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博士提倡自主,目的就是鼓励青年自立自强。只有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拥有自信,才能超越自我,这也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关键。
众所周知,自立自强的精神向来就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早在我国周代典籍《易经》中就讲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汉代典籍《礼记》中也讲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的祖先历来强调,凡是有志气、有道德、有信心的人,必定是自立自强的人。
自立自强:受人尊重的精神
几千年来,人类就凭借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历经重重磨难,不断征服、创造着一代又一代伟大的人类文明。李开复先生就是秉承了中华民族最优良的传统美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我们羡慕的神话。这或许就是他为什么要把自立自强定为成功起点的原因。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在求生存、求发展,然而由于每个人的观念不一样,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样。有的人能做的事情说不会做,也不去做,只想着依赖家长,依赖别人;有的人没志气,缺乏上进心,整天得过且过;有的人经不起挫折,不能知难而进,总是知难而退;有的人玩心太重,玩起来劲头特别大,静下来工作就会无精打采,马虎、潦草,无成绩可言。这些人谈何自立?
李开复博士认为,自立就是不依赖别人,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以此获得精神与物质的满足。自立自强是良好的品质,可贵的精神。自立自强的人,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凡是能自己干的,都不会依赖别人;他们把依赖别人、不思进取、不努力看做是没有出息的表现,是不光彩的行为,而把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的美好生活和获得事业的成功看做是一种光荣。
自立自强的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明白如果不自立自强,总有一天会被社会淘汰。更重要的一点,自立自强也是获取别人尊重的一个前提。李开复先生为什么受人尊重,并不全是因为他的成功,绝大部分是因为他的精神,其中以他自立自强精神最为突出。同样,很多成功人士能够受到大家的尊重,也是因为他们身上有这种精神。
张果喜,虽然不是IT界响当当的人物,也不是海外归来的企业英雄,但他却是天上的一颗“星”。他的成功和李开复一样,靠的是自立自强的精神。
张果喜,作为新中国最早敢吃“民营企业”这只螃蟹的创业者,他的创业历程长达30年,他自立自强的创业经历,浓缩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1973年,张果喜所在的江西余江县邓埠镇农具修造社负债累累、濒临倒闭,70多名职工连同数百人的家属忧心如焚。为扭转乾坤,一向自立自强的木工车间主任张果喜振臂一呼:“要吃饭的跟我来!”随即他带领21名工友从农具修造社分离出来,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之一——余江工艺雕刻厂,迈开了他传奇式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没有资金,张果喜再三说服老父亲把家里唯一一栋老房子卖掉;没有技术,张果喜就三顾茅庐到浙江东阳请来师傅;没有原材料,张果喜亲自到山区采购。在成功生产出第一批雕花樟木套箱受到客商青睐后,志向高远的张果喜并不满足,他要大把大把地赚外国人的钱。当他得知漆器佛龛在日本很受欢迎时,就立即组织开展攻关,很快生产出造型各异、工艺精湛、用料考究的佛龛,一举轰动了日本的佛教界,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一招走活,满盘皆赢。”随着产品地不断开发,余江工艺雕刻厂很快步入了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道路,产品扩展到五大类2000多个品种,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天下雕刻第一家”的美誉。小木匠张果喜当之无愧地成了“世界木雕大王”。
1990年11月,张果喜组建了以余江工艺雕刻厂为龙头的“江西果喜实业集团公司”,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出口创汇大户。1993年,张果喜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发展口号,在上百个项目中反复筛选,按照长期、中期、近期项目发展规划,投资5个亿,分别新上了化工合成材料、小汽车内饰件、数码电机、酒店旅游、高档保健酒等具有发展前景的朝阳项目。其中,居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的数码电机项目前景尤为可观。
