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学生不可不知的著名哲人
10641300000019

第19章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一样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生平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在京城长安一书香门第。4岁的时候,父亲柳镇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着他住在京西的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有见识、有文化。她良好的性格和学识,从小熏陶了柳宗元,她也给予了柳宗元较好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85年,柳镇到江西为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柳宗元一直跟随父亲,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也正是这一时期的经历使柳宗元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事实上,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的影响更为直接。柳镇深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可见,柳镇信奉的是传统儒学。此外,柳镇长期在外为官,对社会现状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质。柳镇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其十分推崇。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考试。21岁那年,柳宗元考中进士,名声大振。不久,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

796年,柳宗元被任命为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吏部考试,并顺利通过吏选,被任命为集贤殿书院正字。

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当时,柳宗元31岁,与韩愈同朝为官,官阶虽然不高但职权却很大,因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加广泛,对政治的腐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逐渐萌生了改革政治的理想,并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805年,德宗逝世,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史称“永贞革新”。然而,由于旧势力根深蒂固,新政仅维持一百多天就以失败而告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行到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处,当时非常偏僻,人烟也十分稀少。和柳宗元同去的,还有他67岁的老母亲、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等。他们一行到达永州后,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十分贫寒,不到半年的时间,母亲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虽远在永州,但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他们造谣诽谤,把他丑化为“怪民”,而且许多年过去了,他们仍然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对柳宗元的憎恨程度之深。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辛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郁闷、悲愤,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竟达到“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但这一切,都未能动摇他的政治理想,他曾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柳宗元在永州一待就是十年,这十年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长安时,他直接参与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移到了思想文化领域。在永州的十年,是他继续战斗的十年,他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写出了《封建论》、《非〈国语〉》、《天照》、《六道论》等著作。

公元815年正月,柳宗元奉诏回到长安。在长安,由于受到武元衡等人的仇视,柳宗元依旧没有受到重用。同年三月十四日,他被改贬到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享年47岁。

柳宗元著作

柳宗元一生著作很多,其在诗歌、辞赋、游记、寓言、传记、论说等方面均有较高成就。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编辑成集,名为《柳河东集》。

诗歌

柳宗元的诗现存140多首,绝大部分是贬官到永州后所作。他的部分诗接近于陶渊明的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有一些诗深受谢灵运的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但柳宗元的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与陶渊明同中有异。他还有以慷慨悲壮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绝句《江雪》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辞赋

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许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柳宗元的“九赋”(《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牛赋》、《佩韦赋》、《瓶赋》、《解祟赋》、《愈膏肓疾赋》)和“十骚”(《乞巧文》、《骂尸虫文》、《斩曲几文》、《宥蝮蛇文》、《憎王孙文》、《逐毕方文》、《辨伏神文》、《愬螭文》、《哀溺文》、《招海贾文》),是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游记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其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他的山水游记虽借鉴于古人,但在意境构造与表现技巧上均有所发展。其对景物的描绘不仅能肖其貌且能传其神,常结合自己的遭遇寓情于景,别具味外之味。游记中最突出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在文中读者几乎能发现作者或隐或现的身影,体会到他被埋没而备受迫害的愤懑悲愁。

寓言

柳宗元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其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

传记

柳宗元的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的传统,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

论说

柳宗元的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其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其哲学论文的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