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507100000024

第24章 汉代壁画

近数十年,我国各地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壁画,题材极其丰富。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肖像,以及山川风物等。汉代墓室壁画为人们开辟了一个充满幻想奇异的世界,它摆脱了商周时期的“狞厉之美”,而充满了人性情趣,它驱除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反映了汉代人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汉代的壁画以大型建筑物壁画和墓室壁画为主,是汉代美术创作活动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汉代墓室中的装饰壁画,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由于统治者提倡“事死如事生”,孝道和厚葬,东汉实行的举孝廉制度,成为人们踏上仕途的必经之路,许多人竭尽家财,为父母或自己修建坟墓,在模拟生人居住的地下墓室壁面上,大量绘制表现生前权势、威仪和财富的生活画面,以期获得“孝”的声誉。于宦途有利,这是汉墓壁画之所以盛行的社会根源所在。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出土于乌兰察布盟的一座大型汉墓中,该墓位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的一座土山上。墓分前、中、后三主室和三耳室,全长约20米。墓壁、墓顶及甬道两侧有壁画50多幅,榜题250多顶。这是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所见榜题最多的汉代壁画。从壁画内容得知,墓主为东汉王朝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最高长官——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壁画反映了死者的仕途经历,升迁时的车马出行图,历任官职所在城市和府舍图,另外还有饮宴、舞乐、百戏、农耕、庄园、牧马、放牛等等。

汉代画像砖墓

汉代画像砖墓主要流行在东汉时期,其中以四川等地的画像砖墓最多,是一种在墓壁上镶嵌具有浓郁绘画韵味的画像砖的墓葬,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上,是我国最有特色的古代墓葬之一。汉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一幅幅生动逼真的风俗画,凸现了汉代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图景,是研究那个时期历史、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文化等最可靠的实物资料。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汉代画像砖石的分布地。

各地的画像砖中,以分布在成都地区的最为精美,图案也最为复杂,画面生动而富于变化。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无论是桑园、田圃、市集、居住的庭院,或是宴乐、杂技、舞蹈,以及各种生产的场面,构图匀称,形象逼真。

河南洛阳烧沟西汉墓壁画

河南洛阳烧沟西汉墓壁画是汉代早期壁画,约成型于公元前487年,《鸿门宴》出土于河南洛阳烧沟西的一座汉代墓室中。梯形横幅,上边长140厘米,底边长193厘米,高23厘米。画面绘八人,分三组。右边的两个人在烤肉供应餐,背后悬挂牛头肉类。中间的三个人,有两个人席地而坐,一个手持角形杯祝酒,一个手持弓形物,一个拱手而立。旁边有一个状似猫而大于人的怪兽。左边有三人,其中年轻的那个人戴冠佩剑,看上去温文尔雅。年老者手持长戟面向中间一组怒目而视。最左边一人面目狰狞,两腿叉开,手中持剑,跃跃欲动。很可能是“鸿门宴”的内容。这幅画用粗犷的墨线勾勒人物,用紫、红、赭、绿、蓝几种颜色加以涂染,画法朴拙但颇能传神。画的对面还有一幅壁画,内容是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从艺术表现上看,这是更为成熟的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绪刻画上都十分生动。

汉墓壁画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文化现象,是汉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功能艺术,是附属于丧葬建筑物的绘画作品。总的看来,汉墓壁画几乎将天地、古今、人世、鬼神等现实与幻想的事物都纳入其中,反映了汉代人类社会的面貌与信仰状况。

延伸阅读

卜千秋墓壁画

洛阳市博物馆于1976年发掘了一座汉代墓,墓主为卜千秋,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早期壁画墓之一。卜千秋墓壁画以绘于脊顶的墓主升仙图为主。在狭长的脊顶上,画着由日、月和伏、女以及四神、仙禽神兽构成的天上世界,墓主在仙人的引导下,乘坐着仙鸟和龙舟凌云飞升。在门额和后壁上部,绘有仙禽、怪兽及四神等。

卜千秋墓壁画的绘制是先在砖面上以白色涂底,再施彩绘,最后以单线勾绘轮廓。风格朴拙而传神,反映了当时绘画艺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