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人才素质论
10522600000030

第30章 办事能力

办事能力是一个人工作能力素质的综合表现形式。办事能力,代表着个人的为人形象。同时,办事能力,也是上级考察下级的一个窗口。上级对下级的能力的考察,往往采取以小见大、窥豹一斑的方式。有洞察力的上级,往往能够通过一个人在一件具体的工作中的办事能力的观察,准确地判断这个人的潜在的能力素质,从而对其整个工作能力作出评价。

成功的办事能力包括强烈的责任心、事前的计划性、及时与主管领导沟通情况、克服突发的困难、保证结果的圆满、事后进行的总结。只有全面把握这些环节,才能掌握办事成功的规律,培育和形成较好的办事能力。

(1)强烈的责任心是办事成功的保证,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没有强烈的责任心,是不可能办好任何事情的。责任心是办事能力的原动力,也是办事成功的保证。反过来说,一件事情没有办好,人们一般也要追究到责任心的问题。

办事的强烈的责任心,就是对所承担的事务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全面安排,前后衔接,有始有终,把办事过程之中的所有环节和要点考虑完备,落实到位,确保所办事务万无一失。在办事过程中,办事者都应该处于高度负责的状态,把自己的精力和兴奋中心放在所办事务上,使思想上处于全天候的值班状态。这种精神状态,就是以要办的公务为己任。有了这样的精神,就必然产生智慧,避免失误,最终把事情办好。

在生活中,我就遇到不少人因为责任心不强最终导致办事出现差错的情况。某单位的办事人员到火车站接外地来的专家,在提前到达车站之后,自己在汽车内放下座椅,躺着睡着了。专家下车后在车站苦等了好几个小时。还有一个单位的两个办事人员到一所大学门口接专家,结果专家在他们面前来回走过了几次,他们却无动于衷。后来专家询问他们是否是来接人的,他们竟然矢口否认是来接这位专家的。最后专家坚持与其单位的负责人打通电话,他们才承认是来接这位专家的,原因就是他们出发前把这位专家的名字记错了。还有一个单位的办事人员,到车站去接专家,结果没有找到合适的车,耽误了很长时间,也不和专家取得联系说明情况,使得这位第一次到该地的专家在车站晕头转向,莫名其妙,心中没了着落。这些办事人员的责任心,就不能说是强的,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办事,就不可能办好。

(2)加强计划性是办事成功的先导

计划是在工作和行动之前所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计划是决策和目的的展开和具体化。办任何事情,都需要事前的计划,这是办事的必要环节。加强计划性,是减少盲目性、增进科学性的保证。

无论办什么事情,人们都要在事前先考虑一下,想一想,怎么样才能办好这件事。这就是办事的计划性。这种计划性的思考主要考虑以下一些内容:做事的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更加合理,更加具有成功的可能;目前所做的事情与同时发生的工作和其他事务是什么关系,应该避免哪些干扰和交叉;做好这件事情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怎样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在整个过程之中需要什么人的帮助和支持,这些帮助和支持的可靠程度如何;怎样才能圆满完成这件事情的全部内容,还会有什么漏洞等等。然后形成一个办事的初步方案,这个计划的过程就算完成了。

俗话说,有备无患。计划就是事前的准备工作。“备”的内容就是在办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及其后果的“患”。做好计划就能够避免不好的结果发生。这种计划性的准备包括设计办事局面、组织相应的资源、考核目标的功效、避免可能的弱点。

所办事务的涉及范围,动员几个方面的力量,具体包括哪些要点,都属于办事局面设计的范畴。

组织资源就更加关键,应该把所有需要的人力、物力、协作关系、信息传递都考虑清楚,调动充分的资源,作为办事成功的保证。

在计划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把办事实际要达到的目标进行进一步的斟酌。目标应该确定在“跳起来能够够得着的地方”。这是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的名言。这个高度是最合适的高度,既能够提升团体的工作水平,又防止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而落空。

避免可能的弱点,就更加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说,办事成功与否,就是取决于能不能把可能遇到的弱点和薄弱环节估计清楚,并加以避免。消灭了思考之中的弱点和薄弱环节,就是避免了办事失败的可能,同时也就保证了办事的成功。

(3)与主管者及时沟通信息

任何办事过程都是多变的、动态的,需要及时调整原有的程序和内容才能保证办事的成功。因此及时地与主管领导和负责人沟通信息,上下通气,信息交流,才能及时调整办事的程序,保持合理的进展态势,保证办事的成功。不能等到事务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才向主管者报告,那时已经失去了挽回的机遇和价值。在信息沟通如此方便的今天,及时与主管者沟通,更是没有理由可以拒绝的一个办事要求。

