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追求效率的赢家
10567200000014

第14章 把工作当成一项有益的游戏

为自己准备成功报酬

1.要驱策自己,与其用“鞭笞”不如用“蜜饵”

老实说,工作或读书都不是轻松事儿。但是,却也不能因为不轻松就撒手不干。“苦着脸作事,吃亏的是自己”,是这句话“工作秘诀”的第一原则。换句话说,把工作当做有益的游戏般悠游其间,是提高效率的第一要件。

因此,首先要提出的是“成功报酬”——“蜜饵”的效用。一般认为,驱策干劲的方法是“鞭笞”与“蜜饵”并用,“鞭笞”确实能在短时间内作的义务感与压迫感之下,产生高效率,但容易导致强性疲乏,终致对工作兴趣索然。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在愉快的气氛下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能使人生弃满乐趣。

倡导行动科学管理的美国学者马克雷格曾经说:“一个人能否尽心地达成目标,完全依赖其达成预定目标后所得的报酬多少而定。”许多人赞成这个论点。因为,许多人就是以这种“为自己准备好成功报酬”的方法,把读书、工作等种种苦活儿,一一转化成趣味盎然的愉快差事,因而得以事事迎刃而解的;

那年,在以北京大学为目的,奋力向高考冲刺的时候,严容有了心中暗恋的小公主。他的小公主是一位远房亲戚,家住北京。所以那时候他告诉自己:接近她的方法就是近水楼台,只要考上北大,住在北京,就可以每天见到她了。甚至于如果考上了北大,就能毛遂自荐当她妹妹的家教,可以为自己制造更多机会……。于是他把“接近我的小公主”当作是成功报酬,随时鼓励自己。

之后,他用类似的方法,驱策自己用功读书的干劲。在大学毕业后,一面工作一面准备律师资格考试的时候。当时,他有了挚爱的女朋友(现在是他挚爱的妻子)。他把“打电话给心爱的她”当作是成功的报酬。他为自己订了一个确实的读书进度表,每达成一格进度,便在钱罐里丢进一个壹元硬币,每积攒了一堆壹元硬币,就打电话给她。如此,读书一有进度,就能打电话给心爱的女朋友,而且进步越多、越快,就能跟她讲越久。

当然,现在对他而言,电话与小公主已不再是诱人的成功报酬了。但是,他依然持续着这种“成功报酬法”。他把海外旅行当作报酬的筹码,告诉自己:“漂漂亮亮地干完这一件事,就可以到出去旅游一下松松筋骨!”、“解决了这问题,就好好休息一下”偶尔,他也会允许自己花钱做一些看起来没什么益处的事儿,当作鼓励自己的筹码。因为他认为,取用收入的百分之一,做一些能使自己高兴的事,绝对不是浪费!

成功报酬的内容虽然因人而异,但是报酬内容的设定却务必把握一个原则——具体而有实现的可能。有些人虽然设计了成功报酬,但却在工作达成之前便先行取走了报酬的内容这通常是因为工作目标太过远大以致于无法达成的关系。订一个明智无法达成的工作目标,犹如令自己去攀星摘月一般,不管其预定的成功报酬有多迷人,终究会在工作的过程中丧失所有努力的兴致,以致一事无成。

为了避免这样的失败,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分割工作目标,细分报酬内容。换句话说,就是一点一滴地尝到甜头。因为目标分割得越细、就越容易达成,也就越能够经常得到鼓励,而从这个满足感,积极地产生达成下一个小目标的意愿与热情……。如果能如此一点一滴地累积,达成大目标就绝非难事了。象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里准备律师资格考试的时候,严容虽然清楚取得律师资格之后,有许许多多的好处会接踵而至,但他却不以此为成功报酬。宁可以“每念完一段,便可跟心爱的女朋友讲上更久的电话”,这般容易的事物作为我的报酬内容。因为驱策自己不断产生工作或读书的干劲的最大原动力,便是不断地尝到甜头。

2.“奖赏”重要的是“常”而不是“多”

有了预定的成功报酬之后,努力达成工作目标的过程就可以甘之如饴了。好比小学生出去郊游的当天早上,从家里到学校的那段路程。充满了甜蜜的期待一样。同样的一条上学作径,平常可能都是磨磨蹭蹭,心不甘情不愿地走着的。但出去郊游的这一天就不同,这一天的上学正是郊游的准备,目标本身令人兴奋,达成相同了目标的过程岂有不愉快的道理?

