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门与时间利用有关的课
“离开生活边境不很远的人们,不喜欢向前看,只顾向后看。
年轻的一对,他们并不谈到过去。生活在他们前面不在后面,对于过去,他们何必考虑?他们的灵魂漫流到未来的边际。
一堆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一起……他们追赶着幸福的现在的蝴蝶,他们忘记了昨天,也不想明天。”
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他的诗《冬天的晚上》中,对于不同年龄的人都对时间的价值有所忽略的生动描述。确实,人老了就会感到人生的道路快到尽头。因此,就更愿在回首自己的黄金时代中颐享天年。而中青年人,或因迷恋于享受生活的甜蜜,或因生活负担沉重,容易让时间漫流,韶华空度,混乱的地支付和使用时间;至于人在少年,则因对时间的流逝感觉迟钝,因而嬉游笑闹,很少考虑时间的价值。所以苏联当代作家格拉宁,在其名著《奇特的一生》中的最后一章里,深有感触地说:“时间同矿藏、森林、湖泊一样,是全民的财产。人们可以合理地使用,也可以把它毁掉。打发时间是很容易的:聊天、睡觉、徒劳地等待、追求时髦、喝酒,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迟早我们的学校会给孩子们开一门‘时间利用课’。”
当代著名的法国未来学家内尔特朗提出,在未来的社会,人感到最主要的不是能用于买到一切的钱,也不是商品,而是业余时间——这种时间可给人们以知识和文化。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高度讲究效率的时代,时间的观念起码越来越强,时间的精确度越来越高,时间的效能关系到社会的进程。据载,这几年,美国有越来越多的经理人员向号称“支配时间的专家”请教,学习怎样安排处理他们繁重的工作,妥善利用他们的时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之类的大工业企业也派出经理人员去学习这种支配时间的课程。于是,时间专家们的办公处一时间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十几年前,一次课程向顾客收费一百美元的,至今已提高到几千美元了。有的支配时间专家著书立说,论述预言,当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由个人支配时,必须设立如何安排、利用空余时间的课程;必须导致空余时间大型工业和娱乐业的大发展。
国外的学者提出了“余暇消费”的命题,对余暇的合理利用和创造性利用做了多种分析,1970年在日内瓦举行的欧洲娱乐会议通过了一个《余暇宪章》。可见时间和业余时间利用被人们重视程度!所以,在历史要求我们在对时间有更高要求的时代,不但要对孩子们开设一门时间利用课,而且要向那些有志于成功的年轻人、中年人以至老年人,提出应该研究一下成功的时间运筹问题。
开一门时间利用课,研究一下成功的时间运筹问题,是知识爆炸时代对成功者提出的要求。人类前进的步伐有个“加速度”。据统计,本世纪以来,世界上开拓、创造新知识的科研人员的人数,每十五年翻一番,近十年的发明创造,比以往两千年的总和还多,研究周期也大大缩短。例如,为了推广纸,历时一千年,蒸气机八十年,电话五十年,飞机二十年,而激光只有二年。1980年,美国“先驱者”Ⅱ号控测土星的结果,使一位美国科学家感慨的说:“在上两周里,我们对土星的认识,至少猛增了一千倍!”据有人统计,人类知识的总和,每七、八年就翻一番。一方面是知识的爆炸,另一方面是知识老化。国外发达国家-四年前的大学毕业生,已有50%的知识失效,再过五、六年,百分之百失效。总的看,现在知识的失效率,比四十年代加快一倍。据有人估计,从现在出生的人,等他到大学毕业后,世界知识量将增为日前的三倍。到他五十岁时新的知识又将增加到二、三十倍。那么,在这个形势面前,为了不被时代抛弃,开设广门时间利用课,研究一下成功的时间运筹问题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事。
开一门时间利用课,研究一下成功的时间运筹问题,是掌握时间节约规律的要求。
“时间学”是一门急待开拓的新兴学科。古代的哲学家,是最先理解时间的价值的,他们就试着想个什么办法去给时间戴上笼头,使它驯服,了解它的本质。从古到今,又有多少科学家和哲学家为研究时间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恩格斯说: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我们研究利用时间的规律,就是为了进一步揭开时间的奥秘,研究和掌握时间有哪,些特性,更好地挖掘时间潜力,合理地分配时间,科学地使用时间,不断提高时间利用率,高效能地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开设一门时间利用课,研究一下成功的时间性运筹问题,是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据载,一九五七年,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卫星推进轨道,美国人大吃一惊!他们找原因,为什么苏联超过我们?认识到军备竞赛的背后是科技竞赛,科技竞赛的背后又是人才的竞争。现代化不但需要现代化设备,更需要建设现代化人才。现代化,反应在时间上的明确特点:一是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更新快;二是由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处理大量资讯,效率高;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准确性强。所有这些都对成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们整个社会的时间观念与高度讲究时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矛盾。所以,要实现现代化,就要求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里首先确立现代化的时间观念。
