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经营单位战略而在公司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职能战略主要定位是各职能部门用来实现其战略业务单位短期目标的手段或用来实现公司总部目标中的阶段目标的手段。它可以使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本职能部门在实施公司总体战略中的责任和要求。对企业而言,通常的职能战略包括生产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及研究开发战略等等。
企业的财务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筹资战略。要选择有利的渠道和方法,力求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借入资金的使用效果。
投资战略。在长期内如何分配资金,发掘市场,发展最具有潜力的产品;同时为发挥资金效益而合理运用流动资金。
利润分配战略。根据市场金融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确定分配政策,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这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战略问题。
财务结构战略。结合企业经营状况,拟订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资本结构,并在安全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中寻求最佳结合点。
企业财务战略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对现有的资金市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财务的实际情况,选择企业的投资方向,确定融资渠道和方法,调整企业内部财务结构,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以最佳的资金利用效果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美国的LTV公司创办于1961年,在7年时间内便迅速崛起,成为全美最大的15家公司之一。该公司的股票由每股20美元上涨到每股135美元,成为华尔街前所未有的发展最快的大公司。该公司的老板詹姆斯·利因也随之成为华尔街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的知名度甚至可以跟钢铁大王卡内基等人并驾齐驱。
最初的创业
利因20世纪20年代出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利因参加了美国海军,成为一名电机技术员。1946年退役后,利因认为自己创业的时候到了。为了筹集资金,利因变卖了住房,勉强凑足了3 000美元,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利因电气行。这家小公司最主要的财富不是小小房屋和二手汽车,而是利因智慧的头脑和战略眼光。
战后的美国建筑一片繁荣,办公楼和工业建筑方面的合同如雪片般飞来。利因急忙参与其中,抢到了几桩合同。这样,利因的生意渐渐兴隆起来,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利因电气行的营业额已超过100万美元。但是,由于利因是私人经营,须交纳许多所得税,利因真正能够装进自己腰包的钱并没有多少。
经过一番考虑,利因决定将自己的电气行改造成公众公司。这样,至少在开始时就能减轻税赋负担,而且比起个人纳税来,有更多合法避税的机会。尤为重要的是,股份公司更容易扩张,也更能满足利因的雄心和欲望。
不久,利因电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并获准发行80万股普通股票,其中利因拥有50%的股权,其余的40万股以每股2.5美元的价格公开上市。一个小小的电气工程行竟能公开发行股票,这的确是前所未闻的事情。得克萨斯州的证券经纪商和投资银行家都觉得十分可笑,他们之中没有一个愿意为利因代理发行股票,利因于是决定亲自出马。他找来一些老友旧识帮他推销股票,利因等人用电话推销和挨家挨户推销的方式展开了推销工作。就这样,只用了几个月时间,他们就把上市的股票全部推销出去了。扣去各种中间费用,利因公司实收资本75万美元,这样,利因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
利用别人的钱创立企业王国
初涉股市即有所收获,利因为之一振。在股市中尝到利用别人的钱赚钱的甜头后,利因决定利用股市募集更多的资金,创立一个庞大的企业王国。
利因先是用现金购买了另一家电气工程公司,从而使利因公司扩充了一倍,而公司的股票售价在证券市场上也立即扶摇直上。
如此一来,在购买其他公司时,处境更加有利,可以不必再用现金兑现了。利因公司的股票在证券市场上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声誉,股票价值日益看涨。这时,利因公司可以用手中的股票当做现金来使用了,进行股权交易,而不必动用自己的现金。
随后,利因公司又出新招,买下另一家电子公司,并把它整合为利因公司的一部分,更名为利因电子公司。这样,公司的股票价格涨势更高。紧接着,利因公司又用极其相似的方式,购买兼并了阿提克电子公司和迪姆柯电子公司,新公司的名称为利因·迪姆柯电子公司。
从此,利因的社会形象有了巨大改变,他已不再被世人看成是一个小生意人。利因手中崛起的公司,年营业额早已达到1 500万美元。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利因的经营胃口越来越大。利因公司的下一个收购目标瞄准了著名的休斯·福特股份有限公司——美国重要的飞机和导弹制造厂。
