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际交往的意义
人们的社会交往就是人际交往。一切人才都处于一定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之中。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的接触,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广义的人际交往是人的社会性形成的前提条件,也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人际交往的最主要内容是围绕生产活动展开的。
人际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主体参与交往的途径来说,有面对面的交往、文字书信交往、电话交往、互联网交往。从参与交往的内容来说,有工作或公务交往、社会生活交往。从参与交往的主体身份来说,有同志之间的交往、朋友之间的交往、恋人之间的交往、同学之间的交往、同事之间的交往、同行之间的交往、上下级之间的交往、异性之间的交往、同性之间的交往、代际之间的交往、消费者与商业服务业人士的交往、企业经营者与客户的交往等。各种不同的交往形式,要求的具体方式的特点也不尽相同。这里只能从一般的原则进行论述。
人际交往的双方是互为主体的。在一定的过程之中,个人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交往。因此,人际交往活动的突出特点就是人们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就是人们自身发展的主动力。
人际交往对于人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人际交往能够使人得到自我认识和判断的借鉴和参考。人们往往是通过在人际交往之中认识自我的。个人做出决策和判断、认识和结论,也往往需要在人际交往之中借鉴他人的看法和体验、经验和判断,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所以,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之中,人们形成了对社会交往的迫切需求。人们都追求人际交往的权利和机会。一个人被剥夺人际交往的条件,实际上就被剥夺了自由。人们的人际交往关系的正常状态,往往是人们保持平衡心态的重要条件。人们许多决策和结论,在人际交往之中得到强化和认定。人们许多认识上的差错,也能够在人际交往之中得到纠正和消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孤独感,也能够在人际交往之中得到化解。人们对人际交往的需求,宛如鱼和水的关系。
其次,人际交往能够使人扩大视野,认识外部世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更好地适应环境。人们在人际交往之中能够得到丰富的信息,帮助认识外界世界,开阔视野,具有更加宽阔的眼光。同时,在人际交往之中进行复杂的比较和参考,能够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使得自己更加成熟地处理与自身相关的事务。
最后,人际交往能够促进人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一个始于青少年,而贯彻终身的事情。对于青年人来说,人际交往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初始的社会化;对于广大成年人世界来说,人际交往能够帮助实现再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是不断发变化的,人们对社会的适应和改造也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过程。人际交往就能够帮助人们加快实现这样的过程。
(2)人际交往能力的体现
怎样妥当而有效地与工作范围内的人们进行协调和沟通,取决于人才社会交往的能力。社会交往或人际交往的能力,就是适应各种社会角色的要求,按照社会交往的规范,接触各界人士的能力。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保持良好的形象,不卑不亢,注重自我修养,具有人格的吸引力。无论什么身份的人,谁都不喜欢那种不平等的交往,谁都不喜欢与口碑不好的人交往。这就要求,在风格上,应该是从容不迫,不卑不亢,谦和善意,威严含蓄。在行为的本质上,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出言过其实之举,不做说谎吹嘘之事。在交往的态度上,办事尽心尽力,实事求是,不文过饰非,不推脱责任。这样的人格和特点,就比较容易树立个人的良好形象,在人际交往中占取主动的地位。
第二,尊重对方,求同存异。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不存在完全相同个性的人。
在人际交往之中,就要学会尊重每一种人的个性,学会在不同的意见之中求同存异。在人际交往之中,最需要的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处境考虑,达到理解的目的。为了防止自己盛气凌人,防止简单生硬,防止片面性,要尽量学会聆听,虚心和耐心地听取对方的意见。这样,才能充分理解对方,才能纠正自己的偏见,才能避免把事情办错。即使是具有高超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如能耐心聆听别人的诉说,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启迪,有时甚至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第三,明确目标,推心置腹。人际交往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在交往之中,要把自己的目标和盘托出,并且突出要点,提供对方考虑。同时,要把自己坚持这样的目标的原因和理由陈述清楚,做到推心置腹。这样的交往,就容易获得成功。这样才能保证交往的有效性。
第四,善意说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当代社会风气之下,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失去了接受简单批评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实施说服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提意见,实施批评,首先要使对方信任你的善意,否则,说服工作就会一筹莫展。只有懂得对方的心思,才能说服对方;只有关心和爱护对方的利益,才能使对方接受你的意见。