只希望还有若干个小时
一九五五年,七十六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他身体十分虚弱,自己觉得要和人类永别了。有位老朋友来看望他,问他想要些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能够把一些稿子整理好。”后来,爱因斯坦的病稍有好转,就又投入紧张的工作,在去世的前几天,还在写一篇论文。临终前几小时,他要身边陪伴他的亲人去休息,他说:“我还要在这里做我的事。”
人类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稗——“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在病重时,其它什么也不需要,而“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奇怪吗?一点也不。只要你翻翻这个伟大科学家的传记,你就会看到在学校时刻苦学习,“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的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会看到在专利局当小职员时,挤出与别人聊天的时间钻研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还看到在花甲之年,拒绝了几位老物理学家看戏的邀请而珍惜每一个钟头的爱因斯坦,至于他在推婴儿车、等人,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惜时如金的传闻秩事,更是不胜枚举。纵观古今,横观中外,就会学得,凡历史上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懂得时间的价值。
法国作家伏尔泰在小《查第格》中写过这样一个谜语:“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能分割的又是广大的,最不受重视的又是最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作者揭出谜底:是时间。他解释道:“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是无穷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他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在等待的人,时间是最慢的;在作乐的人,时间是最快的;它可以无穷地扩展,也可以无限的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都表示惋惜;没有它,什么事都做不成;不值得后世纪念的,它都令人忘怀;伟大的,却使它们永垂不朽。
古往今来,面对这简单而奥秘的时间,多少人为之讴歌,多少人为之叹息,多少人为之奋斗。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甚至无可奈何地长叹:“我们周围自然界中的不了解的事物最不清楚的就是时间,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时间和怎样控制时间。”古时候,人们把时间当作神。古希腊有“时祖”克朗纳斯的传说,古代埃及有“校时”神之说,古罗马传说中的时神是雅努斯,我国则有四值功曹之神的传说。
时间和空间分别是物质的广延性的持续性的反应。自从地球上有人类以来,人类就用时间的金钱编织着绵延不绝的历史锦绢,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宇宙中的习船,海下的潜艇……
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科学家富兰克林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谁真正懂得生命的宝贵,谁就真正懂得时间的价值。人的生命的确是极为宝贵的,可是,生命为什么可贵?贵在何处呢?在苏联昆虫学家柳雅歇夫看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累积起来的。”时间抓得住是黄金,抓不住是流水,浪费时间就是缩短生命。在岁月的更迭中,勤奋的人付出的是汗水,得到的是成绩;懒惰的人付出的是生命,得到的是空虚和衰老。
时间的宝贵,还在于它既不能创造,也不能变还,既不能储存在仓库里随要随取,也不能直接焊起来使用。世界上只有时间的利用家,没有时间的收藏家。伟大的文豪托尔斯泰说:“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的那一点钟,是永不能返回的。”时间的这种特性,在哲学上叫做“一维性”,比喻时间只能依照过去、现在、将来这一个方向发展。既不会在一点上停滞,也不会横向发展。《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宁哀叹:为什么有能量守恒律,有物质守恒律,而没有时间守恒律呢?他说:“……这失去的时间肯定在什么地方存在着——做为对我们的谴责,做为我们的罪孽而存在着。”可见没一种不幸可与失去时间相比了。
时间的宝贵,还在于它既是一个常数,公平地给人们以每天二十四小时,又是一个变数,善用则多妄用则少。对于珍惜它的人,一分钟劳动,就有一分钟成果。对他们来说,赢得时间就是有了变宏图为现宝的桥梁,有了变理想为胜利的通途,对于不爱惜它的人,给予的报酬很少很少,甚至是零,有时还是负数呢!伟大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著名的科普家高士其也说:“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
时间,多么神奇的时间,多么令人神往的时间;当我们谈论时间时,谁也拿不出来,也提不出抽象的叫做时间性的东西。时间问题包含着十分深奥的学问。那么,在复杂的时间里人们能不能把握其特点而加以运筹规划呢?有,时间的特征除了上面讲的有限性和一维性,均等性和流逝性外,它还有永恒性和无限的连续性,顺序性和不可逆性、间断性和瞬逝性。
