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学生不可不知的著名哲人
10641300000018

第18章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生平

公元768年,韩愈出生在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他的父亲韩仲卿,做过武昌(今湖北鄂城)令,官至秘书郎。韩仲卿做武昌令的时候,清正廉明,爱民如子,离任后当地百姓为他树碑颂德,大诗人李白也写了《去思碑》赞扬他的功绩。韩愈的叔父韩云卿曾任监察御史,写得一手好文章。韩愈的伯兄韩会官至起居舍人,后被贬为韶州刺史,也颇有文采。韩愈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自幼受家学熏陶,对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韩愈出生后没多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又病逝。他的伯兄韩会承担了抚养韩愈的责任。

7岁那年,韩愈随韩会调任来到京城长安。年幼的韩愈非常好学,所学包括经、史、百家之言,而以儒家“六经”为主,这为他未来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岁的时候,韩会因党元载,被贬为韶州刺史,韩愈便随伯兄迁到了韶州。不久,韩会病逝,兄嫂继续承担起了抚养韩愈的责任,护送韩会的灵柩回到了河阳老家。但韩愈并没有过上安定的生活,因中原内乱,韩氏举族迁徙到了江南。

786年,19岁的韩愈又一次来到长安。在长安,他不仅目睹了京城的繁华,而且深深体会到进士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这也使他跃跃欲试,想摘取进士桂冠。然而,他三次参加进士考试,均以失败告终。直到792年,他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才考取。但按唐朝的制度,学子在考中进士以后,只是初步具备了进入仕途的资格,还必须参加吏部的考试才能得到一官半职。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都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又三次被拒之门外。

796年7月,29岁的韩愈受宰相兼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第一次为官。

800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加吏选。第二年,顺利通过吏选。这期间,韩愈写了《答李翊书》,阐述了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34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任职的开端。在任四门博士期间,他积极推荐青年才俊,广收门徒,已经成为文坛领袖。

803年,韩愈写了著名的《师说》,系统地提出师道的理论。这一年冬天,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此时,他与文坛的另两位领袖柳宗元、刘禹锡成了好朋友。

监察御史纠察百官,虽只是正八品下,但地位显赫。仕途得意,使韩愈觉得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年关中大旱,闹起了饥荒,但朝廷不仅不免除租役,反而竭泽而渔,使民不聊生。韩愈从儒家的“仁政”思想出发,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认为民众为国家之本,请求免除租役。不料,却遭权臣谗害,韩愈被贬为连州阳山令(今广东西北)。

在任阳山令期间,许多青年学子慕名拜到韩愈门下,他与弟子们吟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尤其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愈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805年,韩愈离开阳山,出任江陵法曹参军。第二年6月,韩愈又一次回到长安,被任命为权知国子博士。此时,韩愈已是天下名儒,担任学官,致力推行重振儒学的主张。

809年,韩愈改任都官员外郎。810年,为河南令。811年,行尚书职方员外郎。812年,韩愈因管闲事受到牵连,被降为国子博士。韩愈自视甚高,却又屡遭贬黜,情绪非常低落,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写下《进学解》一文,试图解答仕途穷通与学业精粗之间的关系,反思自己为什么动辄得咎。谁知他的这篇牢骚满腹的文章,却得到了当政者的赏识,认为他有史才,改官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二年晋升为中书舍人。817年,韩愈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819年,宪宗皇帝派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上书《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他的上表在朝野上下激起了轩然大波,宪宗盛怒之下要将韩愈处死。后因裴度、崔群等人极力说情,于是改为远贬潮州刺吏。韩愈到潮州后,上书皇帝谢罪,并表明自己的赤胆忠心,言辞沉痛哀戚,宪宗动心,将他内移为袁州刺史。

820年,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祭酒。这是韩愈一生中第三次任学官。祭酒是国子监的负责人之一,韩愈作为一代名师来做祭酒,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韩愈在担任国子祭酒期间,非常重视选拔人才。在《杂说》一文中,他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批评那些不识才的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却反而“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韩愈认为,人才总是有的,关键在于有无慧眼去识别和选拔。他推荐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儒生当学官,让他们与诸生一道研讨儒家学说,从此国子监学风大变,诸生向学蔚然成风。经韩愈举荐而为学官的有十六七人。

821年,韩愈转任兵部侍郎。这一年,镇州发生兵乱,乱兵杀节度使田弘正而立王廷凑,围深州刺史牛元翼。穆宗派韩愈前去宣抚。朝臣们认为此行险恶,恐怕性命难保,都替他担忧,元稹叹道:“韩愈可惜!”以为他一定有去无回。穆宗也诏示韩愈见机行事,不一定要入城。但韩愈认为既受君命,就应该勇往直前。他独自骑马奔入乱军阵中,劝王廷凑解除对牛元翼的围困。韩愈此行有智有勇,取得了成功,兵乱被抚平。穆宗非常高兴,将他升为吏部侍郎。

824年12月2日,韩愈因病逝世,享年57岁。

韩愈著作

韩愈的著作颇多,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成就。

论说文在韩愈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它们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短篇如《杂说》、《获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远;长篇如《送穷文》、《进学解》,运用问答形式,笔触幽默,构思奇特。

叙事文在韩愈作品中所占比重较大。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用《尚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语句奇重;《画记》直叙众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周礼·考工记》。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祭十二郎文》;另一类写朋友交谊和患难生活,四言押韵,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其诗歌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韩愈的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