这跟隔天要去打网球一样,前一天晚上便高高兴兴地擦拭球拍;明天要去登山,今天便喜孜孜地准备登山用具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没有“郊游”这个目标,纯粹只是为上学而上学,那么不仅没有快乐可言,对某些人来说甚至是痛苦也说不定。所以,如果有了一个令人雀跃的最终目标,其过程也必定是令人愉悦的。

“不过,这个目标,如果无法清楚地描绘其概况,缺乏具体说明,那么就如同前面所提过的,成功报酬法的效果也势必减半,譬如说,如果把“进大学”订为目标,却无法具体地描绘出进了大学究竟有些什么令人兴奋的事情,那么“进大学”这个目标便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如果你能具体地描绘出:上了大学,就可以离开家,在外面另辟自己的小天地,可以一个人无拘无束,高兴做什么就做什么,可以和心爱的朋友同进同出校园,可以……。在别人看来可能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但只要你自己觉得高兴,只要你提得出足以振奋自我的快乐远景,你的目标奖励就发挥作用了。

但是,要求对于从未体验过的事物勾勒出具体的形象,有时的确是很难办到的。因此,我们建议,至少在远程目标前的中程、近程目标之设定,务必要直接且具体才行。

譬如告诉自己:把这本参考书消化之后,就可以到海水浴场疯个痛快:只要把这篇报告写完,就可以去看那部向往已久的电影……等,以生活中立即可行的具体消遣作为鼓励自我的素材。也可以采取“不达成目标,就甭想喝酒、甭想吃甜食、甭想去跳舞……”等等,禁止嗜好的方式推动自己达成目标。这倒也不失为良策,因为有着诱人的成功报酬,其所带来的心理效果自不在话下。

追求欢乐是人类的本能。但如果一味追求欢乐,可能造成心猿意马、不可收拾的场面。

因此,必须要时时提醒自己发挥自制力,才能在兼顾工作或读书之余也满足自己的娱乐。

通过,在为自己准备一份成功报酬之后,每个人都希望能赶快达成工作进度,得到工作报酬。因此,在着手工作之后,便好似玩有益的游戏一样,绞尽脑汁随时设想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有人也许觉得这根本微不足道,但事实上你会因此而觉得工作趣味倍增,出乎意外地集中精神,工作效率因而提高了不少。

说穿了,这种预备成功报酬的方法,其实就跟马主人把胡萝卜吊在马鼻子前面,引诱马儿往前跑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过,如果老是只把胡萝卜吊在马鼻子前面引诱他,却始终不给他吃上几口的话,跑久了,马儿也会罢工的。因为,当他发觉无论怎么跑都只有“望萝卜兴叹”的时候,他就不愿当傻瓜了。马儿都会如此,更何况身为万物之主的人类呢?人;比马儿精灵,却比马儿更没耐性。一次两次尝不到甜头,事情的进展一定打折扣。所以,请千万记住,拟定具体可行的报酬素材,是成功报酬法成功与否提高效率与否的重要窍门。

3.异性朋友是工作的“发条”,而非绊脚石

常有人告诫考生:“准备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能谈恋爱。一谈恋爱,就会分心。一分心,考试就泡汤了。要谈恋爱毕业再说!”或许你正是曾经被这些人告诫的人。

异性朋友会降低工作效率的说法,是一种迷信。这大概是担心逸乐会侵蚀人心而矫枉过正吧。其实,人只有轻历痛苦,才能深切体会到欢乐的可贵与美好,如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愁云惨雾的话,相信谁也无法活得下去。

可是,假若在内心底这么预定:这项课题完成的话,可以和他(她)到海边走走,甜甜蜜蜜地看场电影……。把和他(她)的约会当做你的成功报酬一点儿也无妨。而且,也许得力于他或她的(协助),能够使你迅速地把房间整理好,把工作完成……,何乐而不为呢?

