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略
10493700000059

第59章 敢想敢做才能做人所未做的生意

20世纪40年代,南洋的一个华裔小伙子产生了养鳄鱼的念头。通过对鳄鱼的保护和繁衍,他终于靠养鳄鱼发了大财,建立起自己的“鳄鱼王国”。这个出奇制胜的成功者,就是泰国的鳄鱼大王——杨海泉。

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被称为“活化石”的鳄鱼正面临着灭绝的危机。而在杨海泉的“鳄鱼王国”里,有一个占地100公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鳄鱼湖”,湖里养着4万多条鳄鱼。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杨海泉创造了奇迹也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

杨海泉,祖籍广东潮州,1926年出生于泰国北榄府海日村。他家境贫寒,童年时曾读了四年书,但上学的时间加起来还不足一年。从20岁起,他当过照相馆的佣工、客栈的店小二和面铺的伙计。25岁那年,在友人指引下,他筹集了一些小本钱,开了一间杂货店,收购土特产转卖给其他商人。但因为小本经营,又碰到商业不景气,开张不久杂货店就倒闭了。

杨海泉并没有怨天尤人。他决心在各竞争行业中发掘出“单行独市”的生意,以爆大冷门来闯天下,从而出奇制胜,使自己独占鳌头,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位捕鳄鱼的老朋友。他们从鳄鱼的捕捉谈到鳄鱼收购商拒收不达规格的幼鳄,这些都唤起了杨梅泉对鳄鱼的兴趣。他突发灵感:幼鳄的皮不够规格,不能成大器,捕杀了十分可惜,何不养大了再杀?如果只捕不养,长此以往,早晚会导致鳄鱼的绝迹。

说干就干。他向朋友借了一些钱,先做收购鳄鱼皮的生意,然后在家里自筑了一个白灰水池,又扮作猎鳄者深入鳄户区,廉价收购幼鳄。幼鳄并不值钱,杨海泉的人缘很好,所以捕鳄者往往不收分文就把幼鳄送给他。但因他是小本经营,经济拮据,连不多的饲养费也难以负担。朋友们都不理解他为何要做这一反常的投资,纷纷劝他放弃;亲友们对此也不屑一顾,有人甚至冷嘲热讽地说:“只听说过养鸡养鸭、养牛养马,还从来没听说过养鳄鱼的。”他母亲也常常说“养虎伤人,养鳄积恶”,要儿子“改邪归正”,转做正当生意。这也难怪,因为养鳄是史无前例之事。但杨海泉认定了这条路,就绝不再动摇。

一条没人走的路,荆棘丛生,不知方向;没有人干过的事业,无师可循,自然充满艰辛与挫折,这就更需要有胆量、有创见。但同时杨海泉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这样才能赚大钱。

初期,由于没有经验,幼鳄的死亡率相当高,而且饲养费很高,迫使他不得不宰杀一些鳄鱼来获取资金。就这样边杀边养,经过3年的周转,他才基本脱离了经济困境。为了搜寻小鳄资源,杨海泉选定了泰国山区、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地。鳄鱼生性凶猛,不好饲养,对环境的适应力极差,特别是幼鳄,生长机能十分脆弱,对气候尤为敏感,还常因受惊而发生痉挛、致病,严重的还会引起残废和死亡。

为此,通过日夜观察,杨海泉发现了饲养鳄鱼的规律,解决了这个难题,闯过了第二道难关。随着经济的好转,杨海泉着手扩充养殖场,增添屠宰设备。过去,泰国的鳄鱼多是狩猎者在捕获现场宰杀的,因为设备简陋、工序马虎,皮质往往会受到影响。杨海泉决心要生产一流的鳄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杨海泉的研究及改良,鳄鱼的皮质大大提高,受到了用户的热烈欢迎,价格也提高了许多。“海泉鳄鱼皮”迅速占领了市场。凭着这一有利条件,杨海泉自己包揽了出口业务,组织经营机构,直接与外客往来。由于他善于经营,诚信为本,他的友商贸易行的名声越来越大,迅速带动了鳄鱼养殖业的发展。

如果只是停留在小规模的野生幼鳄的蓄养上,对改善自己的经济已经足够了,但大凡成功的企业家是不会满足于现状的,杨海泉亦是如此。但如果对行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收购野生幼鳄加以蓄养,则无异于“扬汤止沸”,不能拯救濒临灭绝的野生鳄鱼。经过一番苦心思索,他决定采取留种、保种的方法,进行人工繁殖。这又是一个具有革新意义的转变。

由于采用了人工繁殖,杨海泉已无法在家里饲养越来越多的幼鳄了。1955年,他移师曼谷南郊的渔港北榄,那里气候宜人、富饶美丽,最适合养鳄,又是他的出生地,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具备。他先购买了3200平方米的土地建造了主体养殖池,然后逐步扩充,后来又扩充到16000平方米。他正式建立了鳄鱼湖,并取名“北榄鳄鱼湖”。他很快在湖中蓄养了千余条特选的良种鳄,并收集了非泰国产的十大类鳄种。到70年代初,该湖便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工养鳄湖杨海泉从此迈进了专业化养鳄的道路,名扬世界。

1971年3月,国际保鳄会议在纽约召开,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到会。杨海泉作为泰国唯一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在会上,他自豪地宣布:“在我独自经营的养鳄湖里,就蓄养着约4万条大小鳄鱼。”

为了表彰杨海泉的杰出贡献、宣传他的先进事迹,1973年,国际保鳄会议选在曼谷北榄养鳄湖举行。杨海泉的成功引起世界各地人们的关注。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泰国北榄养鳄湖参观学习。杨海泉本人则由一个没读过几年书的穷孩子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养鳄专家和泰国巨富。

在别人走过的路上,你也许会走得很稳,但想要走出新意恐怕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在人迹罕至的领域发现商机,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才能通过走冷门而发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