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的革命:走进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
10535800000093

第93章 规范思维与实证思维

规范思维,是指侧重于研究和回答事物究竟应当怎样运动,或事物究竟应当是怎样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以理性思维为特点的逻辑思维方式,侧重于研究和回答事物应当是怎样,并要求现实事物按这种规范要求来调整或实现。如在我国经济理论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多是运用这一思维方式。

实证思维,是指侧重于研究和回答事物究竟是怎样运动或事物究竟是怎样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以务实思维为特点的逻辑思维方式,侧重于研究回答事物的实际运动状态,并由此做出评价和选择。如在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中,多是运用这一思维方式。

规范思维与实证思维,各有特点利弊。规范思维能够给人们理性答案,但缺乏实践分析及依据;实证思维能够描述和分析现实问题,但缺乏理性分析及依据。因此,应当把两种思维方式结合起来,长短互补,既给人以明确的理性启示,又给人以具体的实际感受。本书的体例及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两种思维方式的交互运用。

实证例说:按劳分配与“多劳多赔”

在我国政治经济学对按劳分配的研究中,按照规范思维方式所得出的理性结论,按劳分配就是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生活消费品的分配方式。这种规范化的理性结论,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或者说是天然合理的。然而,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究竟用什么尺度来评价和衡量,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按劳分配究竟是怎样进行分配的,或究竟存在什么问题,而规范的理性结论则是难以回答的。有一位县委书记,曾经向我提出过一个关于按劳分配的疑难问题:他所领导的那个县,全县农民的每日平均劳动工值是1角5分钱。而一个劳动力每天只吃粮食,不吃菜,也不管家中妻子老小的衣食问题,每天也得花3角钱。这岂不是干一天活赔1角5分钱,干两天活赔3角钱,不干就不赔嘛!这样,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及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就在实际上变成了“多劳多赔”、“少劳少赔”和“不劳不赔”了吗?!

由此可见,传统的规范性理论思维的结论,已经无法回答这个严肃的现实问题。而实证思维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农业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效益研究,就会发现这是在农业生产力受到损伤和破坏,整个农业生产经营处在亏损状态时,必然在分配形式上表现为“多劳多赔”、“少劳少赔”和“不劳不赔”。后来,正是我的实证思维方式所得出的结论和说法,使这位县委书记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他说:“我十多年百思不得其解的老大难问题,让你用几句话就给解决了!”我也由此感觉到实证思维的重要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