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魔鬼成语
10548800000037

第37章 数典忘祖:不必一味向后看

春秋时晋大夫籍谈出使周朝,周景王问谈:晋国何以没有贡物?谈答以晋国从来没有受到周王室器物的赏赐,所以无器物可献。周王指出从晋的始祖唐叔开始,就不断受到王室的赏赐,责备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裔,竟不知道这些史实,说他是“数典而忘其祖”。事见《左传·昭公十五年》。后用以比喻忘本。现也用以比喻对祖国历史的无知。

总是有人不断地提醒我们不要“数典忘祖”,然而他们却不告诉我们他所提醒的“典”和“祖”到底是不是我们真正的传统和根本,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是增添我们生活的营养,还是仅仅给我们浮躁的生活表面加一点盐,撒一点胡椒面?

不久前,有十位在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后来还爆出其中一位根本尚未同意就被签了名),联名号召国人不要过圣诞节,为的是“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建立自己的文化主体性”;紧接着媒体又报道说有几位在大学挂名的媒体人主张恢复“黄帝纪年”,以“唤醒国人,恢复和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

类似的举动总是大有风起云涌之势,从“国学热”,到“读经运动”,到“牛郎织女传说申遗”,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但类似的举动除了吸引了一点眼球之外,对我们的文化和社会并没有真正的建树,倒是平白无故地浪费了不少媒体资源。

当一个人逐渐老去的时候,总是频频地回顾往事;而当一个人处在儿童、少年、青年的时候,总是以极大的兴趣与好奇睁眼看着广阔的世界,抬头展望遥远的未来。因此,向前看还是向后看,可以基本判断一个人心态和智慧的衰老程度。

同样的,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如果其中的人们不是以极大的热情将自己融入到广阔的世界,以极大的热情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而是耽于回忆,沉湎于复古之风且乐此不疲甚至引为时尚,则只能证明这个民族的心智已然衰老,让人对他们的未来产生忧虑。

我们不是数典忘祖,因为祖先的血液、祖先的精神早已一代代传承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中,不需要仅仅通过浮华的表面上的仪式来证明。而在另一些方面,我们并不需要回到洞穴而居、凿井而饮的过去,那些固然也是我们的“传统”,但并不代表人类前进的方向,也与祖先们不断追求美好自由生活的久远梦想无关。

我们甚至可以从另一方面来说,极度的自尊实质上就是极度自卑的表现。那些一心复古,寄望于从某种传统的“仪式”上去建立自己“文化主体性”的人们,恰恰是对自身文化极度不自信的表现,与鲁迅先生批判的“我的祖先比你阔”的阿Q精神并无二致。

龙应台说得好,文化是要让人更好地活,而不是相反。是啊,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和资格让活人成为死的“文化”的祭品,相反,活生生的文化,一定是让人活得更自由、更开阔、更有权利和尊严。因此旗帜鲜明地向前看,兼收并蓄世界文明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