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追求效率的赢家
10567200000013

第13章 道德法则——把你培养成为一位成功运筹时间的高手

时间属于有崇高生活目标的人在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看来,时间不是个物理概念,不是时针的转动,而好像是个道德概念。在他看来,浪费时间就好比夺走科学研究的时间,就好比滥用和抢走他服务对象的时间。他相信,时间是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呕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或满足虚荣心上。

在他看来,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个道德问题。

时间观与人生观相关联。一个人人生观决定他的时间观,研究人生,必须研究人是怎样生活在时间中、人与时间的关系;时间观中包含着人生观。研究时间,必须研究时间中的人、时间与人的关系。许多年轻人,也包括中年人和老年人都知道时间的可贵,但却仍然缺乏内在的力量去把握时间,让时间白白流失。那么把握时间的力量在哪里?它就在你身上,在你的高尚的生活目标里。一个人只要有了崇高的生活目标,明确在什么地方有权使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在什么地方无权滥用,有一个使用时间的道德限度,才能正确对待时间,把握时间,利用时间,成为运筹时间的人才。

十六世纪意大利思想家康帕内拉(1568~1639)在宗教裁判所的法庭上受审时,曾与罗马教皇的使节有过一段对话。使节问:“你从哪里知道你从来没有学过的东西呢?”康帕内拉愤怒地回答:“我点过的灯油比你们一辈子喝的酒还多。”

康帕内拉年轻时为探索真理,晚上就独自躲在修道院的单人房间里的灯下看书,常常学个通宵,积累了非凡的学识。后来因反对意大利南部的西班牙统治而入狱,受了最残酷的长达四十小时的“维里亚”(不眠)刑讯折磨后,因失血过多而昏死过去了。他从昏迷中苏醒后的第一个信念是:“我能思索,我还活着!”他不怕死,但绝不能让他的理想与他一同被火刑场的烟雾吞没。他多么希望在死亡来临之前,能写出充满理想生活的《太阳城》!狱医给他拿来了纸。可是,他的胳膊似乎已经僵死,连一杯水都够不着,更无法托起写字的小木板,但他没有屈服,他忍着剧痛让父亲和弟弟给他揉手,终于能勉强拿住笔杆,以惊人的毅写出第一个弯曲的字母。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写成了《太阳城》,这时他才三十三岁。

康帕内拉用使用节喝酒的时候学习;伪善的使节用康帕内拉学习的时间喝酒。人生,就是这样的不同。为什么?因为在腐朽的剥削阶级看来,时间就要用来“及时行乐”。而在具有崇高生活目的的人看来,“时间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去的时间相比了”。电学巨匠富兰克林,因家境贫寒,自幼当印刷徒工,他利用余间隙学习正在印刷、装订的书刊。他深有体会地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厌不倦。”

马克思从1842年投身于社会活动起,直到1883年长眠在自己的写字台前,四十多年如一日,起早睡晚读书或写作,经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有时为了完成某一个问题的研究和写作,常常通宵达旦。为了写作《资本论》,他曾经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的阅览室里工作了二十五年之久,翻阅和研究了一千五百多种书籍、文献。根据他搜集的资料,整理成的手稿就有二十三本,一千四百七十二页。正像他后来风趣地说过:“我们在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奋斗,可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时间却往往两倍于此……。”我国的一位史学家说过,治学要下“二冷”的决心,一是要坐冷板凳,二是要吃冷猪肉。意思是告诫人们要摆脱患得失思想,不能斤斤计较当前名利。要树立较高的目标,必须下许多年硬功夫。否则,把许多宝贵时间花在凑“热闹”。

时间属于有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公正而无情。当罗马教皇的使节们烂醉如泥、昏昏而睡时,康帕内拉却积累了非凡的学识;当康帕内拉的名字永远载人史册,被人们传颂的时候,罗马教皇的使节们却早巳进入历史的垃圾堆。