我们既要用时间的永恒性也要用时间的瞬逝性和不可逆性约束自己,不白白放过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
啊!时间,有的人说它就是金钱,有的人说它就是力量,有的人说它就是知识,有的人说它就是财富,有的人说它就是速度,有的人说它就是胜利……。有的人把时间比作伟大的作者,说它能给每个人写出应有的结局;有的人把它比作公正的画师,说它能用无私的彩笔,点染着每个人的外貌和灵魂;别林斯基则说:“在所有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尽管人们对时间下的定义,因时,因事,因地,因社会地位不同而不同,但是,对时间的宝贵,人们的认识还是一致的。所以,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千方百计地节约时间,为了节约瞬间即消逝的时间,人类发明了火车、汽车、飞机;为了节约彼此联系的时间,人类发明了电报、电话、电传打字机;还有电脑、洗衣机、电梯,等等。
现在还没有一个这样的仪器,能测量出每一天、每一个钟头、每一分一秒对每个人的价值,因为对于时间的宝贵,是无法用我们通常的价值观念来衡量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离不开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古老的格言形象地道出了这一点。
成功从掌握时间开始
《有效的管理者》一书的作者,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彼德,杜拉克,同时也是一个研究时间利用的专家。他在该书中指出:“关于管理者的任务的讨论,一般都从如何做计划说起。这样看来很合乎逻辑。可惜的是管理者的工作计划,很少真正发生作用。计划常只是纸上谈兵,常只是良好的意见而已,而很少转为成就。
“根据我观察,有效的管理者不是从他们的任务开始,而是从掌握时间开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清他们的时间花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
人才在时间中成长,在时间中前进,在时间中改造客观世界,在时间中谱写自己的历史。人才对各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人才创造的各种成果,必须经过时间来鉴定。时间,唯有时间,才能使智力、想像力及知识转化为成果。人的才能想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尽快踏上成功之路,若没有充分利用时间的能力,不能认识自己的时间,计划自己的时间性,管理自己的时间,那只会失败。
时间,是成功者前进的阶梯。任何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踩时间的阶梯一级一级登攀。日本东京大学名淮教授渡边茂提出过“三万天学习论”,他设定人生寿命为八十一岁,把生命分为“成长时代”、“活跃时代”、“充实时代”三个时期。每个时期二十七年,大约柑当于一万天。从出生到二十七岁,这第一个一万天被称为“成长时代”,是人们成长,学习各种基础知识、锻炼自己适应社会能力的时代。从二十八岁到五十四岁,这第二个一万天称为“活跃时代”,是人们接受事业挑战,施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领域里展翅飞跃的时代。从五十五岁以后,这第三个一万天实称为“充实时代”,是人们思想、总结的阶段。人才也和一般人一样,从呱呱坠地到满头白发,都是踩着时间的阶梯前进的。
时间,是成功者的资本。坎农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指出:“一个研究人员可以居陋巷、吃粗饭、穿破衣,可以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只要他有时间,他就可以坚持致力于科学研究。一旦剥夺了他的自由时间,他就完全毁了,再也不能为知识作贡献了。“可见,获得时间资本对于成功者是多么重要,一旦损失又是多么令人惋惜。伟大物理学家牛顿在研究力学时,一场熊熊大火吞噬了他的财产,也烧毁了他数年辛勤研究的手稿。牛顿并不痛惜财产的损失,而是流着泪叹息道:“可惜,时间呀!”
时间是成功者胜利的筹码。射箭需要练一段时间才能准,画画需要多画一段时间才能精。成功要有个定向积累的过程,这是人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理。世界上从来没有不要花费时间便唾手可得的成功,也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大诗人歌德曾后悔地说:“在许多不属于我本行的事业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假如分清主次的话,“我就很可能把最珍贵的金刚石拿到手。”我们再假定,如果歌德活到六、七十岁即去世,那他的伟大巨著《浮士德》肯定完成不了。
时间,是衡量成功者成就大小的标准。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我们在赞叹成功者成就大小时,实际上是使用了时间这个尺度。伟人们有限的一生中,作出了超越常人的贡献,这就是他们伟大之所在。我们赞叹鲁迅的伟大,常常想到他一生写了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著作。我们赞叹爱迪生伟大,也常离不开他一生有一千多项科学发明。
时间,是鉴定成功者成就的最伟大的权威。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在所有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人类的一切成果,都将接受时间的批评,都将接受时间的鉴定。正因为这样,古往今来凡有远见卓识的人,都十分重视让认识去接受时间的考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谈到他的化学理论时说:“我不期望我的观点立刻被人接受。
