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人才素质论
10522600000029

第29章 组织管理能力

成功的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简单地说,组织能力要求严密。在用人、协调、检查、示范等方面,都要严密。管理能力要求具有实效,管理措施要到位,要体现求实、减政、一律、公正。具体地说,人才组织管理能力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能力的基本要求

组织能力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标任务和决策要求,进行统筹安排和协调,整合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形成有效运作的整体团队的力量,完成预定的目标的能力。

组织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组织设计、组建团队的能力。

组织设计首先要根据任务的需要和目标,确定运作系统的合理的部门职能,然后进行适当的人员搭配,形成一个有效运作的团队力量。这个设计要求严密,不能留下漏洞和缺口,不能使工作系统内的各个部门和工作运作的各个方面互相冲突。

部门功能应该全面,包括具有决策能力的主体明确,信息反馈及时、快捷,咨询参谋科学、有效,实施措施有力、可行,评估体系客观得当,监督检查认真负责。任何组织系统和工作系统,各个环节只有具备这样的功能,才能有效运转,才能有一个严密而有效的运作整体,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达到预定的目标。实际上,这是对人才的严密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对一个人的责任心的考验。

在整体设计方面,经常会出现组织者不能严密实行组织职能的现象。一个身在其位的决策者,似乎考虑很周到,事无巨细,结果一旦运作起来,漏洞百出,顾此失彼,总是突然想到还有更加主要的环节没有考虑到,总是陷于匆匆忙忙、疲于应付的困难境地。实际上,这样的组织者主要是在设计的时候不能大处着眼,不能通观全局,显示了主观上思维能力的低下。

在人员搭配方面,经常会出现组织者用人不当的情况。如果说一份工作就是一盘棋,那么这个棋盘上的任何一颗棋子都是必要的,关键是把各个棋子安排得恰如其分,十分得当。在组织者方面,安排人要做到人尽其才;而被安排的人才本身,要称职负责。如果安排不识几个大字的人做宣传工作,安排只知道顺从听话而没有任何业务能力的人负责理论工作,安排办事效率很低、头脑不清醒的人处理事务工作,安排自身随随便便的人做思想工作,都是用人不当的。这样的人力资源搭配,只能带来工作的混乱和失败。

只有组织设计严密,人力搭配得当,才能形成一个有效运转的团队。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是完成任何任务的组织保证。

第二,总揽全局、协调运作的能力。

总揽全局的能力就是组织者在完成一定的任务和工作的过程之中,始终把握目标实现的情况、进度和趋势,确定为工作的重点。成功的组织者应该是在把握全局的前提下,全面推进工作的进展。从宏观上说,和谐社会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就是这种总揽全局的组织思想的体现。只有总揽全局,才能防止出现重大失误,才能防止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才能防止片面性的单项突击,才能防止出现所谓“政绩工程”,才能防止工作出现重大疏漏。

从运作和操作层面上讲,总揽全局,就是发现不平衡,不断进行协调运作,维护和谐发展的健康局面。作为行政能力本质的组织能力,对于那些实践证明存在弱点的地方,出现与决策的预期效果不符合的现象,就要及时找到原因、总结经验、采取措施、进行协调。有时需要调整目标的高低,有时需要调整人员的搭配,有时需要调整发展的格局。那种企图一劳永逸、固定不变的组织设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坚持那样做,只能证明组织者的固执和愚昧。有一个大学的教务部门,以教学组织者的权力作出一项决定,从今以后,每一个学期的所有的课程在哪个教室进行,由哪个老师上课,什么时间上课,都要固定下来,并且要永远这样延续下去,任何人不许做任何改动。有的教师因出国不能履行任课任务,这个教务部门竟然坚持不许换人替代,不许改变原有规定,不顾已经发生的变故,坚持要求按照原定计划、由原定教师授课。这种固执死板的程度简直到了专横的地步。这种僵化固执的组织者,美其名曰,这叫做全校一盘棋。试问,这难道不是地地道道的一盘死棋吗?如果世界上存在着一劳永逸的组织程序,还要活着的人才何用?这样的组织者,根本不懂得总揽全局、协调运作能力的意义。

第三,监督检查、灵活应变的能力。

任何组织持续开始运作以后,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预定的程序运作。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这也是系统论的追求者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系统状态的原因所在。一旦运作程序启动,总会有新的情况发生,总会有预想不到的变化出现,这就是监督检查、灵活应变能力的意义所在。在运作的过程中,不断地监督检查实际执行的情况,如果发现偏差和失误,就要调查研究,找出原因,采取有力的措施,使过程重新回到健康运作的轨道。

如果说监督检查是按照目标推进的正面的力量,那么灵活的应变能力就是蕴涵着创新性的必要措施。这也是组织者的适应性的表现。流水不腐,在不断运作之中灵活应变,就能够不断增加组织者的能力,保持组织者旺盛的生命力。

(2)管理能力的基本要求

管理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也是一门科学。如果说生产管理具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重属性的话,那么一般的管理也具有类似的两重属性。

既有属于与现代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性的要求,也有体现不同的阶级和社会制度的不同风格和做法。在管理领域,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定性原则,体现人民民主的社会制度。

管理要体现民主参与的原则。无论什么种类的管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范围内,都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管理原则,这就是公民参与管理,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管理只有为公民的参与创造条件,促进公民在管理中发挥才华,听取公民意见,接受民主监督,才能有真正的有效管理。

管理要体现人性关怀的原则。社会主义的事业、企业单位,为实行伦理领域的人性关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资本主义制度下把人当成变相的机器的做法,在社会主义国家不应该再出现。在当代,连资本主义的一些管理者,也开始使用形式上的人性关怀的手段。在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中出现了许多为了牟取利益而违背人性关怀的现象。一些管理者和经营者,为了牟取超额利润,竟然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狂热,视工人为机器,视工人为自己任意支配的雇用者,这与社会主义原则是格格不入的,与当代社会的管理潮流也是格格不入的。这就更加需要强调管理的人性关怀。高明的管理者,就比较注重工人劳动环境的人性化,对工人和雇员体现人性关怀。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管理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使人们的行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人对所管的一定工作完全负责。这就包括工作责任制和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奖惩制两个方面。只有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不断提升管理的水平,才能便于遵循,才能真正达到管理的效果。到美国社会生活的某些中国人,一个突出的体会就是在那个社会之中,比较容易适应,因为它的规范比较简单明确,只要遵守了那些必要的规范,一般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虽然美国社会的华裔人口的地位不可能提高到参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活动中心的位置,但维持一个低等级的社会地位,求得安全,过上一个在物质方面比较殷实的生活还是可以争取到的。而我们的国家在这一方面就比较薄弱。我们的规范性的东西还比较少,人为的东西和凭着感情灵活掌握的东西太多,即使是原则和规范,也有不同的实际效果。有人发明了“潜规则的效应”,在社会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公开颁布的规则,而是另外一套起作用的、不好说出口的、潜在的规则。这实际上就是无规则的现象。所以,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十分迫切,同时使得规章制度真正运作起来,更是实质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