办事者与主管者信息沟通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主管者是把握全局的,也是掌握各方面信息的中枢。及时地与主管者沟通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新的信息和新的指导;可以省却已经过时的部分和要求,避免做无用功,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必要的环节;可以更好地和其他方面的工作协作配合,理顺各种矛盾;可以借助主管者的智慧和参考。如果等到问题成了堆,等到束手无策,等到成为一盘死棋,再与主管者沟通,那么事务的回旋余地就失去了,失败已经成为定局了,得到的只能是责备和批评。及时地在过程之中与主管者沟通信息,能够防止发生自己遭遇不能克服的困难,能够及时地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挽救局面,做到防患于未然。

(4)具有克服突发困难的应变能力

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来说,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也是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的过程。各种特殊矛盾的交叉和碰撞,在办事的过程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突发情况、突发危机、突发困难,对工作和事务构成威胁。这就需要培育克服突发困难的应变能力,善于应对和化解各种矛盾。这是办事能力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克服突发情况的能力无非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知难而退,另辟蹊径。突发困难的出现,一般是因为出现了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这些困难往往不是简单的某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而是触到了问题的根子和痼疾部分。如果不是短期或立即能解决的问题,就应该知难而退,采取灵活的战略,在其他方面寻找突破的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取得与原计划相一致的结果。切忌一意孤行,不顾现实,陷人不可扭转的境地。原香港总督麦里浩在领导“廉政风暴”中,及时调整政策,平息警察队伍的暴乱倾向,即是一个生动的实例。香港廉政风暴的初期,群众性的揭发和官方对腐败案件的侦破,集中在警察队伍的腐败问题上。随着警察头子柏英被抓捕归案,香港反腐败的热情急剧高涨,一批批的警察腐败案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某些自觉问题严重的警察纷纷自杀。这引起了警官队伍的不安,他们自行组织了五千人的武装游行,抗议对警察的压力,构成对香港廉政风暴的巨大威胁。这样的问题不是强硬坚持就能够奏效的。因此,麦里浩总督采取了灵活的让步的政策,宣布以往没有暴露出来的腐败案件一律不查了。警察安定了,廉政风暴顺利深入进展,取得胜利。在廉政风暴过后,麦里浩回过头来,辞退了在廉政风暴期间所有起哄闹事的警官。这种办法保证了廉政风暴的顺利进行,获得了成功。如果当时不是知难而退,势必与警察形成严重的对立,落得一个鱼死网破的结局。麦里浩的做法和成就,赢得了世代香港人的称赞。

知难而进,锐意突破。在办事过程之中出现的突发困难,有时是人为的因素引起的,有的本身就是因为主持者自己态度不够坚决而引发的。遇到这样的困难,能否取得胜利或顺利发展往往取决于能否再坚持一下。在这种时候,就应该顶住压力,迎着困难,意志坚定,锐意突破,信心百倍地排除万难,争取胜利。但是,这种选择的根据一定要有足够的把握,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到胜券在握。

辩证分析,物极必反。常言道:“火烧旺运,大难兴邦”。许多突发的灾难性的事件,如果辩证地分析,采取正确的办法,就能够引出积极的结果。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在办事过程之中遭遇突发的灾难性事件的时候,就要向着最坏处着想,向着最好处努力。在这种时候,最好的心态就是将计就计,顺水推舟,利用突发事件提供的各种可能条件,推动事务的运作向好的方面转化。