因为只有时间的流逝才会肯定或否定我提出的见解。”法国另一个化学家巴斯德,因考察生命起源而被人们骂为骗子和小丑时,坦然地对妻子说:“一个科学家应该想到的,不是当时人们对他的辱骂或表扬,而是未来若干世纪中人们将如何讲到他。”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说过:“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一切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渺小,时间自有鉴定。
当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脑的普及所引起的资讯革命,使时间产生了增值效应,正以几何级数成倍增长,能否有效地运用时间,提高时间管理的艺术,成为决定成就大小的关键因素。由于现代资讯的增加,知识陈旧周期缩短,使人才越来越带有不固定性。譬如,工业发达国家在1950~1965年的十五年中,由于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原来工业体系中失去了八千多个旧的技术工种,同时又诞生了六千多个新的技术工种。这就是说,曾经有的八千多种人才消失了,而又有六千多种新技术人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二十多年前,你可能是著名的电子管专家,但是曾几何时,不仅单个晶体管已被淘汰,而且集成电路也已过时,现在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代了。电子技术革命尚在进行,而激光又初露头角。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满足自己已有的成就,不抓紧时间学习,就可能从昨天的英才变成今天的庸才。
成就是驾驭分分秒秒的结果
在明代,江苏人说到作诗,就举徐文长,说到书法,就举祝枝山;说到绘画,就举唐伯虎。这三个人,各有所长,但因年寿不够长,成就都不能与同时,同里人文徵明相比。文征明诗、书、画俱绝,兼有三人之长。所以王世贞在写文征明传证时,发出了“人不可以五年”的感叹。
“人不可以五年”,清楚的道出了时间与成就的关系。一般地说,学习成果的大小总是与人类付出的精力和劳动,与人们对时间的利用紧密相关。按王世贞的说法,活的时间长一些,为取得成就、作出建树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学习和实践的岁月,也就获得了作出理多贡献的条件。这四个人中,徐文长只活了三十二岁,唐伯虎只活到五十四岁,祝允明活到六十七岁,文征明却活到九十的高龄。而且文征明在比其他三个人多活的最后几十年里都是在勤奋中度过的,因而他能兼三人之所长,成就独多。可见,人生,犹如一条无形的链子,这条链子由一节节年龄环所串边而成。人的年龄分期,是人的时间形态,又是人的生命形态。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个时间与价值组成的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上,时间是横轴,价值是纵轴。若把人的一生浓点描在上面,我们就会看到由这些点组成的线,有时是直线,有时是曲线,有时上升,有时下降,表示了人生有的时期光辉闪烁,有的时期平淡无奇,有的时期还产生负价值。有一句外国谚语:“一个人成年偿还少年的债钱。”就是说,倘若一个人青少年时不努力,不学无术,那实际等于欠下后半辈子偿还不完的宿债。相反,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奋发努力,刻苦学习,那就等于为后半辈子积累发展的雄厚资金,受益无穷。所以在这个坐标系上,有两个特点,一是青少时期是人生的最宝贵时期,一个人年轻时期对时间的态度,往往影响到他一生的价值。二是时间还对人生的作出严格的“筛选”,它不把有价值的东西筛掉,也决不让鱼目混珠,废物长存。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匠达文西有一句至理名言:“真理是时间的女儿”,相信它能逐步把所有东西的“真相揭露出来”。
学问、事业都是时间和精力的结晶。我国伟大文学家鲁迅曾诚恳的告诫青年们:“切勿想以一年半载,几篇文章和几本期刊,便立于空前绝后的大勋业。”成功之路,是一个要经过长期艰辛的奋斗上路。成就的大小,与人们为之付出的汗水和时间成正比。达尔文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才于五十岁时出版了《物种起源》;孟德尔对豌豆花进行了十年的实践,终于在四十四岁时发现了遗传法则;发明大王爱迪生前后经过十七年,试验了一千六百种不同的物质,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用的电灯泡的钨丝;美国科学家吉耶曼和他领导的一个小组,历时二十七年,处理了二十七万只羊脑,终于得到一毫克促甲状腺释放因子的样品;而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行》花了三十六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歌德写《浮士德》花十年。就以画虾为例来说,齐白石对问他成功秘诀的人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
凡此等等,无一不说明了时间与成就的关系。