第五,适当运用幽默。善于运用幽默,往往能够缓解紧张的人际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达到预期的目的。幽默的本质是对社会现实具有最深刻的理解之后的苦笑。但是,幽默本身却因此而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量和感染力量。它是人际交往之中减少冲突和对抗的、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3)时空接近与人际交往
时空因素是人际交往的客观因素。这个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虽然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影响,但却始终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
所谓时空接近,就是指参与某一人际交往过程的人,相互之间空间距离的远近和时间方面接触频率的高低。这两个因素几乎是人们无法完全克服的客观障碍。特别在人际交往个案的初期阶段,时空因素的一些影响更是非同小可,不可忽视。只有那些长期形成密切交往的双方,才能克服来自时空的障碍,保持正常的交往关系。
在空间方面,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上距离越小,双方的地域越是接近,就越是容易进行密切的交往。这是因为,由于空间的接近,彼此容易接触到对方,交往的机会就多,信息沟通就方便,产生误会也容易解除。这样的交往就容易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在大学阶段,一些大学生容易在同班同学之中发展恋爱关系,就与接触频率高的时间因素有关。有一些理工科大学,由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很少见到女生,那里的男生要谈恋爱就没有那么容易,需要跑很远的路到其他学校或地方,才能寻到一个可以选择的对象。有的年轻恋人,一旦一方单独出国几年,就容易放弃原有的恋人关系,除了主观的因素之外,客观原因就在这里。
在时间方面,接触的频率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交往的因素。交往的双方接触的频率越高,就越容易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接触的频率多了,是工作关系,就比较密切;是上下级关系,就比较信任;是业务关系,就比较知底;是恋人关系,就容易升温。
当然,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时空条件对交往的限制,正在被削弱。互联网的出现是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它所创造的全球联通的视频聊天、语音聊天、文字聊天、文件和图像的即时传送,已经把人们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了。手机短信和移动电话,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这些现代工具,帮助人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跨越了交往的时空限制。但是,无论现代技术如何发展,人们最有效的交往还是面对面。任何方式也不能替代这一最理想的交往。所以,注重分析时空因素的影响,仍然是必要的。
(4)个性与人际交往
人的个性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主观因素。要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就要求冲破封闭的个性束缚,扩大交往的视野,不断完善自我的个性。
有利于人际交往的个性搭配很多。
个性特征相似的人,容易产生吸引力。相似性越大,产生的吸引力就越大,就越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这种个性相似性的表现形式,如年龄相同的人、教育水平相同的人、经济状况相近的人、价值观念相似的人、都容易比其他的情况产生密切的交往。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鱼找鱼,虾找虾”,“臭味相投”,虽带有贬义色彩,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人际交往的个性相似性看问题,确实有些道理。
真正的个性相似,还应该体现在共同的人生价值观上,而不是依靠眼前利益的吸引。为眼前利益进行社会交往,是永远不会有真实的、长远的朋友的。在这一点上,宋朝的欧阳修在《朋党论》之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值得借鉴。他认为,从根本上来说,小人是没有朋友的。这是因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可见,以实用主义的庸俗的人格,是没有真正的靠得住的朋友的,也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
个性差异互补的人,也容易产生吸引力。一个有支配欲的人与一个顺从性的人,一个独立性强的人与一个依附性强的人,一个老谋深算的人与一个单纯潇洒的人,一个内向寡言的人与一个外向善谈的人,如果能够看到对方与自己交往的互补性,也容易产生交往的吸引力。
良好的仪表对于交往具有积极的意义。讲究仪表和风度的人,往往能够创造交往初期的强大吸引力。人们在交往之初,由于对自己交往的对象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往往把注视的重点放在一些表面的因素上。因此,外表就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当然,也存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情况,但这不是交往初期就轻易能够发现的。另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外在的美丑的看法不同;面对同样的客观存在条件,产生的交往的吸引力也不可能相同。
有几种人的个性是不利于人际交往的。认知水平低下、自我意识低下的人,情感不稳定的人,疑心较大的人,生性不定的人,性格暴烈的人,喜怒无常的人,“自闭型”性格的人,都是人际交往中极为被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