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的革命:走进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
10535800000092

第92章 换位思维与立体思维

换位思维,是指转换对事物认识的角度和位置的思维方式。事物大都具有多面性和多元性,若只从一个位置观察和思考问题,往往难以看到事物的全貌,也难以得到全面准确的方案或答案。而转换一个位置和角度,则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得到解决问题的另一方案或答案。人们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也包含这层意思。

立体思维,是指从各个不同角度全面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现代战争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等,结构复杂,因素繁多,都具有立体性和多层次性。只有运用立体思维方式,才能确立科学可行的战略及对策。

换位思维与立体思维,都是现代社会极其重要的逻辑思维方式。如果在换位思维和立体思维中,观察、思考和研究的是新生事物,提出的是创新性战略和对策,或得到的是创造性发明成果,那么,这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新思维方式。

实证例说:为什么一部分地区总是富不起来

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大地上,同是一块天,同是一块地,同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同是谁都可以先富起来的一个大政策,但在同一个国家,却有西部与东部的巨大差距。就是在同一个省,不同的地区也有较大的差距。例如,2001年,山东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威海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5 380元,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菏泽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2617元,两地差距为9. 1∶1.由此也就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为什么一部分地区老是富不起来?

对此问题,有一个常规定位思维方式的回答,就是威海地处黄金海岸,而菏泽是大平原,所以威海就富,菏泽就穷。其实,这种说法似是而非,而且很不全面,也很不准确。因为改革开放前,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威海也靠海,菏泽也是大平原,但那时威海为什么没有靠黄金海岸富起来?而菏泽为什么也没有因为大平原穷起来?而且,那时多是海边穷,而平原富。应当说,资源只是致富或致穷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原因。对此,应当进行换位思维和立体思维,才能找到全面的答案。

一是从历史的原因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粮棉油抓得最紧,统得最死。平原地区以种粮棉油为主,对国家的贡献大,但自己的利益损失也最多。沿海地区渔副业较多,国家管得较松,统得较少,所以沿海地区也就在政策缝隙中找到较多的致富门路。这是资源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政策方面的原因。

二是从现实的原因来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受益最大的是平原地区。粮食产量从改革开放前的亩产百斤增加到后来的数百斤,甚至近千斤。棉花、油料作物亩产也大幅度上升。因此,平原地区温饱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很多人由此产生了“知足常乐”的思想,缺乏竞争进取的再创业精神。应当说,这是相当一部分平原地区后来经济发展缓慢,导致地区性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从人们的思维状态来说,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度较大,思想活跃,接触国外新事物较多。而内陆平原地区对外开放度较小,地域较封闭,对外交流较少。相比之下,这也是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中造成沿海与内地经济富裕程度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从传统文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来说,山东省内陆地区是齐鲁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对山东内陆地区的影响,要比沿海地区多一些或大一些。而儒家文化最大的弊端则是封闭和守旧。这种封闭和守旧的传统文化,在农业文明时期,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但在工业文明时期,就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文化障碍。因此,传统文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也是造成地区间经济差别和富裕程度差别的重要原因。

五是从国家的投资政策来说,改革开放前,山东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投资比例是10∶1.改革开放后,虽然有所调整,但仍是4∶1的差距。因此,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差别及富裕程度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的倾斜性投资政策所造成的。

从这种换位后的立体思维中,我们发现了东西部经济差别及富裕程度差别的全部原因或大部分原因。因此,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战略及对策,实现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各地区人民群众逐渐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