据人才学家研究,立志和勤奋相结合是支配人才成长的一条重要规律。所谓“勤”,就是要求人们像珍惜生命一样去珍惜时间,我们常说,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就是这个道理,说到“奋”,就是要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和奋斗的目标。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勤奋可以克服一切障碍。”达尔文说:“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门得列夫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郭爱克博土也说:“科学就是勤奋,勤者就是要紧紧抓住时间。”要知道,成就之果并不是一探手就可摘到,光辉的成就之峰,并不是一蹴就可攀登上去。一部《红楼梦》,曹雪芹说。字字句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托尔斯泰说,每次蘸墨水时,都在墨水瓶里留下自己的血肉。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说:“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知识不需要货币购买,知识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学来。从前,有个国王想了解人生的“奥秘”,他的大臣立即给他送来一车子书对国王说:“读了这些书,人生‘奥秘’就知道了。”国一摇摇头说:“这么多书读起来有困难,少一些吧!”隔一会,那大臣又背来一包袱书说:“读了这些书,也就差不多了。”国王还是说太多,再少些。又隔了一些时候,大臣只带来一本书,这时国王因思念人生‘奥秘’而染了重病,躺倒在床上,他看了书一眼,勉强说:“看来我连一本书也看不了了,你把书里面的意思告诉我吧。”大臣点点头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国王就死去了。这个国王因想了解人生“奥秘”而染了重病,进而丧了命,求知心不可谓不切,可是不想认真花点时间去读几本书,最后只好一片雄心付东流了。
人生,以时间为尺度计算其长短;事业以时间为标准衡量。没有时间,也就没有生命,没有存在,没有思想,没有希望,也就没有一切,一切存在于时间之中,时间是一切条件中的基本条件。不珍惜时间就得不到生命的价值。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个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哪一个没有演奏一曲曲动人的时间之歌。因此,如果你想尽快踏上成功之路吗?那就首先要知道时间的价值,学会珍惜时间。
时间好像在慢慢地爬;
当我是个孩子,整天嘻笑不止,时间迈开前时的步伐;
在我长大成人以后,时间变作奔腾的骏马;
当我老得皱纹满颊,时间成了飞逝的流霞。
人类的时间观不但和年龄有关,也和事业心有关。据著名物理学家费米夫人回忆,费米工作准时得像“闹钟一样的某种大脑机械装置”;格拉宁写道,柳比歇夫能“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我国一位女核物理学家,曾在干校劳动时管打钟的,总是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敲响钟,人们称她为“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报进钟”。高度的时间观念,是现代化社会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
人们的时间观念,同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联。古代,人们的时间观念并不强;当今,在世界的偏僻角落情况亦然。我国黑龙江地区居民曾以大马哈鱼由海人江的周期为一年,吃过几次大马哈鱼就是几岁。斯拉夫人曾把这一次收获到下一次收获的时间称作一年。澳大利亚人则是按照雨季的降临计年。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盈亏圆缺,使人们开始形成了日和月的概念。日晷、沙漏等计时器出现,时间间隔由一日一计时划分为十二时辰计时。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世界上的钟有了时针,一天被分为二十四小时。
十六世纪,出现了分针,把一小时均分为六十。十八世纪,出现了秒针,一分钟被均分为六十秒。直至现在出现了毫秒、微秒、毫微秒、微微秒,新型的原子钟甚至能测定几亿分之一秒。时间间隔精确化,时间计算单位的微量化一个重要原因是:时间出现了增值效应,时间价值提高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时间的价值,犹如核分裂反应,正以几何级数成倍增长。现代一架纺纱机小时纺的纱,可以使古老纺车嗡嗡声一年;拖拉机一人一机能于完牛拉犁几个月的工作量;乘超音速飞机数小时可以从东半球飞到西半球,而孔老夫子不过是在中国各诸侯国周游,竟把大半生的时间消耗在七高八低的路上……。现在,一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比古代不知高了多少倍,而且今后将提高的更快。难怪社会学家这样估计:“今天社会在三年内的变化相当于本世纪三十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三百年内的变化,石器代三千年内的变化。”
时间的增值效应,正在引起一边串的链式反应,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样也对成功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了。当代科学技术已处于重大突破的前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已加台了联盟,各学科的横向渗透已加大了“跨度”和“力度”,科学技术已出现资讯化、电脑化、综合化和专业化的新趋势。近几十年中,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新发明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现在知识的陈旧率,比四十年代加快了一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读书,需要比过去更多的时间才能追得上知识的发展。