然而,利因这次遇到的却是一个强大而又顽固的对手,兼并收购休斯公司的交易做得并不顺利。于是,利因采用了一种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在证券市场公开收购休斯公司股票;另一方面,利因公司和休斯公司的现有股东私下议价成交。这样做的结果,使利因公司迅速取得了休斯公司近40%的股权,成为休斯公司最大的股东。
1961年,利因把公司的名称改为利因·迪姆阿·福特公司,这就是后来震惊美国华尔街的著名的LTV公司。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华尔街开始使用“集团公司”这个名词。“集团公司”的意思是指一家控股公司使用兼并其他不同行业公司的方式,逐步使自己成长壮大,成为经营集团,是大企业中的佼佼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股票由于股资回报率高、风险小、可靠等优点而成为美国股市20世纪60年代中最为走红的一种股票。LTV顺应形势而生,LTV集团企业的股票价值扶摇直上,成为各种企业集团股票中的佼佼者。
至此,利因已经成为一个金融界、企业界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然而,从不满足的性格决定利因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又在酝酿着新的利用股民的钱来生财获利的宏伟计划。
利因更为长远的战略目标是收购比休斯公司更为有名的公司,使LTV集团公司发展得更为壮大,经营业绩更为辉煌。
收购威尔逊公司
在利因精心策划下,一场更为精彩的兼并收购战开始了,这就是吞并威尔逊公司。威尔逊公司是一家庞大的老牌公司,而且是一个集团企业。威尔逊公司的经营思想比较保守,多年来主要经营肉类包装、运动器材和药品3个行业。威尔逊公司每年营业额高达10亿美元,是利因的LTV集团企业的两倍。
即使这样,雄心勃勃的利因仍然打定主意要买下威尔逊公司。旁人难免觉得利因这次以蛇吞象,结局定然是贪心不足。但利因却再度得手了。他是如何成功的呢?当然还是用他的战略头脑。
威尔逊公司所发行的股票是美国华尔街所谓的价位偏低的股票,就是说,威尔逊公司的股票与相同或类似企业股票相比较,其价位偏低一些。导致威尔逊公司股票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威尔逊公司不爱做广告,也不会在股市上有意哄抬自己股票的价格,因而众多投资者对它都不太在意。
经过一番周密的分析,利因估计只需要8 000万美元的价钱,就可以买到威尔逊公司的股权。但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利因到哪里才能弄到8 000万美元呢?
利因自有办法。首先,他以LTV公司所持有的正在剧烈上涨的股票作抵押,从银行借到8 000万美元。然后用这笔贷款买下了威尔逊公司的股票,威尔逊就成为LTV公司的一部分。
但与此同时,LTV公司却背上了8 000万美元的高额负债。如何才能摆脱这笔巨额负债的重压呢?这个问题困扰着LTV公司,也困扰着精明的利因。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LTV集团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利因的头脑再次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威力。利因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令当时整个美国华尔街为之瞠目结舌,惊讶万分。这是利因借别人的钱生利招术中最为高明的一招,可谓精彩绝伦。
利因的办法是,将LTV大部分的债务都转移到威尔逊公司的账户上,这样一来,威尔逊公司就成了债务人,成了负债一方,LTV公司却与任何负债无关。然后,利因将威尔逊公司拆成3个子公司——肉类加工公司、运动器材公司和制药公司。改组成功之后,利因让每一家子公司都独立发行自己的股票。这3家新成立的子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仍属于LTV所有,其余的股份向公众发售,发售新股份所获得的股金,正好可以用来偿付从银行借来的那笔巨额贷款。
就这样,利因在自己几乎不掏一分钱的情况下,把威尔逊公司这样一家庞大的老牌公司彻底兼并了。
人们当时的结论是:利因指挥LTV公司的借资生财术真可谓攻无不克。利因借资生财的大手笔也随之载入了20世纪华尔街金融史册,堪称融资兼并的经典范例之一。直到今天,人们提起LTV公司时,都会首先从它借资生财的发家之道谈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资源流动性加强,在企业的人、财、物、信息这四大资源中,资金资源已经成为引导其他资源流动的关键作用,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和信息资料都必须用资金去购买,资金的使用效果必然决定企业的经营效果。随着金融市场、人才市场和科技信息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企业资金的取得和运用存在着多种选择,如何有效地筹集、调配、使用资金便显得很重要,这些都是企业财务的重要职能。随着企业财务功能的加强,财务主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财务不再是对资金运动的描绘和反馈,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时期的资金运动做出决策、规划和控制。
企业财务战略的确定必须首先分析企业内外部的财务环境。外部环境,即企业从外部筹集资金和投资活动的可能性与影响因素,企业或者其他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或者资金市场的状况等;内部环境,即企业内部资金流动和积累,企业的财务结构和状况等。最后,为适应复杂的环境,企业在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制定出适合企业特点的财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