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糊涂 大智慧
10521900000008

第8章 对小人恭恭敬敬

唐朝名将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卓越将帅。战乱平息后,郭子仪自然位高权重。有一次,郭子仪正在生病,当时正做中丞的卢杞前来拜访。郭子仪听到门人的报告,马上下令左右姬妾都退到的后堂去,他独自接待。卢杞走后,姬妾女侍们又回到病榻前问郭子仪:“许多官员都来探望您的病情,您从来不让我们躲避。卢中丞来了,你为什么就让我们都躲起来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有所不知,这位卢中丞相貌丑陋,生就一张铁青脸,脸型宽短,鼻子扁平,两个鼻子朝天,眼睛小得出奇,时人甚至把他看成是个活鬼。正因为如此,一般的妇女看到他这副尊容都不免要掩口失笑。你们看到他一定会忍不住发笑的。那么他一定会记恨在心,如果此人将来掌权,我们的家族就要遭殃了。”姬妾女侍和家人听了郭子仪的话,议论说:“郭将军是当朝第一名臣,唐朝大半个天下都是将军给皇上打下来的,怎么做事这样畏手畏脚?害怕一个中丞,传出去会令朝中大臣笑话的。再说了,这样丑陋的人能掌权吗?就算掌权也不一定就会是个小人,因为笑他一笑就会导致整个家族遭殃啊?郭将军真是老了,糊里糊涂的。”卢杞的祖父是唐玄宗时的丞相卢怀慎,以忠正节俭著称,清廉公正,从不以权谋私,是位颇受时人尊重的贤相。他父亲卢奕也是一位忠烈之士。卢杞在平日里不注意衣着吃用,穿的很朴素,吃的也不讲究,人们都以为他有祖风。卢杞本人也善于揣摩人意,很有心计,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

卢杞靠一套左右逢源的本领很快就由一名普通的官员爬上了丞相的宝座。卢杞当上丞相之后,最先要办的就是巩固已得的地位,树立威权。当时,杨炎与卢杞同是宰相,杨炎是著名的理财能手,他提出的“两税法”为缓解当时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杨炎一表人才,而且博学多闻,文词雄丽,精通政事,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然而,他恃才傲物,嫉恶如仇。对卢杞这样的奸诈小人,他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缺乏政治家应具有的圆通处世韬略。唐代有个制度,就是几位丞相每天要在政事堂一起用一次餐,称为会食。杨炎看不上卢杞,多次借故推辞。每次上朝都托说身体不好,独自到别处休息,不肯与卢杞共商国事。卢杞也明知道他不愿与自己同桌进食,对杨炎切齿痛恨,千方百计谋图报复。他深知自己不是进士科出身,又面丑如鬼,便极尽阿谀奉承媚主之能事,并逐渐取得了唐德宗的信任。不久,机会终于来了。山南节度使梁崇义背叛朝廷、拒不受命。德宗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带兵讨伐。杨炎不同意重用李希烈,认为此人反复无常,极力谏阻德宗,德宗很不高兴。李希烈受命掌握兵权后,正碰上连日阴雨,进军迟缓。德宗是个急性子,就去找卢杞商量。卢杞见机会已到,就趁势说:“李希烈之所以迁延徘徊,只是因为杨炎还被重用。陛下何必爱惜一个杨炎而耽误了大事呢?不如暂时免了杨炎的相位,使李希烈心情舒畅,就会竭心尽力于朝廷了。事后再起用他,也没有什么关系。”德宗认为有理,就听信了卢杞的话,免去了杨炎的丞相职务。就这样,杨炎因为不愿与小人同桌就餐而莫名其妙地丢掉了相位。不久,卢杞又进谗言,他向德宗上奏,称杨炎建家庙的地点正是开元年间宰相萧嵩准备立庙之地,因为玄宗曾到此地巡游,看到此处王气很盛,就让萧嵩把家庙改建在别处了。如今杨炎又在此处建家庙,必有谋反之心。德宗听后勃然大怒,下令缢杀杨炎。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三朝老臣,在安史之乱中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官至太子太师,在社会上名声很大。颜真卿为人忠贞,正直敢言,但不知在什么地方得罪了卢杞。不久,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叛军攻陷了汝州。卢杞见机会难得,就向德宗建议派颜真卿前去劝降。他说:“如果陛下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劝说李希烈,他一定会改过自新,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平息叛乱。颜真卿是三朝老臣,名闻海外,如果派他前去,李希烈不久就会归顺朝廷。”德宗对卢杞言听计从,信以为真,就命令颜真卿去汝州宣抚李希烈。诏书下发之日,举朝震惊。结果颜真卿被叛军扣留,最终为其所害。郭子仪不愧有识人之明,他看清了卢杞的阴险面目,虽然位极将相,也不去得罪他。而杨炎和颜真卿与郭子仪相比就要略逊一筹。

常言道:君子不念旧恶。但事实上真正能做到“不念恶”的能有几人?更何况那些小人呢?在为人处世中,人们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看不起那些“小人”,而这些人会耿耿于怀,时刻寻求机会加以报复。聪慧的人应能不顾名望,尽量避免得罪小人,从而避开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