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字希文,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被广为传诵。
范仲淹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当时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了敬畏之心。这样文韬武略的人才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是由于早年的辛勤耕耘,他才取得日后丰硕的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是陕西影州,后来迁到江苏吴县。他不到三岁时,父亲因病故去,父亲的去世使他家里原本贫寒的生活雪上加霜,万般无奈下母亲只好带着范仲淹改嫁到朱家。朱家的日子也不富裕,继父根本不想花钱供他上学。
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兴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范仲淹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食物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他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地推辞了。朋友没办法,第二天直接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过了几天,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朋友十分不悦地说:“希文兄,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愿意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就再也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释怀了,也更加佩服他高尚的人品。
一次,别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救死扶伤;好宰相治理国家,忧国忧民。”他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臣。
范仲淹还做过谏言官。有了言官的身份,他上书言事更是无所畏惧。有一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仁宗马上派人前去救灾,仁宗不予理会,在宫中仍然过着奢华的生活,范仲淹对此十分气愤,他冒着触犯龙威的危险质问皇上:“如果宫中半天不吃饭会怎么样?现在许多地方老百姓没有饭吃,岂能置之不理?”仁宗无话可答,只得派他去江淮一带安抚灾民。范仲淹每到一地就开仓赈济,并且免除了灾区的部分赋税。为了劝谏挥霍人民血汗的皇室,范仲淹还把饥民吃的野草带回来献给仁宗,并请他转给嫔妃、贵戚们看看,让他们知道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不要过分奢侈。由于范仲淹经常犯上直谏,皇帝不快,又将他贬出朝廷。
当年范仲淹贬到邓州后,身体很不好,这时,他接到昔日好友宗谅从岳州(今湖南岳阳)寄来的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一篇记。范仲淹为了激励遭到贬黜的朋友们,便一口答应了宗谅的请求,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全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辞简约、音节和谐,是传颂千古的名作。范仲淹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并且借景抒情,劝勉失意志士不要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忧伤,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摆脱个人得失,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是范仲淹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点明了他一生的追求。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败,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范仲淹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他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死后入殓时,连件新衣服都没有。然而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送给别人,待人热情敦厚,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范仲淹的行动和思想,赢得身前身后数代人的敬仰。当地的百姓与归附宋朝的各族人民,都画了他的肖像,还建立生祠来纪念他。范仲淹辞世的噩耗传到各地,人们深为叹息,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许多人来到祠堂,像死去亲人一样痛哭哀悼,斋戒三天才散去。历代仁人志士也纷纷以范仲淹这位北宋名臣为楷模,加以学习和效法。
范仲淹不光是一介文人,更是一个清官,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正是他一生清正廉明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