作出新创造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这种要求表现在工作的紧张性上,参加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检验核元素的放射性,而这种元素产生的放射性历时很短,耽搁不到一分钟就不能检测了,而放置核物质的房间和计数仪房间分别在一条长廊的两端,费米经常以最快的跑步来完成工作。这种要求的另一种表现是科坛夺魁的时间性越来越强了。人类社会正朝着“资讯社会”发展。资讯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时间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宝贵。因而,时间不仅仅就是金钱,它还是道德、教养、品格、尊严、社会责任,甚至还是一种社会生命。
因此,《奇特的一生》作者格拉宁说:“时间比过去少了,时间的价格比过去高了……
……”而与这种深刻变革的时间观念相适应的必须是强烈的时间信息感。有志于成功的青年,如果对身边流逝的分分秒秒没有敏锐的感受,绷紧头脑里的弦,那显然是不行的。
据《人间的普罗米修斯》记载:英国女作家玛·科明是马克思女儿爱琳娜的好朋友。她在一篇回忆录中记载了一八八一年与马克思交往的一个场面。她写道:记得有个星期日吃午饭的时候,我去晚了。主人马克思非常严历的责备我。听了我解释也摇头。“用解释来纠正错误,那纯粹是浪费时间。”他用低沉的嗓嘟囔着,“能这样考虑一下好,可是有人就不这样。什么是人的最大财富、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时间。可是,偏就这样浪费掉了。自己的时间根本不珍惜,可别人的时间呢?譬如说我的时间呢?老天爷!这要负多大的责任呀!”我不由得十分沮丧。而他的愤怒又马上变为快活的微笑。“来,过来,你会被宽恕的。坐下,我给你讲讲我在巴黎的一次经历……。”你想在伟大的事业中留下“痕迹”吗?你想以创造累累的果实来显示自己生命的价值吗?那好,请你珍惜这人生的最大财富吧!请你以强烈的时间信息感,适应深刻变革的时间观念的需要吧!有了这种强烈的时间信息感,才能提高时间运筹世术;才能疏导时间信息渠道,增强时间的节奏意念不断追求效率,我们希望每一位立志于成功的人能够驾驭那飞逝的分分秒秒,真正做时间的主人。
时间价值的实现在于充实的劳动
《南风》中有一则寓言,说有个人天天放声大哭,另一个人感到很诧异问哭者;“你究竟有什么伤心事?”哭者说:“我在哭我逝去的时间。”可是,就在你哭泣的时候,时间又从你身边逝去了。
看来,这个哭者虽然认识到了时间的价值,而且非常后悔,但他却不懂时间是怎样实现的它价值的。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精辟地指出,时间不等于一切,时间的价值正是通过“充实的劳动”去实现的,想象中的事物的价值并不会在时间中魔术似地变为现实中事物的价值,唯有“充实的劳动时间”才能实现这个的转化。马克思还强调了“时间的空洞的延续”与“充实的劳动时间”的区别。时间的“空洞的延续”什么也不会有,只会带来空虚、无聊、懒惰、落后,只能带来生命的空耗。所以,热爱时间、珍惜时间,讲时间的价值,就不能像寓言中的哭者一样,只是停留在悔恨过去上,而是要用积极的办法、用辛勤的劳动来充实自己的时间。
古今中外的有志者,都是充分利用时间的成功作用,进行了“充实的劳动”,因而做出光辉的功绩的。
驰名中外的中国画泰斗齐白石老人,以画花草虫鱼见长。他的画气韵生动,神形兼备,笔墨造诣十分精深。他的秘诀是“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见天然”。
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是怀着忧郁的心情计算我一生的岁月的。使我心灵苦恼的是这个思想:什么我也没有破坏得了!什么我也没有创造出来!不过,我还要瞧!我要写作!我并不装腔作势,大海上的拍岸的浪潮在叫嚣,心灵里产生出新的旋律——心灵燃烧得像篝火一样,当烧成灰烬的时候我得死掉——但在死亡以前,我要照亮某些东西,我要给某些人加热——使他们变得暖热起来!真的!‘万加是随时准备拚命的’。”高尔基每天都在“怀着忧郁的心情”计算着有多少可以让他“拚命”的日子,所以他每天工作得像一个苦役犯一样,脊背痛得要裂开似的,感到维苏威火山的驼峰在他背上生长出来。“拚命”式的“充实劳动”也就是学徒高尔基成为伟大文豪的最根本原因。
为了变时间的“空洞延续”为“充实的劳动”,法国文豪雨果用了一个令人喷饭的妙法。雨果在赶写一部长篇小说时,苦于经常有些亲友邀他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这像一个功率颇大的干扰源,很容易把时间失掉。事不得已,他只好把自己的半边头发和胡须剃掉。这样一来,便不失礼节地谢绝了一切约会。当他头发和胡须长起来后,他的一部新的巨著也就问世了。
为了变时间的“空洞延续”为“充实的劳动”,不少有志者作出了难以想像的牺牲。曾经连续获得几届世界女子排球冠军的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他带着球队一年训练三百六十四天,只在春节放了一天假。三年中,他每天陪着队员训练,猛力挥臂击球三、四千次,胳膊肿得老粗,仍然咬牙坚持。三年中,他只回过几次家,连孩子在哪个学校读书都不知道,气得妻子要和他离婚,他也不动摇,终于夺得世界女子排球赛的金杯。另一位日本女子排教练森隼一,为了训练球队,十年没有看过电影,不知道本国电影《追捕》、《望乡》以及影片中两位著名演员的名字。
不少有志者,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或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也不让时间“空洞地延续”
……而是加倍地进行“充实地劳动”。被誉为“东洋卢梭”的日本哲学家中江兆民,得知自己患喉头癌,只能再活一年半时间之后,仍顽强地奋笔写成《一年有半》和《续一年有半》两部专著。特别是《续一年有半》,是他一生乃至明治年代整个日本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的不让时间“空洞地延续”精神实在感人至深。他说:“一年半,诸君说是短促,余则曰极为悠久,若欲说短,十年亦短,五十年亦短,百年亦短……若在有为且乐之时,一年半岂不足以善为利用哉!”
