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鬼谷子叫我们精明点
10548600000026

第26章 以理服人,以利诱人

“原文”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大意”用言语的表象去感动对方,去迎合他的心意,去窥探他的真实感情,从而掌握他的意图。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混战不休,弱肉强食,形势一天一个样儿。有一次,楚国大将昭阳率兵攻打魏国,并在襄陵一战中打败魏军,得到了八座城池。

昭阳大喜之下,得陇望蜀,又欲移兵攻打齐国。齐王得到消息后,连忙召集群臣共商对策。当时齐国的军队战斗力还很弱,若与楚兵交战,必遭惨败,但固守城池不出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齐王为此忧心忡忡,群臣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对付楚兵。

正当齐王一筹莫展之时,忽有人来报说秦国使臣陈轸前来拜见。

陈轸上殿后见齐国君臣皆面有难色,问其原因,才知道楚国大将昭阳在得到魏国八座城池之后,又要转而攻打齐国。陈轸稍作沉吟,便对齐王说:“大王不必担忧,待我前去叫他罢兵回国。”

齐王无法,只好抱着一试的态度委托陈轸去见昭阳。

陈轸见到昭阳后,便开门见山地问道:“请问按照楚国的赏制,对那些击败敌军、杀死敌将而得城池的人,应给予什么样的奖赏呢?”

昭阳回答说:“官封上柱国、爵封上执。”

陈轸又问道:“还有比这更高的奖赏吗?”

“那就要数令尹了。”

“那你回国后,能被封为令尹吗?”

昭阳哈哈大笑,志得意满地答道:“当然没问题,因为我马上就能当令尹了。”

陈轸也仰头哈哈大笑。

昭阳见状,奇怪地问他:“你笑什么呢?难道你认为我是在说谎吗?”

陈轸摇摇头,说:“我并没有丝毫怀疑之心,只是觉得既然令尹之位已非你莫属,那你又何必自取降职杀身之祸呢?”

昭阳一听,疑惑地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让我来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有人赏给他的门客们一杯好酒,门客们商量道:‘一杯好酒,分与这么多人饮用,还有什么趣味可言?不如我们每人画一条蛇,看谁先画成,那杯酒就归他一人享用。’众人纷纷称好,于是皆取来笔墨在地上画起来。其中有一人顷刻便画完了,拿过酒杯正欲畅饮,这里他见众人都还没有画完,便自以为是地给蛇添起脚来。此时,恰逢另一人也画完了,那人抢过酒杯一饮而尽,还讥笑第一个画完的人:‘你见过有脚的蛇吗?它穿不穿鞋呢?’那个先画完的人这才明白过来,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你现在攻打魏国,已经取得八座城池,应该说已经把蛇画完,若再进攻齐国,那就是‘画蛇添足’了。如果打下来,你的官职还是令尹;但如果打不下来,那后果就很严重了。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应该不会干傻事吧!”

昭阳听罢,仔细地想了想。觉得陈轸说得很有道理,于是连夜就撤兵返回楚国了。

陈轸的游说之所以能够达到最终的目的,其原因也不外乎陈说利弊,待人自作决断。他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其仔细分析了昭阳所处的位置,用寓言的形式点明了利弊,指出伐齐纯属多此一举。打了胜仗,自己已身居显位,也不会得到更高的地位了;而一旦打了败仗,那就会受到惩罚。结果,昭阳在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了撤军回国。

卡布尔是美国一家电器公司的推销员,有一次,他来到一家不久前才发展的新客户那里,企图再向他们推销出去一批新型的电机。

一到这家公司,总工程师劈头就质问道:“卡布尔,你还指望要我们再买你的电机吗?”把他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经过了解,才得知原来该公司认为刚刚从卡布尔那里购买的电机发热超过了正常标准。

卡布尔明白缘由后,知道强行争辩是于事无补的,决不能再给对方以任何刺激了。于是,他明知故问:“好吧,史密斯先生,我的看法和你的一样,假如那电机确实发热过高,别说再买,就是已经买了也要退货,对吗?”

“是的!”总工程师作出了卡布尔预料中的反应。

“自然,电机是会发热的,但你当然不希望它的热度超过全国电工协会规定的发热标准是吗?”

“是的。”对方又一次这样答道。尔后,卡布尔开始涉及具体的问题了,他又问:“按标准,电机的温度可比室温高出华氏72度,是吗?”

“是的,”总工程师说,“但你们的产品却比这高得多,简直叫人无法触摸,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卡布尔仍不与他争辩,只是反问道:“你们车间的温度是多少?”

总工程师略加思索,答道:“大约华氏75度吧。”

卡布尔兴奋起来,他拍着对方的肩膀说:“这就是啦!车间温度是华氏75度,加上正常超过室温的华氏72度,加起来是华氏150度左右。如果你把手放在华氏150度的热水里,是不是会把手烫伤呢?”

总工程师听了这个解释也不得不点头称是。

卡布尔接着说:“那么,以后你就不要用手去摸电机了,放心,那完全是正常的。”

结果,卡布尔不但说服了对方,消除了其误解和偏见,而且又做成了一笔生意。

所谓“其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要想说服对手,不能一味地驳斥,而要用灵活、婉转的方法。卡布尔开始所问的问题,都是反对者所赞同的。在他巧妙而又机智的发问中,获得了无数“是”的回答,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导到他所希望的结论中。

这种手法在西方被称为苏格拉底回答法,其原则是:与人论辩时,开始不要讨论分歧的观点,而着重强调彼此共同的观点。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转向自己的主张。具体的做法和特点是:开头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对方连连说“是”,与此同时一定要避免让他说“不”。因为,在谈判中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对方往往却因为碍于情感和面子而觉得难以接受。这时,如果你把话语中的棱角磨去,变得软化一些,由远渐近地涉入主题,语气要和缓、自然,切忌生硬,同样的道理却采用了不同的说法,自然就使得对方从理智和感情上渐渐靠近自己,从而自己的观点也就更易于被对方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