20世纪80年代,《纽约时报》以《建立在稻田上的帝国》为题,称余江工艺雕刻厂为“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据《参考消息》报道,根据1980年外经贸部对外宣布的统计数字,张果喜早就被西方媒体公认为新中国第一个亿万富翁,并连续多次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收入《世界名人词典》。
1993年6月5日,经国际天文学联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正式将由国际编号为3028号的小行星命名“张果喜星”,以纪念张果喜在社会福利、公众教育等多方面所做的探索与贡献。张果喜还被评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他的名字也被列入了“中国富豪排行榜”。
张果喜之所以能够受到社会对他的尊重,其成绩当然占一部分,但也和他自立自强的素质分不开,因为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怎么会有辉煌的成就,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又怎么会赢得那么多人的尊敬。
自立自强:拯救自己的法宝
生命就像一辆行驶在高速路上的汽车,是前进还是拐弯完全要看你如何操控方向盘。即便你的父母十分的强大,那也不能包你一辈子事事顺心;即便你的老师能够让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不能给你一帆风顺的灵丹妙药;即便你交的朋友再真诚,也无法代替你去搏击人生中的风雨。唯有自立自强,才能让生命焕发出亮点。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激烈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具备自立自强的品质就很难出创造出自我的价值;如果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不依靠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就无法面对来自生活的挑战,也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自然就会被淘汰;而作为一代人,如果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国家就无法强大;作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这个国家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我们要从平常小事上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培养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培养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加劳动的习惯。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美国人非常注重这种自立自强的能力和精神,因为它适应今天的社会,是拯救自己的法宝。
法国有一位著名的盲人路易斯·布赖勒,他小时候聪明活泼,经常去父亲开的皮革店里玩耍。有一天布赖勒的父亲因有事离开店铺,留下了3岁的布赖勒一个人在店里玩。当他捡起尖刀割皮革的时候,一不小心跌倒,正好刀子反弹上来,扎进了他的左眼,就这样他的左眼失明了。祸不单行,没有一年,由于布赖勒的左眼发炎,影响到了右眼。结果一个幼小的孩子从此双目失明。
失明,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就意味着他将永远见不到绚丽的颜色。可是慢慢长大后的布赖勒并没有因此而让自己的生命失去色彩,他选择了自立自强,并努力让自己像以前那样快乐。小伙伴问他是否知道天的颜色时,他总会高兴地说:“非常非常的蓝。”
每当父亲为了布赖勒而掉眼泪时,坚强的布赖勒就安慰父亲说,他要自立自强,要笑看人生,要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其实,小布赖勒在没人的时候也曾经哭过,一则是为自己伤心,二是为了没有办法帮助年迈的父亲打理皮革店。
过了几年,父亲把他送进了巴黎一所盲人学校,在那里他学会了靠双手摸26个字母读书。当时这些字母的宽度与高度均达数英寸,很短的一篇文章就得几本书,每本书都重达8~9磅。但是布赖勒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好。而且他特别喜欢音乐,渴望学会音乐、认识音符。所以他发誓:一定要找一个捷径,让盲人方便地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后来,17岁的布赖勒成了这个学校的教师。有一天,他在一篇文章里得知法国一位陆军上尉能在晚上写字,他用“点”和“横画”组成一套方法,因为点与横画在纸上微凸,用手可以摸到。布赖勒马上意识到这是盲人学习写字的好办法,也正是他长久以来所希望的突破。这成为他生活中的转折点,也是许多人生命中的转折点。