诗人马尔夏克在一首关于时间的诗中写道:“我们知道,时间有虚实短长,全看人们赋予它的内容怎样。”时间向人们提供了发展条件,有的人生虽短,却如日月光辉有的人寿命虽长,反而默默无闻。关键看一个人是否进行了“充实地劳动”。李卜克内西在回忆他与恩格斯的初遇时写道:“我不仅对他深怀敬意,因为他已经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并且比我年长五岁——这五岁简直就等于整整一个世纪。”
五岁等于一个世纪,这个不等的等式说明,时间的报偿,不仅使热爱它的人延长生命,而且还使热爱字的人生命长存。让哭时间的泪水变为汗水,变时间的“空洞延续”为“充实地劳动”吧!
时间是生命之花
《李宗仁归来》的作者在回顾李宗仁先生的一生时,写道:“假如我们每个人,不是从一岁向八十岁去生活,假如时间的顺序可以颠倒,每个人都从八十岁向一岁来生活,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上可能有二分之一的人类可以成为伟人。”
作者这里讲的是生活道路的选择,如果我们借用来说明时间的价值,也会颇受启发的。
时间给每个人相同的机会,但最终留给人们的是两种结果。对于勤奋者,它是财富;对于创造者,它是宝库;对于懒惰者,它是包袱;对于浪费者,它是坟墓。难怪一位哲人说:时间是生命之舵。只有勤勉有为的舵手,才能驾驭生命之舟,抵达目的地。
有志的舵手把分分秒秒看得无比珍贵。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1903年首先发现了铀放射性,成为在科学实验中认识放射性的鼻祖。当时,人们对放射性的为害还毫无认识,当然也谈不上什么防御了。贝克勒尔,由于在毫无防护的条件下,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致使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他刚过五十岁,身体就垮了。那时医生找不出他的病因,只好劝他迁居疗养。但对科学着了迷的贝克勒尔,怎么能舍得离开他朝夕相处的实验室呢?他对医生说:“除非把我的实验室搬到我疗养的地方,否则,我决不离开。”
一九〇八年八月二十五日,病魔终于夺去了这位杰出科学家的生命。我国被癌症缠身九年之久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梅放,正在研制诊断早期肝癌Ⅱ号造影剂,但因为国内目前尚不能生产的颗粒研磨机一直无法进口,而广州市白云山制药厂愿意为梅放提供科研和工作便利,虽然梅放病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却惜别大上海,自愿去广州工作。这些卓有成就的人正因为牢牢把握住了生命之舵——时间,这样,他们也就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效,一个个胜利地抵达目的地。
人生如行舟。在人生的旅途上,既有惊涛骇浪,也有激流险滩,更有那花前月下的男女柔情使你陶醉,吃喝玩乐的享乐女神使你迷恋,金钱筑起的象牙塔把你诱惑。在同一时代的江流河浪中生活的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人们,有的超群出众,贡献卓著;有的半途而废,功亏一篑;有的白发暮年,徒自伤悲。这种差异固然原因很多,但能否紧紧把握住生命之舵—
—时间,却不能不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法兰西斯·培根曾经戏谑地说道: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在花前月下的男女柔情之中有的因而丧志,苟且缠绵于小家庭的轴心,可悲地沦为爱的囚徒,使大好时光白白流去。更有甚者,因爱情的丧失而导致终生的不幸。唯有那些有志者却将恋歌化入事业奋进交响曲之中,使爱跨越时间和空间,获得了永恒;对于他们来说,即使是爱情的丧失,则往往激励他们在事业上潜能的爆发,丹麦医学家芬生在中学毕业时,爱上了一个渔家姑娘,正当他沉醉于初恋的柔情蜜意之中时,他不幸染上了可怕的胞囊虫病。渔家姑娘拒绝了他的爱情,使芬生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就在那年秋天,芬生考进了丹麦的歌本哈根大学医学院,他决心苦学奋斗,用对事业的追求来填塞失恋的痛苦。当他从医学院毕业,留校任解剖学实验助教时,得知那位渔家姑娘早已与别人结婚后,内心感到非常烦恼。但他时时告诫自己要坚强,要镇定,决不能被感情所左右。他在自己的座右铭中写道:“你一天到晚心烦意乱,必定一事无成。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只有这样,你的生命才能焕发青春。只要你的言行服从于你的理想,那你就把握住了赢得健康、快乐、幸福的真谛。”芬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在身体瘫痪的情况下,竟靠在轮椅上,让人推着去指导研究所工作,发明了光线治疗狼疮,因而获得了一九〇一年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