时间属于攀登不息的人

时间老人公正无私,分配给每个人的时间,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时,一个钟头都是六十分钟。但是每个人在时间这杆秤上,生命的轻重却是那样悬殊:有的人硕果累累,有的人枉活一世;有的人活的似乎少于他的实际年龄,有的人的“生命”却与世长存。考察其原因,不能不考察其对待时间的道德态度。古今中外一切成功者,都是热爱时间的人,时间属于登攀不息的佼佼者。正如朱克曼女士在《科技界的精英》,一书中写道:“几乎所有的诺贝尔奖得主都极为关心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这个有限的资源,正如其中一位所说:‘我一向关心时钟和日历’。他们自己一心一意把时间用于追求知识。

”这从有关他们枕头的趣闻铁事中就可窥见一斑: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英国细菌学家欧立然,在研制消灭人体内的锥虫、螺旋体病原虫的药物过程中,经常几个晚上彻夜不眠,实在困了,便用书本当起枕头,和衣躺在实验室的长椅上稍睡片刻,然后又投入紧张的工作,最后,终于制出六〇六药物。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各种电器设备的过程中,也是经常彻夜不眠,困了就伏在椅子的扶手上睡一下,醒了又继续进行研究。德国的细菌学家柯赫,在研究细菌的生命代替规律时,往往用劈柴做枕头,日夜不停地进行致密的科学观察。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写作时,夜以继日,工作非常紧张。疲倦时,他常常用劈柴当枕头,使自己不至于睡得过久。正因为这样,他们赢得了比常人多得多的时间,作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贡献。

时间属于登攀不息的人。司马光一生与那个名曰“警枕”的枕头作伴,用了十九年时间,编写了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多万字、所载史实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囊括十六个朝代的我国第一部最富史料价值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全稿完成后,在洛阳存放的未用残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俗话说:“苍天不负有心人。”苍天就是时间。时间决不会辜负一切热爱、珍惜它的人们。时间对人的报偿,不仅是使热爱它的人延长生命,而且使热爱它的人延长生命,而且使热爱它的人生命得到长存、永存;然而,时间对人的报复,则可以缩短人的生命,使人“早夭”。

学习、掌握科学知识,需要有登攀不息的精神。清末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

“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地。”王国维这段话的确道出了治学的真谛。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是一个登攀不息的书法家,相传他为了写字,四十年不下楼,写秃的笔头装满了五大竹簏,将这些废笔埋地下,谓之“退笔冢”。据记载,他“兼能诸体,于草最优”苏东坡评他的书法“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他的书法,对唐初的书坛影响很大。他在世时,每天请他写字的人川流不息,门坎磨穿了,用铁叶包裹起来,谓之曰:“铁门坎”。

时间属于登攀不息的人。那些徘徊在知识宝库门外的“散兵游勇”,白白消磨了自己的宝贵生命,那些走到知识宝库的门口,轻轻地叩一下门或伸进头去看一眼,就自以为登堂人室,而不肯不断登攀的人,也只能白白浪费大好光阴。就是在科学上取得了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也还要不断登攀,否则也会白白消磨时间,而半途而废。即使像牛顿那样的举世闻名的第一流科学家也不例外。当上帝的幻影在他头脑中一抬头时,特别是当他成了企业家、成了政治活动家时,停止了继续登攀科学高峰的脚步,竟成了宗教的狂热分子,从而葬送了他的后半生。你问他引力从何而来,他说那简单的很,是上帝赋予的;再问他星球为什么会运动,他说那是由于上帝的“最初一击”;关于时间有没有开头问题,他说时间和世界一同被上帝造出莱,在上帝创造世界之前,没有时间,上帝是不生活在时间之中的。这个假设虽然“美妙”,却封闭了真理的大门,有了它,那还需要什么科学呢?由于他成了上帝最虔诚的信徒,竟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来研究神学,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白白浪费了这位科学巨人的后半生时间。