得力于女朋友的帮忙而提高工作效率,不仅可以从学生身上获得印证,甚至许多成年人也都无意地起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连带作用。一想到与心爱的他(她)的约会时间一步步地逼近,便警觉到自己不可以慢吞吞地工作。为了顺利与他(她)相会,必须小心谨慎地不可出半点差错,还得尽可能地加快工作速度才行。因此,在很短的时间里意想不到地完成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确实有其窍门。在此,再一次强调:把工作当作有益游戏一般,愉快地面对它吧!并且请善用“工作的秘诀”的第一个要领——“成功报酬法”!相信对你追求更高的效率大有帮助。

让自己有一种成就感

1.以鲜红的“工作实绩表”鼓励自己

根据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一个人如果处于不了解自己工作成绩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丧失工作干劲,失去工作热忱。反之,如果能很清楚地知道工作进度与成就,往往能提高工作效率。这个道理,在提升工作效率上绝对是不二法则。

但话说回来,要把工作的成绩化为可以客观确认的数字,有时候的确有其困难。学习游泳的成绩,可以藉着昨天游五米,今天游八米等的客观数据,很简单地得知成果;但除了一些单调、机械式的工作外,通常很难以客观的数据来显示工作成果。尤其是层次愈高的工作愈难以用数字表示。

一个必须花上十几年工夫才能完成的研究工作,它的成绩是一点一滴慢慢地累积成的,换句话说,很难在短期间内获得研究工作成果,而它的工作成果更难以具体的数字来表示。

由此可知,读书或是工作的成绩计算,不仅关系到具体的量,也牵涉到抽象的质。

尽管如此,计算工作的成果时,确实很难把“质”的问题也列入考虑。所以,有时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割舍掉这一层考虑,单以具体的工作量来衡量了。

前例提到的严容当年准备会计师考试的时候,以鲜红的进度表来鼓励自己。所谓“鲜红的进度表”指的是一张以以大小纸张作成的填弃式表格。把纸张横分八大段,每一段的最左边分别填上五个考试的科目,最下面一栏是“总计”。而在每一科目的横栏里,又分另一格一格地细分成若干应试项目。当进度达成时就把该项目的细格以红签字笔涂满,就像堆积木一样,一块块地往前进。

从这进度表上,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达到何种程度的成果,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我进行到这里了!”所以能激发更多的干劲,提高读书的效果。

据心理学经验,这种进度表要属红色最能达到效果了。红色不仅易于识别,而且易于刺激行动。如果是黑色的话,不仅暮气沉沉,而且好像逐步接近死亡一样对人作用不是很大。

而且,在填这种进度图表时还有别一项乐趣,那就是当你涂满鲜红的一张表时的胜利的快感,其滋味绝妙无比。

2.回顾自己的工作成绩,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

在理想目标与实际情况之间,多少会有些差距。譬如,一天预定读书八小时,却由于种种的原因只达到七小时,甚至只有五小时,类似这样的差距,都应逐日记录在“鲜红进度表”上。

事实上不论预定的计划有多理想,现实生活里总会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影响计划的达成。现实生活里类此戏剧性的突发事件虽然不多,但阻挠计划达成的事却不胜枚举。可能是生病,也可能是友人的突然造访,所以,无法达成预期目标的时候,千万不要沮丧、悲观,目标无法达成也没有关系的。

但是,却也不能因为“没有关系”,就不尽全力去完成它。为了达成目标所做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填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所做的作业更是不容忽视。虽然这个差距也许永远无法填平,但无论如何总是朝目标更前进一步。

“目标”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完成,它本是为了提高工作成绩而订的假设。换句话说,订立目标只是完成工作的手段而已。因为,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尝试的乐趣,也就无法作出任何的成绩来。“目标”是为了避免人性中苟且偷安,的弱点所必须的。

眼高手低的空想当然另当别论,如果是连一个有实现可能的目标也无法达成,就有必要深究其原因了。因为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里,必定潜藏着自己的未激发的工作潜能。