第二天,布赖勒经过了种种努力,终于找到了那个上尉,询问书写办法。上尉把方法告诉了布赖勒。原来这个上尉是用一个工具在厚纸上做点与横画,人们能在纸的另一面触摸到它们,用某一记号代表一种事物,而用另一些记号代表其他事物。布赖勒确信自己能发明一种帮助盲人读书的方法。他的目标是要给盲人提供更好的书本。他日夜工作,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创造出一种简单的办法:他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刺了6个洞,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通过这6个小洞,他可以进行63种不同的组合,还有表示标点符号的组合。不久他就用“布赖勒方法”写成了一本书。
起初,人们不相信他的办法能在现实中使用。有一次,布赖勒当众表演了在纸上做孔写字,达到可以跟上另一个人给他口读的速度,然后他再把写的内容全部念出来,但是人们不相信他。尽管处在失望之中,他仍尽一切努力笑对这些所谓的失败。
布赖勒经过不断的改进发明,终于设计出一套数字与音乐的记号。有一天,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在大庭广众中精彩地演奏钢琴。听众个个兴高采烈,问这个小女孩为什么弹的这么好,小女孩哭了,说是布赖勒先生教给她的,但他现在病重,恐怕不久于人世了。
人们渐渐地对布赖勒开始感兴趣。报纸纷纷报道他的事迹,政府也对他发明的盲人读书法开始重视。那位小女孩到他家里传达这些消息,布赖勒听后忍不住哭了。几天之后布赖勒不幸与世长辞,年仅43岁。
布赖勒在临终前收养了弹钢琴的小女孩,并用自己发明的盲人读书法,亲自“做”了封遗书。后来,这个小女孩成了一位著名钢琴家,她说出了布赖勒留给她那封遗书的内容:“哦!亲爱的女儿,请原谅我没有给你父爱的机会,请原谅我没有什么遗产给你留下来。我就给你留一句话,也是我一生沿用的——自立自强、笑对磨难,美丽的蓝色总会出现到你的眼前。”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这是至理名言。今天的年轻人更需要布赖勒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并且要从思想上、能力上加强自己。
我们要学会勇敢地正视与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番作为,或许,困难正是促进你迎难而上,走向成功的捷径。更重要的是,自立自强的人会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能够得到人们的尊重。
再困顿也要自立自强
从李开复博士的书中,我们摸索出了一个忠告,那就是“这个世界上谁也帮不了你,能拯救你的是你自己。”生命的贫瘠与丰富,取决于你自身的体验。诚然,人处于社会群体中,都有一份责任,难以随心所欲去享受“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潇洒。不过,在有限的岁月里,真诚地投入生活,咀嚼人生的滋味,用心灵去感悟,才是生命的真谛。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位来自农村的小伙子已在路边坐了很久。这是他来到这座城市的第五天。城市的繁华并未给予他淘金的机会,相反,他已经用尽了不多的盘缠——已经整整两天未进饭食了。
他佝偻着身子,蜷缩着抵御来自冷风的侵袭。此刻,他知道自己已经非常落魄了,一定与街头的乞丐很相似。的确,眼下他饥肠辘辘的处境和乞丐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
往后该怎么办?回家,意味着实现未来美好生活之梦的破灭;留下,或许茫茫城市人海中就多了一个流浪者的身影……
一丝悲哀罩上他的心头。他茫然……
这时,一张钞票出现在他的眼前——
“你饿吗?”一旁擦皮鞋的女孩,把一元钱递了过来,“你去买点吃的吧!”
于是,年轻人的内心涌起了阵阵的波澜。他先是悲哀,觉着自己竟然沦落到被人当做乞丐对待的地步;接着,又产生了一些感激,因为此时,困厄的他实在是需要帮助,哪怕是一元钱……
于是,他伸出了手……
可是,那女孩却又抽回了拿钱的手。
“你真的想要这施舍?”
施舍?年轻人愣住了。他看着女孩,女孩清澈的眸子带着些狡黠的光。
一瞬间,女孩的目光让他突然醒悟:是啊!自己怎么能轻易地接受施舍呢?接受施舍,岂不真的与乞丐无异了!?
他脸红了,为刚才的一念之差。他努力恢复起矜持的神态,对女孩说:“谢谢!我不需要施舍,不要!”
女孩笑了,说:“可是,我看你确实需要帮助。既然你不肯接受施舍,那我就把这擦鞋的摊位借给你十分钟。十分钟,你就可以挣够一顿饭钱了……”
这是一个诱人的建议!短暂的沉默后,年轻人同意了。
果然,年轻人在十分钟内挣得了几元钱。
年轻人当时不知,就是这十分钟的“租借”,改变了他的一生。
后来,年轻人和女孩一起摆摊擦鞋。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结婚成家……
再后来,他们开了一个皮鞋加工店,而且生意兴隆……
最后,他们开了一家皮鞋厂……
现在,当年困顿街头的年轻人,已经是拥有千万资产的企业家了。只是每当提及当年的创业历史时,他都会说:“感谢我的妻子,是她当年十分钟的‘租借’,让我保持了尊严,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这个故事虽没有动人的情节,但却合乎李开复博士倡导的思想,有一定的省人寓意:人生在世,不论你处于多么困顿的境地,都要保持自立自强,因为它是赢得尊严的手段之一,更是赢得成功的关键法宝——有尊严才能进取,才能成功。所以,一个人能否得到成功,还需要看他有没有敢于挑战生活的勇气,有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