时间属于刻苦磨练永远进取的人

马克·吐温曾说过,十九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是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教育家。她出生后十九个月便患了一场猩红热,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变成了又聋又瞎,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了。看来这么一个五官三废的一岁半的幼儿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是后来由于她顽强不屈、刻苦奋斗和老师的指导,不但奇迹般地学会了读书和说话,而且知识渊博,她学懂的文字就有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之多,出版了十四部著作。她从二十四岁大学毕业后到她逝世这六十多年的期间,跑遍美国各地,周游世界各国,全心全意为聋盲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贡献一生,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一九五九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可以想像,一个自幼五官三废,世界对于她来说是一片黑暗和寂静的聋盲人,要学会读书、说话、写字,最后成为著名作家和学者,要克服多么大的困难啊!然而海伦在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小姐的指导帮助下,锲而不舍,刻苦学习,终于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读书关、写作关……,正如海伦·凯勒所说:“我碰到了不可胜数的障碍,跌倒了,然而我一次次坚强地爬起来,迈步上去……一次次奋斗的结果都是一个胜利,而沿着这胜利连接起来的云梯,我就一定能到达那光辉的云端,碧天的深处——我希望的绝顶。”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但是有的人,却不想沿着斜面向上走,而且向下溜。比如每当一个工作开始时,订计划,写保证,“决心”很大,可是中途一遇到困难便垂头丧气地放弃了计划,到了年终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成就,便又后悔起来,于是重新再下决心。但是,当再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又和过去一样,决心又消失了。这些人每次所下的决心,都因为屡次所遇到的困难不能加以克服而落空了。时间属于刻苦磨练、永远进击的人。

时间属于具有坚强毅力,不畏牺牲的人

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探索昆虫生活的奥秘,付出了惊人的劳动。他为了观察雄蚕蛾怎样向雌蛾“求婚”的过程,花了整整三年时间。

正当要取得结果的时候,蚕蛾“新娘”不巧被一只可恶的螳螂吞食了。法布尔没有泄气,从头再来。他又花了三年时间,终于得到了完整、准确的资料。据统计,他花了二十五年,研究一种蓝黑色的甲虫——地胆;为了观察研究蜜蜂,前后经过三十年;在研究螳螂时,竟用了长达四十年的时间。经过长期、细致、系统地观察,他根据四百多种昆虫咬食、打架、建窝、求偶、生育和抚育后代等许多多有趣的现象,写出了《昆虫记》这部共有十大卷的科学巨著,对生物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达尔文称他是“举世无双的观察家。”法布尔的成功,在于他有着坚强毅力。没有毅力就没有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法布尔的毅力,闪耀着千古不灭的光亮。

在漫长而崎岖的成功之路上,每一个跋涉者都将经受一种严峻的考验,那就是毅力的考验。毅力是人才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达尔文说:“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在科学家的眼里,毅力甚至比智力还要宝贵。英国物理学家哈密顿说过:“在物理学上,任何人只要有耐心,四体灵活,感觉敏锐,即使智力中下也能发现新事实。”有一位科学家在挑选助手时,提出这样的条件:“智力,中等以上即可,但必须刻苦、有毅力。”古今中外的名人巨匠,如此众口一辞地赞美毅力,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人才的造就功业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相反地,它要求有志者进行百折不挠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在自学成功的道路上,有些人开始又是买书,又是订计划,废寝忘食,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劲头变小了,热度降低了,以至半途而废。这些人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毅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毅力,就没有成功;没有毅力,就没有人才!

毅力,它既是成功之路上的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剑,也是控制时间的流速和流向的开关。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周说过:“人生天地之间,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自己稍一松懈,时间便会悄然而去。所以,要控制住时间,就要有坚强的毅力,否则,时间会像失去控制的小船,随意改变航向,以至触礁沉没。

如果说时间像山溪,那么毅力能使它穿过一条条细小石缝,挤进一条条岩孔,钻过一个个山洞,向伟大的目的地——东海之滨跑去。没有毅力,就没有奇迹;在成功史上一翅冲天、平步青云的人物是没有的。成功者都是牵着“时间的鼻子”,穿岩过隙“钻”过来的。具有世界声誉的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一位业余作家。他二十六岁时候,魏玛公爵请他担任繁忙的行政工作,还长期担任舞台监督,直到晚年才有较多的时间写作。他一生留下的作品共有一百四十三册,其中世界文学的瑰宝——《浮士德》,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歌德用惊人的毅力,在一生中把“一个钟头”当“六十分”用,想尽一切办法,让生命的小溪不停地穿过一条条岩缝,在时间的罅隙中留下了不平凡的足迹,到达了事业的“东海”,所以他“一生当有大贡献”。

