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的革命:走进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
10535800000060

第60章 立异思维与标新思维

标新立异,这是人所共知的一个名词。在传统习惯和见解中,也是被当作有所贬义的名词来运用的。而把立异与标新当作一种创新思维方式,则是我本人的创造,而且也是符合新旧事物交替规律和科学思维规律的创新思维方式。

立异思维,是指与传统事物或理念有差异的思维方式。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也是千变万化的,而人的思维也是不尽相同的。立异思维在同中见异,如同鹤立鸡群,但可探索事物的另一个未知的侧面,通过立异发现和催发新生事物的到来或成长,所以,它是创新思维的特别重要的思维方式。

标新思维,是在立异思维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探索与论证,确认和倡导新事物或新理念的思维方式。如果说不破不立的话,那么立异是立中有破,标新是破中有立。标新思维遵循事物发展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确认新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催发新事物的到来和成长,所以,它更是创新思维的特别重要的思维方式。在事物的发展中,不仅是不破不立,而且还是不立不破。从这个意义上说,立异与标新思维方式,实质上也是破旧与立新思维方式,或者叫做推陈与出新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中国人本来早有这种思想意识和理念,只是没有把它们变成创新思维的科学思维方式而已。而且,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把它们当成歪理邪说的思维来对待的。

实证例说:从“两个等式”向“两个不等式”的转变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有两个传统的“理论等式”,像双臂上的枷锁一样,束缚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是“两个等式”的理论,把社会主义经济变成了“票证经济”和“短缺经济”。

邓小平总结了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在经济学家们长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立异与标新的创新思维方式,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两个不等式”的理论。“两个不等式”的理论新命题,彻底打破了“两个等式”的理论枷锁,使中国人终于下定决心,由习惯已久的计划经济运行轨道转入到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正是由于立异与标新思维方式的选择运用,以及相关思维理论的提出和确立,才使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了由“短缺经济”向“余量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