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507100000025

第25章 顾恺之: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是晋代大画家,深受东晋宰相谢安的看重,认为他是千古以来罕有的人物。其画作,意在传神,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提出的“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画家生平

顾恺之(348~409年),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晋兴宁二年(364年)顾恺之为南京瓦官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从而一举成名。两年后,顾恺之担任大司马参军,太元十七年(392年)年为殷仲堪参军,后官至散骑常侍。

三绝

一曰画绝

顾恺之一生辛勤创作,仅史书记载的他的名画就有170多幅,还有许多壁画。东晋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新建瓦官寺,建成后寺僧们请豪门望族来寺中鸣钟打鼓,并请他们布施捐资。但这些人中的捐资数没有一个超过十万钱的,独有二十余岁的顾恺之在捐簿上写下“捐钱一百万”。这引起寺僧们的疑惑。顾恺之请他们在寺中留出一堵墙面,然后关起门来,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画了一幅维摩诘像。最后,画眼睛的时候,他叫寺僧打开寺门让人参观。并说,第一天来观看的人,要求布施十万,第二天布施五万,第三天任人布施。当打开门后,壁画光彩照人,观看者们无不心悦诚服的捐款,布施一下子超过百万钱。由此可见其画技之高。

二曰才绝

顾恺之十几岁时,家中宴请客人,有人弹筝助兴,顾恺之当即写成一篇《筝赋》,引得满堂喝彩。他一生写过不少有名的诗、赋和游记,还写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关于绘画的评论文章《魏晋胜流画赞》,文中集中整理了他对一些当代著名画家的作品评论,许多精辟的见解和观点是研究我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资料。他还创作了《画云台山记》,这是我国古代美术史上最早一篇,也是唯一的“绘画设计书”,这篇文章对我国山水画的发展和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曰痴绝

顾恺之常常有些不被常人所理解的行为。恒玄是东晋野心家恒温的儿子,喜欢收集古董字画,他将顾恺之平时收藏的画作强行夺取,顾恺之装疯卖傻,对别人说“妙画通灵,变化而去,如人之登仙”。恒玄故意拿了一片树叶对顾恺之说“这片树叶是蝉专用来遮挡自己的,也可以挡人,不被别人看见,这对你成仙会有用的”,想以此捉弄顾恺之。结果顾恺之将计就计,拿着树叶对着恒玄小便起来,问恒玄能不能看见自已,恒玄被搞得啼笑皆非,只好承认自己看不见顾恺之。由此可见顾恺之的“痴”之一斑。

绘画特点

顾恺之的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珠)中。其笔迹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又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通称为高古游丝描。着色则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藻饰。他善于用睿智的眼光来审察题材和人物性格,加以提炼,因而他的画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耐人寻味。顾恺之是继东汉张衡、蔡邕等以来所有士大夫画家中成就最突出的画家。他总结了汉魏以来民间绘画和士大夫画的经验,把传统绘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与他同时代的谢安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

顾恺之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

延伸阅读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顾

之根据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作的传世精品。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该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展现出了一种空间美。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