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的革命:走进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
10535800000046

第46章 质疑思辨能力

质疑思辨能力,是指人对现存事物敢于和善于提出疑问,并能对传统理念进行辩争的能力。有了质疑思辨能力,才有可能进行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等创新活动。因此,质疑思辨能力,也是创新思维的基本能力。学问,顾名思义,有学有问。如果只有学,而没有问,就很难有自己的真学问。古人曰,于无疑处有疑方为进矣。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矣。换言之,如果人们对原有的事物没有任何疑问,整个人类世界也就停滞不前了。

在天体科学的发展中,如果对地球中心说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太阳中心说;如果没有对太阳中心说的疑问,也就不会有宇宙无中心说的理论创新;在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如果没有对原有科学技术的质疑,就不可能有新技术的出现,从而也就不可能有平均5年左右的更新周期;在各类工业品的生产中,如果没有对原有产品的质疑,就不可能有产品的推陈出新和更新换代。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如果没有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文化大革命”的疑问,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也不会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发展;如果没有对计划经济的疑问,就不会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生产力的新解放。

质疑,首先要敢于质疑,对任何权威也不能搞“凡是”,为探求真理而不惧任何风险;其次,要善于质疑,也就是善于发现不合时宜的旧事物和旧理念,对不合时宜的旧事物和旧理念进行质疑,而不是对合乎时宜的事物和理念的质疑;再者,质疑要有认真思考和调查研究;最后,质疑要有辩理,即有根、有据、有理论、有逻辑。

实证例说:中国是劳动力短缺的国家

如果有人看到这样一个命题:“中国是劳动力短缺的国家”,一定会笑掉了大牙,认为这是一个愚人节所开的玩笑。其实,这个命题,是由一位年轻的经济学家提出的,而且,我也赞成这个命题。

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和理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很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却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中国的劳动力是严重过剩的。这似乎已经是一个天然合理的结论,从而也是不可置疑的结论。

但是,如果说一个国家人口多,而平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较少,就是劳动力过剩的原因的话,那么,日本、韩国、新加坡,还有欧洲的一些小国,它们的人口密度要比中国高得多,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也相对较少。例如,中国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30人,韩国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138人,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要比中国少得多。1961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有82美元,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然而,到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达到7466美元,比1961年增长了90倍,创造了亚洲奇迹。荷兰、中国的台湾地区和香港,人口密度也居世界之首,而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什么却没有发生像中国大陆这样的劳动力过剩呢?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调控上来说,中国只注重大企业的发展,而轻视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小企业多达1000万个以上,2/3的就业机会都是由不超过20人的小企业创造的。在香港这个只有60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私人中小企业公司就多达47万家,平均10多个人就有一个小企业,每天平均有160家新企业公司建立。总之,在经济发达国家的地区,是人人创业,人人“造饭碗”,而多数中国人却是等着国家或大企业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应当说,这是中国劳动力过剩的重要原因。

从个人的素质来说,由本书第四章所分析的中国人的创新思维冷却数百年的原因,致使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在就业与创业问题上,只想在别人创建的企业中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而很少想到自己是否也有创建一个企业的能力和机会。近年来亿万农民涌进城市当打工崽和打工妹,就是最现实的例证。就是每年毕业的百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其中包括研究生和博士生,其绝大部分人都是捧着金边毕业文凭,希望、恳求甚至是乞求别人给自己一个就业机会,而很少有人自己去创建一个事业或企业,也给别人创造就业机会。总之,中国比许多国家人口密度小,自然资源平均占有量也不低于他们,所以,就业率较低,是因为绝大部分中国人只想就业,不想创业,只想给别人当雇员,而不想自己当老板。应当说,这是中国劳动力剩余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中国人启动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像其他经济发达国家那样,每10个人左右就平均有一个小企业,那么,中国就不再是劳动力过剩,而是劳动力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