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孩子一生的60位古代伟人
10570800000059

第59章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年—公元1722年),满族。爱新觉罗是玄烨的姓,他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君王、政治家和军事家,后人称他为清圣祖康熙帝。

在中国历史上,宫廷内部的明争暗斗、形形色色的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有流血的、有不流血的、有的甚至引起国家大乱、政权覆亡。康熙智擒奸相鳌拜便是一场独具匠心、设计巧妙的斗争,行动干净利落,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便把权倾朝堂的鳌拜按倒,不动声色地把国家大权夺回自己手中。

幼年时,玄烨接受了近乎苛刻的教育,他五岁即入上书房读书。每天黎明,天空还闪烁着几点寒星,幼小的玄烨就穿戴整齐,从乾清门入宫,因为年龄太小,跨不过门槛,还要太监抱进门内。他读书非常勤奋,哪怕有一个字不明白,也要寻根问底,直到弄懂为止。

玄烨自幼好读书,酷爱书法,留心典籍,还喜欢武艺,骑马射箭,抡刀舞枪,无一不精。玄烨八岁那年,父亲顺治帝去世,他便登基当了皇帝。因为还是个孩子,不能处理朝政,顺治死前留下遗嘱,任命自己最信任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执掌朝政。

四大臣信誓旦旦,忠心可嘉。可是没过多久,鳌拜就把誓言忘得一干二净。鳌拜平时专横跋扈,居功自傲,盛气凌人,朝中文武官员多半都怕他。他一受“顾命”,就利用权势迫害和他意见相左的人。内大臣费扬古系开国元勋,因为同鳌拜有矛盾,便被陷害处死。

1667年,刚满十四岁的康熙开始亲自处理国家大事,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局面。国内,云南吴三桂、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继茂三个藩王在鳌拜的怂恿下,各霸一方;国外,沙俄疯狂地侵略北部边疆。由于连年征战,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鳌拜势焰日炽,紧逼不已。他视康熙年幼可欺,每当议事时,动辄高声呵斥廷臣,每决一事必欲康熙屈从他的意志。有一次,鳌拜故意装病不朝,康熙亲自到他家里问疾,竟在鳌拜卧室里的炕席上发现了一把短刀。按照清律规定,臣属面见皇帝时身边不许携带任何凶器,否则即以图谋不轨论处。鳌拜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里,毫无顾忌地把凶器放在身边。康熙装作并不介意,一边笑着一边从容地说:“刀不离身只是满洲的故俗,不必大惊小怪。”慰劳了鳌拜几句,便回宫去了。

鳌拜及其党羽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康熙的深深忧虑。鳌拜集团的存在是对皇权的严重威胁,为了夺回权力,康熙决计除掉他。但鳌拜手握兵权,掌握朝中大权,其势力广布朝廷上下,弄得不好,就会招来一场大乱。所以康熙不敢兴师动众,贸然行事,而于暗中准备计擒鳌拜。

康熙一面派心腹暗地收集鳌拜的种种罪行,一面召索额图进宫密谋。索额图是索尼的儿子,做了康熙的侍卫,以忠诚任事得到康熙的信任。两人密谋后,康熙以陪伴自己娱乐为名,下令在八旗子弟中挑选身体强壮的十来岁孩童进宫,共选了十余个,个个长得结实、机灵。康熙很高兴,让这些孩童天天练习并表演角斗、摔跤,名为游戏实则强身习武。鳌拜进宫奏事,康熙也不让他们回避,而是故意让鳌拜看见孩子们在摔跤玩耍。有时康熙也混在其中,玩得兴高采烈,全然不顾帝王尊严,结果摔得浑身是汗,灰尘满面。鳌拜看在眼里,心中暗喜:康熙毕竟是个孩子,年幼无知、贪玩、胸无大志、不务政事,自己得以继续专权。为了麻痹鳌拜,康熙对他更加敬重有礼,这使鳌拜愈加坦然,对康熙毫不心存戒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这些孩童都成了康熙的心腹。

康熙八年(1669年),十六岁的康熙认为擒拿鳌拜的时机已经成熟。行动之前,康熙以各种名义先将鳌拜的党羽派出京都,以削弱鳌拜在京都的势力。

同年五月的一天,康熙传旨召鳌拜单独进宫议事。鳌拜像往常一样傲慢,昂首阔步、大摇大摆地走进宫殿,站在一旁大声叫道:“宣我进宫所为何事?”康熙忽然大喝一声:“大胆鳌拜,你可知罪!”鳌拜鼻子哼一声说:“老臣忠心抱国,何罪之有?”康熙不慌不忙地把鳌拜结党营私、陷害忠良的罪行一一说出来。鳌拜十分恼火,以为康熙不敢对自己怎么样,于是暴跳如雷,对康熙挥着拳头。康熙拍案而起:“大胆!武士们给我把他拿下!”康熙一声令下,从帐幕后面跳出十几名经过训练的英武少年,众少年一拥而上,把鳌拜围了起来。鳌拜自以为武功超群,并没有把这群娃娃放在眼里,他还想抵抗,结果没有几个回合,就被这群武艺高超的少年狠狠地揍了一顿,按倒在地捆绑起来。

不可一世的鳌拜被生生擒住了。逮捕鳌拜后,康熙立即指令康亲王杰书负责审讯。与此同时,鳌拜集团的其他成员也纷纷落网。经审讯,列出鳌拜罪状三十条,又经康熙亲自当面核实,鳌拜一一招认。大臣们都要求判鳌拜死刑,康熙念其在朝廷效力年久,特给以宽大处理,免其死罪,改为禁锢终身。鳌拜的党羽也被镇压了。而被鳌拜陷害冤死的大臣都恢复了名誉。

从此,内外大臣无不敬服康熙。这件事的处理显示了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康熙政治家的才能和风度。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后来他平三藩,定台湾,收蒙古,战俄罗斯,不加赋,成为一代名君。

1722年,68岁的康熙病逝于北京颐和园,死后葬于景陵,庙号为圣祖仁皇帝。康熙在位期间,社会政治安定,经济繁荣,为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康熙帝一生文治武功赫赫,不愧为“大帝”称号。

俗话说“三岁看少,七岁看老”,伟人在少年时期就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智慧与胆识,所以我们更得抓紧时间、只争朝夕,不能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