且还实现了吴王称霸诸侯的梦想。

公元前506年,在柏举之战中,孙子仅以三万兵力就击溃了楚国二十万大军,攻占楚国都城。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逝世,太子夫差继位。孙子又辅佐夫差,先后征伐越国、讨伐齐国、与晋国争霸,使吴国的实力达到了顶峰,吴王夫差也成为了春秋的一代霸主。

但“盛极必衰”!不久,夫差日渐骄横,不听忠言,亲信谗言,逼死大臣伍子胥,孙子见状寒心,遂选择功成身退,从此隐居深山,专心修订兵法。

约公元前470年,孙子逝世,他为后人留下了其传奇的一生以及用毕生心血写成的兵书《孙子兵法》!

孙子著作

孙子之所以被后人所称道,最主要的还是他留下的那部兵家圣典——《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即前515年至前512年,是孙子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司马迁《史记》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七千余字,文字简约,内容极其丰富。

《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定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

《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

《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

《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孙子兵法》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战和发展军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