如果说时间如流水,那么毅力就是把时间的流水积聚起来发电的“拦河坝”。时间给予人们金色的年华,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让时间闪耀出金子般的光彩,只有用毅力在时间的长河中筑起一座“拦河坝”,才能发光、发热。

我国国画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也独树一帜,他冶的印雄健、洗练。据说年轻时他曾向一位老篆刻家求教,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础石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齐白石真的去挑了一担础石来,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的篆刻艺术晶来对照。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夜以继地刻个不停,直到一担础石都“化石为泥”,他的篆刻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齐白石老人学篆刻的事迹启迪我们,只有用“化石为泥”的毅力去奋斗,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只有用毅力筑起截取时间流水的“拦河坝”,才能使从我们身边流过的时间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如果说时间如闪电,那么毅力就是控制时间电流的开关。精彩的电视、亲切的交谈,舒适的被窝,很容易把时间丧失掉。那么,毅力能帮助你克服贪玩、贪睡、好凑热闹等坏毛病。

“最重要的不是短时的爆炸,也不是转瞬即灭的流星,而是以引起伟大的历史转变的持久运动。”毅力,即是时间持久运动的力量。对于在时间上有坚强毅力的人们,时间的报偿将是慷慨大方的。

“有一种人的生命像铀块似的,只要它存在着,不论怎样碎裂,仍然日夜吐着光辉。”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生命就像块铀块似的,每日每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人类“吐着光辉”。

居里夫人临终时,没有叫她的大女儿和小女儿,在她那非凡的头脑里,只浮动着关于她的工作的种种大小挂虑,她断续地说:“各章的分段,是应该都一样的……我一直在想着这个出版物……”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临终那天,他还在石板上演算刚被天文学家赫舍尔发现不久的天王星的轨道,算完之后,叫孙子再宣读一遍,证明与观测的轨道相符,便紧闭双目,寿终正寝了。

闻名世界的化学家门得列夫,年过七旬之后,双目半盲,每天仍坚持从早做到黑。他是坐在椅子上握着笔死去的,面前的写字台上是一本未写完的著作。

十七世纪著名喜剧大师莫里哀,不仅编剧还演剧,他忠于艺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的生命结束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之中,年仅五十九岁。

狄更斯每天从清晨写到天黑,有一天晚上,家人告诉他是吃饭的时候了,当他坐到餐桌旁准备进餐时,突然失去了知觉,结束了他的生命的最后一息。

大诗人歌德,于一八三二年的一天,端坐在圈椅上死去,呈现出一幅闭目思索的神态,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构思创作……

生命的“垂危时刻”与生前的每时每刻是相连的。据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位老朋友的妻子曾问他是否怕死,他回答说不怕。在他看来,“只有个体生命的结束,才能保证物种生命的延续,”还有的人问他:“如果有人在您病笃垂危的时候问您,您把您的一生看成是成功的还是失败,您将怎样答复?”他回答说:“我对这个问题漠不关心。”后来英费尔曾经感叹地说:“对于爱因斯坦说来,生与死的区别似乎仅仅在于能不能搞物理。”。

无独有偶,中国伟大的文豪鲁迅先生在一篇题名为《死》的文章中,曾经这样说过:“有一批人是随随便便,就是临终也恐怕不太想到的。我向来正是这随便党里的一个。”

从以上这些伟大的死看来,只有人生的悲壮,没有将死的悲哀,它使有生之日,成为长余之年,实际上推迟了死的到来,愈到晚年,愈要抓紧有生之日“赶紧做”,愈近死亡,偏却“随随便便”,不理睬这个问题,这不是故作姿态,而是无暇考虑其他。

