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公元前186年),字子房,战国时期韩国(今河南中部)人,是刘邦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屡建功业,是西汉的开国元勋。
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
有一天,张良得闲出来散步,走到镇东石桥上,突然遇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老人白发苍苍,胸前飘着花白的胡须,身穿褐色粗布衣服,手持拐杖。他似乎是不小心把一只鞋子掉到了桥下,盯着正要路过的张良,语气非常强硬,不容置疑地说:“小伙子!下去为我捡鞋!”张良很纳闷儿,他打量着这个身穿布衣却气度不凡的老人,寻思着:“这位老人家是谁啊,我根本就不认识他,怎么会让我替他捡鞋呢?”
张良虽然觉得奇怪,但是他看到老人年事已高,鞋掉到桥下了,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取回,心里想帮助一下老人是应该做的,再说替他捡一下鞋也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于是便到桥下捡回了鞋。
张良恭恭敬敬地把鞋递交给老人,出乎张良意外的是老人接过鞋,看都没看就“嗖”的一声扔到了桥下。老人对站在他面前的已经愣了神儿的张良说:“你再把它捡回来。”张良被这个老人的举动弄糊涂了,他非常诧异,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素不相识的老人会让他去拾鞋,而他帮老人拾回了鞋,为什么老人又把鞋扔掉,再让他去捡回来,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张良看看年老体弱的老人,看着老人脸上高深莫测的微笑,老人的用意令他百思不得其解,但老人提出的要求他又不好拒绝。张良若有所思地走下桥,再一次捡起老人的鞋子。
张良取回了鞋子,他凝视着老人,只见老人眯着眼睛,头昂得高高的,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张良把第二次捡来的鞋子递给老人,谁知这位老人家不仅不道谢,反而倚老卖老,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
张良心里不高兴了,他想:你再三难为我,现在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还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有些过分!但他又转念一想,老人家一把年纪了,再说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吧。于是张良先是把鞋子上的土拍干净,又默不作声地半跪下来替老人穿上了鞋。
老人见鞋已穿好,便站起身,微微一笑,扬长而去。张良目送老人远去,觉得这个老人有些不可思议,定非常人。正思量间,老人又返回来了,对张良说:“你小子不错,孺子可教!五天之后一大早,你来这里来与我相会。”张良又惊又喜,连忙毕恭毕敬地一躬到地,答道:“是。”
五天之后,张良应约前往,那位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看到张良来得这么晚,便教训他说:“和前辈相约,怎么可以迟到!五天之后再来吧。”老人说完,一甩袖子走了。
又过了五天,黎明时分,张良一听到鸡叫就连忙起来,等他穿好衣服跑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已经等在那里了,看到老人又比自己来得早,张良羞红了脸,低下头。老人训斥他说:“又迟到了!你这是怎么回事!再过五天再来吧。”
这一次,张良生怕再晚了,于是大半夜,天幕上还挂着月亮呢,他便等在了那里。过了不久,老人也来了,老人一边摸着胡子一边笑着频频点头道:“理当如此!”随即掏出一卷竹简授予张良,老人说:“熟读这部书,便可以为王者之师。十年之后你当出世,辅佐帝王。”说罢转身,飘然而去。张良捧着竹简,对着老人的背影,深深作揖。从此张良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待到天明,张良才看清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受益匪浅,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
张良能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表面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是对老人的尊重,也是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升华了品格,最终成为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张良对老人的再三礼让,体现了他的淳厚善良。张良的故事告诉我们: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磨炼自己的意志,拥有礼让的态度和超人的度量,是成就一番伟业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