冷静判断,谨慎行为。在遭遇任何突发性的事件冲击时,首先要立即思考和分析产生这种事件的原因,切忌头脑混乱,手忙脚乱。所谓冷静判断,就是处惊不乱‘勇于承担责任,按压住各种连锁式的内外矛盾,找出矛盾的根源,最终做到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对策。所谓谨慎行为’就是不要推诿责任,不要怨天尤人,不要乱下结论,不能再乱上加乱。这样就能够控制住局面,逐渐转化矛盾,变被动为主动。1995年7月,我和许多同志在河南洛阳参加某学术会时,就曾经遇到一个突发事件。晚饭后,我们到伊川河边散步,因为天热,大家一致要在岸边的瓜摊上买西瓜吃。于是大家买了几个西瓜,吃了个痛快。没想到,我们吃完西瓜,刚离开瓜摊不远,我们之中负责携带经费的同志突然大惊失色地喊:“坏了!我的装着大家经费的小皮包丢了!”我们一行九人的经费全在那个小皮包里,如果这个皮包丢了,我们都将陷入进退维谷、极端困难的境地。我们没有追究这个具体负责保管经费的同志的责任,而是团结一致地分析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皮包就丢在吃西瓜的现场。但是来到现场,卖西瓜的两个妇女已经把现场收拾干净,并说没有发现什么皮包。有人跟卖西瓜的人讲道理,争取让她们交出这个皮包。但由于卖瓜的人态度十分生硬,双方辩论良久也没有结果。当时我站在一旁做了几个分析:第一,这个地方没有其他人来过,皮包肯定遗落在这个地方;第二,卖瓜的人越是一口回绝,越是证明她们难脱干系,卖瓜的人不怕我们到他们的瓜棚里搜,竟然还和我们打赌,这说明皮包没有放在棚子里面;第三,卖瓜者如果藏匿了这个皮包,图的是里面的金钱,所以他们不会把这个皮包扔进河中或做其他形式的销毁;第四,这个皮包应该在棚子外边,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可能转移很远。最后,在大家与卖瓜的人争吵的同时,我瞄准了瓜棚后面堆放纸箱柴草之类东西的垃圾堆。我冲到那里,拨开杂草,清理下面的箱子,待清理到第三个纸箱子,我眼前一亮,那个小皮包就在我的眼下。翻开一检査,经费都在,一切安然无恙。这场争吵不了了之。大家都以一种神奇的目光看着我,我说这是我认真分析的结果。如果不是冷静分析,恐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开动机器,寻找出路。在突发事件面前,最重要的是开动机器,积极思考,在避免最不应该出现的结果的同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对此,我有一次有趣的经历。一次,我应邀到山东中部的B市讲课。按照预定计划,我应该在讲完课后,乘当天晚土十点的火车前往烟台,参加第二天在那里举行的研究生班开班典礼。晚上,B市负责到车站去送站的人出发晚了,我便错过了火车。办事者就将错就错,买了车票,把我送上了开往威海的火车,并说只要到烟台下车就可以了,不必一直坐到威海。上车之后,经列车员讲解,我才知道坐错了列车。原来胶东的铁路到达桃村就分叉了,向东北方向去烟台,向东南方向去威海。去威海根本不路过烟台。情况紧急,我立即给B市方面挂通电话,让他们通知烟台方面,次日早晨不要到车站接我,告知他们我被误送到威海去了。另一方面,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开班典礼,我决定第二天早上一下火车就乘出租车到长途汽车站,坐最早班的长途车去烟台。我又想到,如果没有合适的长途车,就乘出租车去烟台,以保证不耽误参加开班典礼。事实证明,这个方案是可行的。并且第二天早上我下车之后,烟台的车竟然已连夜赶到威海来接我。这样,计划圆满完成,我按照最坏的可能性所做的应对方案,在烟台这些高素质的干部面前,显得没有必要了。作为有备无患性质的那些方案,虽然没有派上用场,但那种在办事过程之中积极思考的精神状态是完全必要的。

(5)保证办事效果的圆满

办事的目的就是保证事务的重点内容能够完全实现。解决任何问题都要抓住重点。办事也是这样,只要把事务的重点环节解决好,即使其他方面不是很理想,也可以说是基本成功了。这就要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环节,保证核心内容的解决。所谓办事要掌握轻重缓急,就是要抓住、抓准事务的重点内容。这是最要紧的。办事能力主要追求的就是办事效果。而事务的重点就是衡量办事效果的主体。因此,办事,首先要抓住重点,进行突破,引领事务发展的关键。

为了办事的圆满,也要保证事务的次要方面的解决。这是锦上添花的工作。

有主有次,主次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就能够显示办事能力的高超。

同时,办事还要重视服务对象、当事者的感受。现在,到处都讲究“人性化”的服务。有些事情,从原则上来说,可能是无可挑剔的,但从人情的角度,如果不合乎习惯,办事也会显得不够成功。比如,学术会主要是把会议开好,内容组织好,交流好,这是核心和重点。但是,与之相关的附属性的事务也要组织好,才能显得完美。比如,在成功的学术交流之后,看一场文艺节目演出,组织一次短时间的旅游或参观,使活动丰富多彩,与会者气色调整得好,就能够增进与会者的满意度。把这些附属性的工作做好,更能够使得他们感到这次会非常成功。

(6)不断进行办事经验的总结

善于总结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表现,也是人们办事能力不断提升的途径。毛泽东同志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聪明的人在每一次事务办完之后,都会做简要的反思和总结,了解其中的优点和不足。这样的人就会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办事能力,获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这里所说的总结,不是指简单的书面总结,不是指给领导人看的总结,不是应付差事的总结,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体验,是对工作负责的一种自我反省,是为了继续把事情办好的一种上进心的体现。实际上,原来素质水平基本相同的人们之所以逐渐拉开距离,主要的原因就是有的人善于总结,有的人故步自封。

从这个意义上说,总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