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10533800000031

第31章 急性肠炎、痢疾、肠伤寒中医病名胃肠湿热证

症状

胃肠湿热证。主要表现为身热汗出、腹痛腹泻、排泄物有恶臭,肛门灼热。或见微恶风寒,胸脘烦热,口干口渴,喘急气息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数。本方是治疗热泻、热痢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由于湿热蕴阻于肠腑,肠道上下传导及分泌清浊功能失常,导致水谷清浊不分,合而下行成为腹泻。本病属于湿热之邪为患,所以伴有周身热,泻下之物多为黄褐色,气味臭秽,或者泻下急迫,呈现水注样。也可同时发生轻微的恶寒。湿热侵扰于体内,可见胸脘烦热,热邪久客则阴津伤,可见口干口渴。同时里热蒸腾而汗出。肠腑郁热上迫于肺,则可见喘急之证。但是,这些恶寒汗出喘急等症状并非本症的必见证,至于舌苔黄腻、脉数等表现均为湿热旺盛于内的表现。

肠道湿热内蕴也是痢疾的常见病因。痢疾临床以里急后重、便下脓血为主要特征,但是中医学理论中,对痢疾的辨证一般认为属于饮食积滞与湿热之邪互相纠结于肠道脏腑,所以诊断及治疗方法与本证可有不同之处,详细可以参考其他脏腑消化系统用方。

【用方】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方剂说明

清湿热,安肠腑。

适用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

组成

葛根15g,甘草3g,黄芩9g,黄连6g。

歌曰: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化肠热保安康。

配伍说明

本方证是因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里热偏盛之象。表未解而里热炽,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以苦寒之黄连、黄芩为臣,清热燥湿,厚肠止痢。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本方佐使。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热利自愈。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本方功能解表清里,然从药物配伍作用来看,显然以清里热为主,正如尤怡所云:“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由于葛根能清热升阳止痢,汪昂称之“为治泻主药”,故本方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葛根具有能解热同时缓解平滑肌的痉挛状态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胃液以及胆汁等消化道分泌物的分泌量,一定程度上改善胃肠功能。黄芩和黄连都具有广谱抗菌功能,合用后对一些肠道致病菌群尤为有效。甘草除了能发挥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外,也可以抗炎抗过敏。整个配方能对肠道炎症类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是有其药理基础支持的。

方剂制备

全部4味药,用水约1600毫升,先煎葛根,煮至药汁约剩余3/4时加入其他3味药材,煮至剩余400毫升左右,滤去药渣,分两次温服。

使用注意

本症主要标志性症状是腹泻,然而腹泻有很多种原因,表现不一,如果不是由于肠道湿热导致的腹泻,切不可使用本方。即使已经判明属于肠道湿热导致的腹泻,仍然需要分别是否兼有气滞、血瘀、积滞等情况,如有,则单用本方的效果一般并不理想,需要另外搭配能够理气、化瘀、消积的方剂药物。

临症加减

1.湿热与积滞互结于肠道的痢疾,去葛根,加芍药、大黄、槟榔、当归、木香、肉桂以清湿热,行气血,导积滞。

2.湿热痢疾日久,去葛根、黄连,加芍药、大枣成黄芩汤以清热止痢。

3.痢疾兼呕吐,加姜半夏以降逆止呕。

4.痢疾兼见食积难消,加山楂、神曲以消食。

5.痢疾而腹痛难忍者,加木香、芍药行气止痛。

6.兼有肺热咳嗽喘急的,加桑白皮、杏仁、贝母、枇杷叶等清肺化痰,或可与麻杏石甘汤合用。

典型案例

马某,男,70岁,前日饮食不慎,突然腹痛泄泻,一日4~5次,腹痛即须如厕,便后有下坠感,微觉恶寒发热,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象弦数。患者年已七旬,脾胃本弱,饮食不洁,再受外感,则发寒热腹泻。水谷不分,病出中焦,脉象弦数,内蕴有热,处方:酒黄芩6g,苍术炭6g,血余炭(炒车前子10g同布包)6g,酒黄连5g,白术炭6g,煨葛根10g,焦内金10g,炙草梢3g,白通草5g,焦薏仁15g,炒香豉10g,赤小豆10g,赤茯苓1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