譬如,某一位业务员的工作成绩始终不尽理想,那么他就有必要回顾、检讨一下以往的工作方法。问题可能是出在自己的交涉能力,也可能出在事前工作的不够周全。总之,必定是过程中某处有了缺失。如果这位业务员不加以检讨,改进以往工作缺失的话,永远也无法提升工作的成绩。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不仅可以找出提升工作实绩的潜力,就算工作成果已经很令人满意,也可以让它更臻这完美。总之,在工作完成时再一次检视其过程是绝对有必要的。从检视过程中你可找出客观衡量自我能力的标准。不论工作或是念书,只看到表面所得到的七十分,却从不去探讨失去另外三十分的原甲是永远无法进步,永远都将停留在七十分的程度而已。

“进度表”,就是方便个人找出目标与实际之间差距的原因的最好资料。愈是突显差距的存在,就愈能感受到检讨差距原因的重要性。而加强其视觉效果,更有助于早日发现差距的产生。

为了有效地检讨工作上的缺失,最好的方法就是换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有许多时候,你可以藉助他人的忠告达到改进的目的。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别人也许可以提醒你疏忽的地方。

万一没有人可以提供你改进的方法时,就必须自己积极地寻求突破才行。这时,你得尝试换个角度来看事情。这就像写文章一样,在完成之际,要换个角度检视一下是否前面是口语 体,后面是文章体,有前后不一致的情形,或是文章有没有涉及人身攻击,有没有错别字,文章格式是否一致等等。如果能再三检讨的话,就可以使文章更臻完美。

视觉化的思考

1.将棘手的问题写在纸上,有助于找出解决对策。

在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上一些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对策的棘手问题。于是,工作的进展受阻,进度因而中止。此时,如果无法具体地找出症结所在,问题就会留滞,永远无法解决。

脑袋里若光想着:工作无法进展,计划无法实施,真糟糕!像这样,想上一百次,问题依然存在。如果能切进问题的核心,找出症结所在,譬如“工作无法顺利推行的原因是因为人手不足。而增加人手必须要……”问题就可以慢慢解开了。

在思索解决对策时,常会有拿不定主意的情形发生。虽然竭力地想找出具体的方法,却因此陷入另一层迷惘之中,反反复复地觉得这样好像不错,但是似乎还是那样子比较好……

……不过,好像也有问题,看样子远是刚才的好……搞到最后,又回到“怎么办”的原点上来,徒然浪费时间与力气兜圈子而已。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将问题客观化。

如果能将问题明确地突显出来的话,自然就能找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为了将问题明确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问题写出来。白纸黑字地突显问题,十分有利于问题的思考,常常能就此发现原来就是这样。

许多人在面对问题时,只顾着烦恼,却时常忘了要解决问题。而化解问题的根本之道,不仅要找出具体的对策,还要实践力行才行。因此,面对问题时,千万不要退缩,试着客观地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既然是自己造出来的烦恼,理当可由自己来解决才是,所以,问题都是可以解决,难关应当都是可以突破的。

可惜,许多人都只顾着烦恼,只顾着心烦气躁,却没有想到要实际地着手解决它。

有了烦恼自然会降低工作的效率。为了重振士气,你不妨当时将烦恼写在纸上,也许就在书写的过程中,头脑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冷静片刻之后,解决对策就会油然而生了。

2.墙上的“标语”要常常太旧需要换新

前面已经提过“目标”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因此在事成之后,它就不具任何意义了。所以,目标是会常常更换的。

当然,目标有远有近。最终的大目标可能不会轻易更改,但中程,尤其是近程目标却是不时在变化。如果目标长期不变的话,久而久之失去了刺激,人就会停止进步。

但是,人往往都会因为追逐眼前的近利,而偏离了原来的大目标。如果随时都有人在一旁提醒“喂,你不是应该要……”的话,当然问题也许就可能好解决一些。但事实上,不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个人来时时刻刻地监督着他,所以自制力是相当重要的。而随时提醒自己最好的工具就是标语。

而这些标语也都随着目标的实现逐次变换着。一张不变的标语,就如同壁上的渍迹一样,令人心生厌恶。所以,趁着标语的效果尚未消失之前,应当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吧!

