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中国人才辈出的时代,出现了许多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也不乏神童人物。
项橐就是春秋时代的一个神童,项橐生卒年不详,史载他聪明过人,才思敏捷,三岁开始读书,七岁就学到了不少兵法方面的知识。平时,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日,项橐和邻居小孩垒土城玩攻城的游戏,玩了一会,他们开始争论太阳究竟是中午离我们近还是早晨离我们近。两人各抒己见,互不认输,正争得面红耳赤时,大教育家孔子乘车周游列国从此经过。
争论中的项橐和他的伙伴挡了孔子的路,孔子的弟子子路上前喝道:“小孩,不要在路上玩,你们堵住路了,让我们的车过去。”
项橐说:“城池在此,车马怎么能随便过去?”
孔子问:“城在哪里?”
项橐答道:“城就筑于足下。”
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观看,只见这个小孩立于沙石摆成的“城”中。孔子笑道:“这个城有什么用啊?”
项橐说:“用来抵御车马军兵。”
孔子不屑一顾:“这个小孩真是说笑话,我的车马就要从此过,你又能怎么样?”
“城池坚固,大门紧关,你怎么能过得去呢?”项橐紧声道。
这时子路大声问道:“那又怎么样呢?”
项橐往地上一坐,忽闪着明亮的大眼睛,抬起头看看身材高大的子路,悠然地回答道:“你们是车,我们是城,自古只有车让城哪有城让车的道理呢?”
孔子看这个天真的小孩出语不凡,好奇地问:“你们刚才在争论什么呢?”
项橐抢先说:“我们在争论太阳到底是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我说是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另一个小孩也急忙说:“我说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项橐争着说理由:“早晨日出时,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才不过盘子一般大。正是因为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所以我说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另一个小孩也不示弱:“不对!太阳初出时,不觉得很热,可是一到中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正是应了近的热,远的凉的道理。”
两个小孩都想得到孔子的支持,他们都仰着小脸,期待孔子的评判。可是孔子虽然是一个大学问家,对这个问题却没有仔细地研究过,而且这两个小孩说的似乎都有道理,孔子一下子被两个小孩将了军。他撸着胡须,只觉得他们都能自圆其说,无法评判,接着又用目光询问身旁的几位弟子,他们也都茫然地摇摇头无法回答。这时项橐突然嗔怪孔子说:“人们都说您是个大学问家,说您什么都知道,我看可不是那么回事。”
孔子无可奈何地说:“看你年龄不大,倒挺聪明懂事理的呢。”项橐听了,反而不乐意了:“我听说,鱼出生三日,就会在江海里游泳;兔子出生三日,就能熟悉方圆三亩的地盘;马出生三日,就能跑过父母;人出生三日,也就可以辨认谁是自己的父母亲了。这都只不过是自然天性而已,说不上懂事不懂事。”
孔子又接着问道:“那么你知道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门无关,何车无轮,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日无环,何火无烟,何人无妇,何女无夫,何日不足,何日有余,何雄无雌,何树无枝,何书无字,”孔子一口气问了这么一大串问题出来,本来是想难为一下这个毛头小子的,可项橐并不示弱,没等孔子喘过气来,就像放连珠炮似的脱口而出:“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无关,轿子无轮,泥牛无犊,木马无驹,斫刀无环,萤火无烟,仙人无妇,玉人无夫,冬日不足,夏日有余,孤雄无雌,枯树无枝,小人书无字。”
听了项橐干净利落的回答,孔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他想:“这小孩这么小的年纪,怎么会有这样机敏的反应和如此渊博的知识呢?”正在孔子纳闷的时候,不想项橐却反过来问孔子道:“您知道鹅鸭为什么能浮在水上?鸿鹤为什么能发出叫声?松柏为什么能四季常青?”
孔子连忙回答说:“鹅鸭能浮在水上是因为它们的脚很方,鸿鹤能发也叫声是因为它们的脖颈很长,松柏能四季常青是因为它们的质地很强。”
“不是的,”项橐马上说,“蛤蟆也会叫,难道也是因为它们的脖颈很长?鱼鳖也能浮水,难道也是因为它们的脚很方?胡竹也能四季常青,难道也是因为它的质地很强?”孔子一怔,无语。
孔子一行人看到路边一农夫锄地,子路便蓄意戏谑:“农夫你在干什么?”
农夫答道:“锄地。”
“看你忙忙碌碌,你知道你手中的锄头每天能抬多少下吗?”见农夫答不出,师徒正欲窃喜,项橐从后赶来替农夫答道:“农夫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物每天抬多少下,先生出行必乘车马,想必知道马蹄每天抬举多少下吧?”子路哑然。
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列国少见,非神童莫属,就有心再考他一孝:“你真是才智过人,今天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你说怎么样?”
项橐道:“这可不是说笑,就这么说定了。”
“童叟无欺。”孔子接着说,“天生日月星辰,日月星辰皆有光,地生五谷,养育众多生灵,我要问你,天上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五谷?”
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孔子见项橐答得这么巧妙,频频点头。
稍一顿,项橐问:“人的两条眉毛长在眼睛上面,天天可见,先生可知道两条眉毛有多少根呢?”
孔子想了想,无言以对。
根据刚才的君子之约,孔子惭愧得正要问该如何拜师,项橐已纵身跳入旁边水塘,孔子不知何故,项橐浮出水面笑眯眯地说:“沐浴后方可行礼,先生也来沐浴。”孔子道:“我没有学过游泳,我怕沉下去。”项橐眨着闪动灵光的眼睛开玩笑道:“不会的,鸭子也没有学过游泳啊,可是它就漂浮水上,不会沉底啊。”
孔子说:“鸭有离水之毛所以不沉。”
项橐反驳道:“葫芦无离水之毛,也能浮而不沉。”
孔子辩解:“葫芦圆而且内空,故而不沉。”
项橐反问:“钟圆且内空,何又沉而不浮?”
孔子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项橐沐浴毕,孔子设案行礼,拜项橐为师。这就是“项橐七岁为孔子师”的故事。《三字经》记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后世尊项橐为圣公,这个故事也广为流传,千古传颂。
小小年纪的项橐竟然让一代宗师孔子甘拜下风,后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和胆识。而他勤学善问、善于思辨、敢于发表独特见解的品质更值得我们推崇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