时间属于具有无畏牺牲精神的人。有的人怕死,精神未老先衰,过早地停止了工作,白白浪费了后半生时间;有的人对死虽也大度,但只想颐享天年,这种人即使会有过壮丽的青年和中年,却只能混过一个平庸的晚年;而唯其有许多对死随随便便、对生“赶紧做”的科学、政治家,科学才得以飞跃发展,人类社会才得以不断前进。

许多伟大科学家的一生表明,只有树立了献身科学、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才能珍惜生命的每一秒钟。美国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被一条南美洲的剧毒蛇咬伤,生命垂危的时候,他决定把自己临终前的感觉和征兆记录下来,做为科学家资料留给后人。据记录,他被毒蛇咬伤后,体温急剧上升到摄氏39.5℃,然后感到胃里一阵剧痛,燥渴,耳鸣,睁眼时,眼皮很痛,四个小时后,伤口处、鼻孔和嘴里开始出血,他感到一阵剧烈的寒颤。这时,他以最后冲刺的力量,颤抖着手,艰难地写道:“我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非常严重,血从鼻子和嘴里流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我想,开始脑充血了。”五个小时之后,这位老动物学家终因脑充血而告别人世。很多有崇高生活目的科学家,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心底深处闪耀着什么烛光?当二十岁的法国伟大数学家和爱国者伊瓦里斯特·伽洛阿斯得知自己第二天早上就要走上刑场的时候,他想的是充分利用时间老人给他的最后一点“财富”——十三个小时里,一口气写下了六十条数学方程式。古希腊著名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当罗马士兵攻破京城把宝剑的寒光直逼着正在研究几何图形的阿基米德时,他毫无惧色地说:“请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工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理证完,不能给后入留下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他们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一曲曲壮丽的珍惜时间的歌。

朋友,读完这些故事,你将如何珍惜生命的每一秒钟,你将给后人留下些什么?

时间更属于有深刻时间观念的人

时间精神是一种忘我的献身精神。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说过:“我是属于那些没有留下一天时间干私事的人们中间的一个。”

时间精神是一种惜时如命的精神。童第周说:“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就不是一天八小时,而是寸阴必珍,寸阴必争!”波特也说过:“不仅使自己在工作时间之内,而且要在工作时间之外,都在育让工作的问题才行。”

时间精神是一种严格自责的精神。诗人但丁说:“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浪费时间的痛苦。”著名作家冰心在说到时间时,列了一个乘法题,算出自己八十岁等于二十五亿二千二百八十八万秒。并说,“在这八十年中,我浪费了多少的年、月、日、时、分、秒啊!我若是在学习和工作上努力地争分夺秒的话,我该可以做多少工作啊!一想起来,我是多么难过,多么后悔啊!”

古今中外许多事业卓然的伟人都是具有时间精神的人。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严守时间,一到约定的时间,他就看表。秘书几次迟到,都推说手表不准。他就爽直地说:“或者是你换一只表,或者是我换一个秘书!”在列宁的会议桌上,摆着带有秒针的钟。人民委员会和联邦劳动国际会议,遵照列宁的嘱咐,把迟到委员登记在册,并且注明迟到几分钟。列宁还严肃地警告一再无故迟到的人:“再犯就登报!”

时间观念,是当代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时间精神,是现代化人的重要特征。据国外研究机构研究出的现代化人与传统社会的人相比较有九个特点,其中四个与时间有关:第三个特点是现代化人时间观念极强,按时间表行事,办事讲究准时;第四个特点是工作讲究效率,厌恶拖沓浪费,力求用最少的人物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第五个特点是计划性强,有条不紊,能够在科学预测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顺序,以求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佳的效果;第九个特点是以竞争为荣,以奋斗为乐,安于现状等于自我否定。从此可以看出,要想现代化,首先要有时间观念的现代化,时间观念的现代化,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物质的现代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物质现代化实现的快慢和程度。

在“钟表王国”瑞士温特图尔钟表博物馆里的一些古钟上,刻着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如果你跟得上时间的步伐,你就不会默默无闻。”让我们以现代化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紧紧跟上时间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