今让工作变得更有趣

1.为了与外国姑娘交往,学习外语就会变得轻松,而且有趣多了大抵而言阅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基于个人兴趣而阅读的书,另一种则是基于工作上的需要,非念不可的书。通常,读自己的感兴趣的东西时,很容易集中精神,阅读的速度也较快。反之,读那些不得不看的书本时,却往往提不起劲来,即使努力地专心阅读,速度也不尽理想,其实,不仅在阅读的时候如此,工作或念书时也一样。

无论是谁,若因为“工作需要”、“提高修养”而做事,当然不如因为“个人兴趣”或“满足好奇”而去学习做事,后者将更容易引发工作意愿,提高工作效率。

以学习外语为例,首先我们可以将学习的目的,设定在切身的事物上。好比说在学西班牙语时,我们就假设自己到了西班牙的马德里,要向美丽热情的西班牙女郎问路。有了这个迷人的假设后,背起西班牙语中的“请问”、“往哪儿”“走”等等的单字时,就可以轻松愉快地牢牢记住了。当然,理论是因人而异的,要提高语言能力,不应该只强调改进学习的方法,而应该把握“治本”的原则,把重点放在学习外语的目的上。因为,如果目的本身足够吸引人,自然就会想办法去改善学习方法,增进外语能力,这是一种连锁反应。前面也提过,如果目的的本身有趣且诱人,那么其中的过程势必也能化苦为甘,乐趣无穷。

所以,阅读的时候,不见得非得与作者融为一体,悠游作品的每一个角落不可。你可以,不必从第一面逐页阅读,没兴趣的部分大可跳过去,只挑自己有兴趣的地方看就可以了。

尤其是看枯燥艰涩的书本时,这种心甘情愿的读书法更是重要。

在一家学校的外语补习班上课时,海涛认识一位名叫克丽斯汀娜的可爱女孩。她是来我国留学的学生,虽然英语是她的本国语,但她也说得二口流利的法语。大学时代,海涛的第二外语是德文,虽然没有正式学过法文,但受友人影响,几句简单的招呼语倒还勉强应付得过去。他每天早上都以法语向她打招呼,几句“嗨!今天好吗?”,“今天天气很棒哩!”还勉强唬得住人,但是谈话的内容一趋复杂,海涛就黔驴技穷了,只能改以英文对谈。

可是,若以英文对谈,其他的学员都听得懂,一不小心,谈话的内容可能会成为别人消遣自己的把柄。所以,为了与她尽兴地交谈,海涛便开始发狠加强法文,买了法汉辞典、汉法辞典,以及许多的法语入门书。没有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只因为想要接触这位可爱的女孩,他开始了一连串有趣而丰富的学习。很庆幸自己当初能把学习动机放在这么单纯而切身的原因上,得以在轻松的心态下学好法文。如果当初是在严肃的“多一项闯天下的利器”的前提下学习的话,可能持续地保持学习热度了就成了一比较艰巨的任务。因此,从上而后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果,提高效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制就是提高兴趣。

2.尽可能地把枯燥单调的内容趣味化

前面提到,念书或工作其实都不轻松。但成功地达成目标的秘诀,就在于把枯燥单调的内容趣味化。

放学回家的途中,海涛常和二、三位对英文十分有兴趣的朋友玩文字接龙的游戏。譬如第一个单字是Love的话,下一个人必须接Exciting,再下一个人必须接Glamour……,也就是下一个人所提出的单字,其字首必须是前一位的字尾。而且,必须是五个字母以上的单字,只限名词及动词,避免——ing形,不可以是e结尾的单字,如果举出十个字母以上的单字就可以享有一次Pass权……等等,他们订了许多的规则使游戏复杂化、趣味化。类似这样的游戏,不只适用于记忆英文单字,世界史、中国历史等需要借重背诵的记忆科目也都可以变化规则,套入此游戏方式。

至于优胜者的报酬,是一碗拉面。这种切身而绝对具有实现可能的报酬,更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郊游的时候,他们也常在用餐或是玩耍告一段落之后,三五成群地举行类似的脑力激烈猜谜会。每个人各自携带奖品参加,轮流提出以年代或人名为答案的谜题,出题者必须给第一位解开谜底的人奖品。而这种猜谜会的奖品,往往都是很简单的水果、饼干、糖果之类。

