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略
10493700000048

第48章 商机面前怎一个“快”字了得

当商机若隐若现之时,能够快人半步抢先行动就意味着滚滚的财源,而一分一秒的迟疑和等待则意味着机会的丧失。当然,做生意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味求快,该采取稳健的策略时就应徐步前进。急与缓的火候往往差在分寸之间,把握好这一节奏,也就掌握了纵横商海的重要经营策略。

在商场上,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常常成为决定生意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商机,一念已定,剩下的就是寻找办法。对有些人来说,赚到钱、完成一桩大生意的动力让他们无所不能。

“我不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因为我知道明天是永远不会来临的。现在就去行动吧!即使我的行动不一定会带来快乐与成功,但是总比坐以待毙好。行动也许不会结出快乐的果实,但是没有行动,所有的果实都无法收获。”

20世纪80年代初,可怕的“艾滋病”悄然在美国蔓延。在性接触中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染上它,而且一旦感染便无药可救,只能在痛苦中无助地死去!

而小小的避孕套却可以帮助那些性开放的人不那么容易地去“见上帝”。“美国避孕套需求量大增,本土没有多少存货,造成市场脱销。”——这个消息被两个原来就生产避孕套的日本人知道了。他们马上大量招工,开足机器,三班运转,最大限度地生产,以满足美国人的需要。

当产品生产出来、一箱箱包装好放在仓库里时,他们心中仿佛被压上了沉重的大石头。怎样把产品运到美国去?海运的成本最低,但时间太长;空运的成本最大,差不多是海运的几十倍。商海是瞬息万变的,谁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权衡再三,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们决定采用紧急空运。当避孕套被空运到美国后,很快就成了抢手货。各代销店门庭若市,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从日本空运来的两亿只避孕套很快就被销售一空。此时,两个日本人就可以在太平洋的彼岸,舒舒服服地坐在写字楼里,兴高采烈地慢慢数钱了。美国也有人想做这门生意,但当他们看到日本的牌子那么快就占领了市场,这些美国人只好打消了念头。

1933年,利尔和几个朋友共同出资,在纽约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从事飞机用无线电的研究和生产。然而,公司才开业不久就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利尔在纽约举目无亲,他知道银行绝不会贷款给他。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出一种可以用简便的方法生产多波段无线电的办法,并将这个构想顺利地以25万美元的价格卖给RCA公司,从而渡过了难关。

1949年,利尔为美国空军喷射机设计并制造了F-5自动驾驶装置。这个装置比一个面包大不了多少,它不但能使飞机飞回目的地,而且还能在地面的能见度为零时,让飞机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

由于这项了不起的发明,利尔获得了1950年美国政府颁发的“柯叶儿”奖杯——这种奖杯是颁发给为航空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的。美国政府因此跟利尔签订了一份合同,请他专门生产这种装置。

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利尔的公司已经成为美国生产航空电子仪器的主要厂家之一。这时候,尽管他已经相当富有,但他并不在乎金钱,设计才是他最大的乐趣。他要另寻施展才华的舞台。

1960年年初,利尔到欧洲去推销产品时,获悉一种瑞士设计的代号为P-16的小型喷射式飞机,因两次试飞失败,研制计划被放弃了。雄心勃勃的利尔决定接过手来继续干。

于是,利尔聘请了所有负责这种飞机设计工作的工程师们,和他们一起探讨、修改方案。但利尔想办一家飞机制造公司的计划遭到董事们的一致反对,他们都认为这种做法风险太大。

利尔决定单独干。他转让了自己在公司里的全部股份,将私人财产全部投入到喷射机的研制工作中去。但是,资金还是不足,因为他从未制造过飞机,银行也不敢贷款给他。他只好以家族的名义向私人借贷,甚至典卖了自己的飞机,总算才凑足了所需的资金。

一般情况下,在制造第一架原型飞机时,飞机制造厂都是手工制造飞机的。通常在完成试飞证明设计没有什么不妥之后,才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准备。信心十足的利尔一反常规,在威奇塔建立飞机制造厂时,就把所有的生产机器和工具准备好了,并在没有得到联邦民航局批准生产的执照之前,就投入了生产!

1963年10月,第一架喷射机制造出来了。但是,在试飞时,因民航局的检查官员操作失误,飞机不幸坠毁了。民航局判定飞机性能有问题,而利尔却坚持认为是操作失误,双方相持不下——如果没有第二架飞机及时地生产出来,这件事就很难说清楚。幸而,利尔早就做好了准备,第二次试飞成功了!联邦民航局这才批准他投入生产。

可以说,这是利尔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冒险。他之所以敢下这样大的赌注:一来是因为自信;二是他必须要争取时间,因为他的钱大部分都是借来的,时间拖得越长,对他越是不利,而且如果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样的做法,你不是对极了,就是错极了。而我是对极了。”

他取得了成功。比起正规的程序,他提前好几年售出了他的飞机。

利尔的风格就是雷厉风行。没有人会比他更明白,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尽管他的许多想法在大多数人看来简直是在发疯,但事实证明,他总是正确的。当初,他认定瑞士的那种喷射机只要稍作修改,就一定能行。而别的很多人都认为即使设计成功,也未必能投入批量生产,因为这种小飞机只有8个座位,是供私人使用的,而买得起飞机的那些大老板们大都比较奢侈,他们要的是豪华。

这两个例子当中,时间都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对此,我们的主人公采取的都是打破常规的做法。为了赶时间,他们都使用了近乎疯狂的办法——有的时候,疯狂是找到办法快速制胜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