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公元1488年—公元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四川省新都县)人。明朝文学家。
杨慎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再加上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所以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七岁时,他母亲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过目不忘。十一岁时,就会写近体诗。十二岁时,拟作《吊古战场文》,有“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他的叔父兵部侍郎瑞红看了极为赞赏。有一天,他的父亲和叔父们正在看画,便问身边的小杨慎说:“景之美者,人曰似画;画之佳者,人曰似真,孰为正?”要求他写一首诗加以说明,杨慎略加思索,立即写出一首诗:“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小杨慎的诗念罢,大家都拍手叫好。
杨慎五六岁时,在家乡始康县(今四川省新都县)的一个池塘里游泳,恰巧始康县的县令路过塘边。随从看到池塘里有个小孩子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便喝令杨慎从速上岸,否则就不客气。可杨慎就是不愿意上岸,他心里想我游我的泳,你走你的路,我才不管他什么回避不回避的呢。
县令等人看到杨慎不理不睬的,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这个时候,县令灵机一动,叫人把小孩的衣服挂在路边的一棵古树上,高声说道:“我给你出副对联——‘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要是对得出来,我便把衣服还给你,也不罚你。要是你对不出来,哼,那你就休怪本官不客气了!”县令说罢洋洋得意地盯着池塘中的杨慎。
没想到,杨慎听了以后,立即在池塘中信口答道:“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听好了,我对的下联是‘万里长江做澡盆’。”
县令一听,觉得这小孩非同一般,将来一定很有出息,再说刚才说都已经说出口了,不能反悔,于是便下令将树上的衣服取下,让杨慎穿上。之后还特意地请杨慎到县衙去做客,杨慎便愉快地答应了。在县衙里,杨慎和县令还谈得很愉快,杨慎的出色表现,更使县令刮目相看。
这件事情传开后,杨慎便有了“小神童”的美名。当地的乡民还把杨慎洗澡的那个池塘改名为“娃娃堰”。
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做高官时,有一天,弘治皇帝在御花园宴请朝中大臣,杨慎也随父亲参加了。那时正是寒冬腊月,室内用暖盆取暖,火盆中黑色的木炭正燃烧着炽热的红色火苗。
弘治皇帝触景生情,对众大臣说:“朕有一联,看谁能最先对上。”于是念道:“炭黑火红灰似雪。”说完,笑着看着群臣,等候回答。只见大臣们个个低头沉思,冥思苦想,气氛有些沉闷。
“我来对!”一个幼稚的童声,打破了沉寂,大家一看,原来是杨慎。只见他向前走了几步,从容道来:“谷黄米白饭如霜。”
皇帝一听,不禁拍手叫好,高声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这一下,杨慎的才名一时传遍了京城。
杨慎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主考官已经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将其烧坏,以致杨慎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年)他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修撰。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
杨慎的政治生涯是非常坎坷艰辛的。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一个糊涂的昏君,他不肯读书,不务朝政,专门寻花问柳。针对武宗荒淫暴行,杨慎不避斧钺,敢于犯颜直谏,于正德十二年公园纪年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指责朱厚照“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为。朱厚照根本不理睬,依然在歌楼妓院里通宵酣饮,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杨慎目睹民不聊生,国事日非,实在气愤不过,写下“紫塞朝朝烽火,青楼夜夜弦歌”的词句,称病告假,辞官归里。
后来那个皇帝终因酒色过度而死,因无子嗣,由其堂弟朱厚熜继位,也就是明世宗。明世宗授杨慎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杨慎利用给皇帝讲书的机会,经常联系当时实际情况教育世宗。如对已判死罪尚未诛杀的佞宦张锐、于经等人由于大肆行贿,世宗破例赦免了他们的死罪一事,杨慎在经筵讲课时,便特地选出《尚书》里《金作赎刑》这一章,对世宗讲道:“圣人赎刑之制,用于小过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恶,无可赎之理。”朱厚熜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常常借故停止讲书。后竟将杨慎放逐至滇南。这样,杨慎由于耿直,既失欢于皇帝,又结怨于权奸。杨慎虽胸怀壮志,力图报国,但其政治才能在当时是难以施展的。
杨慎在滇南漫长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并未因环境恶劣而消极颓废,仍然奋发有为,不肯向邪恶势力屈服。他不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为白族修史。每到一处,往往借咏边塞奇花异草,抒发政治热情。他在《南枝曲》中,以生在“穷山绝域”而“绝世独立”、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在《山茶花》中,盛赞山茶花不畏严寒,“绿叶红英斗雪开”的傲然风骨。他在永昌看到“背日而开,与蜀葵相反”的唐婆镜花,就慨叹葵花向日,固然是忠臣的象征;唐婆镜花背日而开,应是诤臣的表现;诤臣往往受到谄媚佞臣的排挤和诬害,无耻小人又经常乔装成向日蜀葵,使人忠奸难辨,真假难分,此诗在咏物之中,寄寓着自己正直的人格和理想。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杨慎在放逐期间,仍然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国事。如当他发现昆明一带豪绅以修治海口为名,勾结地方官吏强占民田,化公为私,敛财肥己,坑害百姓时,不仅正义凛然地写了《海门行》、《后海门行》等诗痛加抨击,还专门写信给云南巡抚赵剑门,力言此役“乃二三武弁投闲置散者,欲谋利自肥而倡此议”,请求制止如此劳民伤财的所谓水利工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被罗贯中引作《三国演义》的开场词,而名扬四海,被世人传颂,流传至今。倒没有几个人知道原作者是谁了。这就是杨慎写的词《临江仙》杨慎于嘉靖三十八年(1599年)七月六日卒于戍所,时年七十二岁。临终时,他还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自勉。
神童出身的杨慎,才华赫赫,虽生不逢时不得施展,但他正直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并没有因仕途的坎坷而改变。在顺境中不自满,在逆境中不屈服,这正是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的人生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