如果你把生命之舵交给了吃喝玩乐的享受女神,一旦让她们变成人生的主宰,那将是最大的不幸。正如德谟克里特说的那样:“对一切沉溺于口腹之乐,并在吃、喝、情爱方面过度的人,快乐的时间是很短的,就只是当他们吃着、喝着的时候是快乐的,而随之而来的坏处却很大。对同一些东西的欲望继续不断地向他们袭来,而当他们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时,他们所尝到的快乐很快就过去了。除了瞬息即逝的快乐之外,这一切之中丝毫没有什么好东西,因为总是重新又感觉到有需要来满足。”只有把幸福和快乐溶进伟大事业的人,快乐和幸福就犹如一滴水溶进大海,永远不会消失。当法国大画家毕加索作画时,他闭户不出,甚至几天几夜不吃不睡,有人为他感到痛苦。他回答说:“疲劳是人体的感觉,而当我作画的时候,只有一心一意,形骸则寄存于画室之外,就像穆斯林进寺院前先把鞋留在门外一样。”在毕加索看来,离开了创作,即使最豪华的物质生活都是暗淡无光的,他的快乐和幸福只存在于作画之中。
“当你占有了一件东西,它同时也就占有了你。”确实,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如果过多地占有物质,同时也会被物质所占有。所以,有作为的人,都是那种精心选择占有的人,而决不会把生命之舵,镶在金钱筑起的象牙塔上。正如诺贝尔说的那样:“金钱这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需要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
人生短暂,时间无限珍贵。意大利总统罗德·佩尔蒂尼1980年访问中国大陆时,说过:
“我在青年面前算不得什么。如果你们能给我青春,我宁愿把总统的职务交给你们。”让我们紧紧把握住生命之舵——时间吧!
珍惜可以支配的每一分钟
清人张际亮《自题读书齐壁》一文中叹道:“夫人之生世也,其大约准之七十,前之为童子者凡十几年,后之老而耄者又十几年,其间可以笃志于学者约四十年耳!而仕宦、疾病、奔走、婚嫁、丧祭酬应、嬉游之日又分之……。”
是啊!人生的“名义时间”虽有七十年之多(很多人还达不到),但其中以笃志于学者的“实际时间”只有四十年左右,还要七折八扣,又要扣除睡眠花费的生命三分之一时间,那么可供开支的“纯时间”确实不多了。所以,人生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那就更要求我们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时间的价值。法国哲学家兼文学家伏尔泰,当他对人的生命时间作了种种扣除时,他悲观了:“那我们就一无所余了。对了,可怜的东西,你还有什么可自豪的呀!”当他理智地思考人的价值时,他又乐观了:“在所有的动物中,最完善、最幸福、最长寿的是人。”
面对人生的短暂;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据说德国大诗人歌德的孙子,在自己的纪念册上抄了作家尚·保尔的一句话:“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因为在爱的这半分钟间他死去了。”在中国,元代卢挚写过一首诗《蟾宫曲》,也是叹息人生“实际时间”的短少,但清人张际亮的结论:“是以古之贤人君子,恒汲汲然,不敢一日自废情,期其学之克成焉而也!”而卢挚的结论则反之:“仔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生命的短暂,人生可供利用的“纯时间”的短少,使有塌成功者惊醒。爱迪生大声疾呼:“生命是如此短促,我有许多事要做,必须争分夺秒啊厂一个“争”,一个“夺”,两个字用得多好!时间是转瞬即逝的,只有“争”、“夺”,那分分秒秒才能被我们抓住,如果不“争”、不“夺”,那许许多多分分秒秒,就会白白流去。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无一不是非常珍惜可供利用的“纯时间”的人。世界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有一天正在专心地工作,忽然响起了叩门声,原来是仆人送来了饭菜。柴可夫斯基一见就立刻喊道:“快拿回去。
”“为什么?先生,是不是菜烧坏了?”仆人摸不着头脑,瞪着眼睛问道。“不,”柴可夫斯基说:“菜烧得很好,但是离开饭的时间还有二十分钟呢。时间!是很宝贵的,别小看这二十分钟,我还可以利用来写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