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念书的时候最令人感觉枯燥无味的课程就是记忆科目,因为它不能以理论或公式类推结论,唯一的方法就是机械式的背诵。严格说来,这种单调的作业并不能算是做学问,但是你没有拒绝的权利,非得把一些东西塞进记忆中不可。补救这种单调枯燥情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趣味化。为什么念书苦而游戏或猜谜乐呢?因为游戏或猜谜可以立即显示努力的结果,并且由别人确认其成效更具成就感,但工作或念书的成果却无法轻易显出来,所以,以游戏或猜谜的方法显示出工作或念书的成效,绝对有助于提高记忆科目的研读效率来。

3.以自己独特的方法记忆,最能收事半功倍之效18年前在美国举行的一项记忆术大会中,一名九十六岁的老人技惊全座。这名老人能将观众们在5—10秒内念出的五十组三位数的数字,顺序不改地全盘背出。而且据说连“第X组数字是多少?”的问题,也一样难不倒他。

他的记忆方法是将数字代换成英文字组。例如546的一组数据,5=H,4=R,6=S,分别改换成英文字母,再将HRS三个字母间插入母音,以Horse的形式输入记忆中。至于次序的忘记法,比如546这组数字是三组的话,他立刻以谐音的方式把Three(三)用Tree的景象取代,再与前面的Horse相结合,最后将“马踢树”的印象输入记忆中。

记忆原理的第一项是“有意义的东西,要比无意义的符号更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当初,在记忆2的平方根1.414这个数据,你是否就是采用“意思意思”的谐音方式记下来的呢?

记忆原理的第二项是“异常的事物,印象比较深刻”。“小猪骑脚踏车”的景象,一定比“小猪在猪圈里”还令人印象深刻。

把握这两项原则,记起事情来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譬如在拥挤的电车里,想起了十件该‘做的事,但是身在人挤人的车上,实在无法取出纸笔把它记录下来,只能全凭记忆力了。

这种时候,人们通常可以利用身体的各部件来记忆。把头代表第一件事,眼睛代表第二件事,鼻子代表第三件事……等等,从头顶开始选出十个部位分别当成各个事情的代号,并且为了加强印象,更逐一将景象奇怪化。

譬如,到达公司必须立刻打电话与A先生联络,所以得把它当放在第一顺位,以头来代表他。而且是将A先生倒立,让他与你脑袋对脑袋地相连。由于景象特殊所以不易忘记。因此,只要一想到“头”就会立刻想起A先生,也就马上会想起“到了!打电话给A”。以此类推,分别以眼、耳、鼻、口、手等等的身体部位,一一代表各个该做的事项,逐一记忆下来。用这种记忆法来记忆突然想起的重要事情或解决对策,不仅方便而且不易遗漏,有时候甚至过了一、二个月依然印象深刻。

这个方法,是工作中创造快乐的源泉的秘诀。

紧张感有助于集中精神

1.找出自己集中精神做事的最高时限

日本龙角散公司董事长藤井康男先生,曾经写过一本“90分钟集中精神法”,书中提到:一个人能够集中精神做事的最大时限平均约在90分钟上下。他以早餐会、讨论会、写稿、演讲为例,认为能够集中精神全力以赴的时限,大约在1~2小时之间,其平均值约为90分钟。这项说法虽然未经科学实验的证明,但倒也有些道理。因为,不论是大学里每堂课的时间或每节演讲,还是电影或演奏会,都是订在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之内,倒真的都是如他所说的90分钟上下。

尽管如此,但是并非每个人的最大可能集中精神时限都是90分钟。有的人也许撑不了那么久,有的人却可以延长下去。而且,工作的内容也会影响到集中精神时间之长短,例如,小学生在课堂上也许无法安静地坐上五十分钟听讲,然而一玩起电脑游戏,却可以一整天死盯着荧光幕不放。而大人做自已有兴趣的工作时,也可以超乎常情地沈溺其中二、三个小时,总之,只要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任何人都可以比平常更集中精神的。此外,能不能集中精神也与工作的环境有关,突如期来的一通电话、窗外突然响起的噪音等等,都会破坏集中力。

换句话,一个人的集中力,除了他本人的能力之外,也受到工作的内容以及工作环境的左右。因此,不应该以偏概全地断言一定是多少。

但可以肯定的是,谁也无法长时间保持精神的集中。不论是工作或娱乐,一个人能够集中精神做事的时间绝对是有限的。基于这一点,藤井先生提出90分钟的说法,倒是相当实际的。

如果能了解自己集中精神做事的最高时限,应该是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因为清楚自己的最高时限,就不会无意义地把工作延长至三、四个小时,而勉强延长工作的时间,只是徒增体力、脑力的负担,没有工作效率可言,如果你的最大时限也是90分钟的话,那么不妨就在每90分钟以后都做个休息。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在适度的充电之后,更能提高工作效率。即使你的最大时限只有二十分钟也无妨,只要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就可以。

此外,适度地变换工作内容也有助于效率的提升。数学做累了,可以改念历史。书写的工作做累了,可以改成阅读资料。变换的内容虽然因人而异,但最重要的是记住“不可能永远保持集中力”的原则,为了保持工作效率,稍微费心于工作内容的求新与求变才行。

2.保持某种程度的紧张感,有助于集中力的提升伍拉吉米尔·霍鲁必芘是世界驰名的钢琴家。除了神乎其技的钢琴演奏技巧之外,他还有一项为人津津乐道的趣闻——世间少有的紧张症。这么知名的钢琴家,应该有丰富的演奏经验才是,但是事实上,每次演奏会之前,他都是紧张得全身发抖。不过,尽管紧张得坐立难安,一旦坐在钢琴前面,他即刻便能弹出奏出令人陶醉神往的弦律,一再地博得满堂喝采。可以这么说,霍鲁必芘是因为有罕见的紧张症,才能发挥出超人一等的集中力,达到无与伦比的演奏成果的。

其实“紧张”的另一层意思就是“投入”。原始时代人类的老祖宗们在受到猛兽追逐的时候,常常心跳加速、血液逆流、死命地逃跑,而手掌心出汗恰可防止滑溜,以致能攀爬上树顶躲避野兽的攻击。换句话说,“紧张”是下个行动的准备动作,如果不紧张,就无法使出浑身解数逃脱,而被野兽杀害。所以,“紧张”是当时的人们求生存不可或缺的本能。

这样的“紧张效果”不仅在原始时代发挥作用,即使是现代人也不可或缺,因为,紧张的情绪会激发精神的集中力,使得思绪清明、活泼起来。所以,紧张是正常的精神反应。是在明了所面对的问题的重要性之后,产生出来的正常反射动作。

所以,面临重大考试却一点也不紧张,若无其事的话,并非好事。因为,没有紧张就没有警戒心,事情就容易出差错。当然,过分的情绪反应,紧张得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的话,比不紧张更糟糕。但适度的紧张情绪,绝对有其必要。

3.培养自己集中精神的能力

曾经担任日本南极远征队队长的登山专家西堀荣三郎先生,自称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锻炼自己的精神集中力。他的锻炼法是从二楼的教室往下跳。当然,绝不是机械式地往下跳而已,而是训练在着地前的瞬间内,集中心神考虑许多的事。做这种训练的原始动机,原来是为了逃学时用的。起初,一眨眼的功夫就着地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但十次、二十次以后,就渐渐觉得这个刹那愈来愈长了。到最后,甚至训练出自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思考许多事情的能力。

这大概是因为从二楼往下跳的异常行动,激发了紧张的情绪,以致于发挥异于平常的精神集中力所导致的结果罢。这跟原始人逃避猛兽追逐时,狗急跳墙地激发出超人般的潜能,大脑也变成了超级脑的道理是一样的。西堀先生还说,这样的训练曾救了他一命。在一次攀登雪山的行动中,他一脚踏了个空,整个人从斜面上滚落下来。就在坠地前的滚落过程里他冷静地做了种种情况的判断,所以能准确地采取保护身体的姿势安全着地。能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依然保有冷静分析事理的超人能力,完全得力于平日在短时间内集中精神思考的训练。

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或读书的效率,着实有必要在乎日训练好自己集中精神的能力。

4.为什么在书店“站着阅读”,反而印象深刻呢?

“紧张有助于发挥集中力”的另一明证就是站在书店阅读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并不打算买书,只想藉书店查查资料,虽然东抓一本西抓一册随意地翻阅,但这个时候看到的内容印象却意外地深刻。其实,这应该是担心书店老板或店员会出面赶人的紧张感所产生的,因为紧张才激发了异常的集中力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