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外管理与泛家族规则的思考
10492900000006

第6章 看别人钓鱼——并不短缺的短缺

15.垂钓乐,观钓亦乐

闲来无事常喜欢走走,一来锻炼身体,二来可以看看平时就在身边却总也看不见的事情。

比如,一天上午我去医院看病,回来时沿着环城公园走回家,就看到有几个人在钓鱼。我不会钓鱼,但喜欢看别人钓鱼,羡慕的是那一份悠闲和自在。走得热,就停下来看,就靠前聊,这环城公园的湖水水质污染,钓着的鱼能吃吗?垂钓者大都是退休老者,那技术和装备似乎都不在上乘,却一个个极为认真,懒得答理我。便讪讪地站着看,看嫩芽乍吐之际的宁静,看人影、亭影、树影、楼影在天光水光中的叠叠嶂嶂,看早春二月淡淡弥漫的那份春意的执著。

小时候总认为钓鱼是因为家贫,难得一见荤腥,大人或半大人就去小河边钓鱼来解解馋。常听说某某是一钓鱼高手,星期天骑上自行车一早出去,很晚才归,总能带回来十多斤鱼,不仅自家吃还能拿到市场出售,亦可补贴家用。那时我就很佩服、很羡慕。及长,知道也有并不因为家贫而钓鱼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鱼塘越来越多,欢迎垂钓已成为卖鱼的一种手段,那垂钓者已大多不再是真想吃鱼的人了。钓鱼也就演变成一种娱乐,演变成一种体育比赛。我想那原因,实在是因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短缺——短缺宁静。在现代生活中能够保持一种宁静,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克服功利心,实在需要一些技术。假如这种宁静可以带来欢喜,带来健康,那自然就大受欢迎了。在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普通百姓也以周末阖家能去垂钓为人生乐事之一,甚至成了家庭经济地位的标志之一。可见,这种短缺是带有普遍性的了。这样一种现象只能称之为并不短缺的短缺。

16.钓鱼的演绎

然而,中国人善于演绎与发挥,钓鱼也不例外。我小的时候,就会钓青蛙,那是为了吃肉而干的坏事。我还参加过一次钓大雁,为保护野生动物,那方法现在不说为佳,我仅有的那一次行动也没有成功。那都是“短缺年代”的钓鱼演绎。咱们的先辈早就懂得,捕杀野生动物,最好的方式就是诱之以利,捕而杀之。这种方式在社会生活中,也同样演绎得丰富多彩,“钓”什么的都有。前不久,报纸报道说陕西某地,一壮汉花钱娶妻,半个月后,新婚妻子下落不明,家中钱款悉数被卷,才知被人“钓”了。

钓鱼和经济挂上钩,恐怕是政府人士的创造。比如项目实行“拼盘制”,因为资金短缺,由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和市县级政府共同出资兴建某一工程,就是政府人士干的“钓鱼”把戏。好处是可以把地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弊端是创造了一些“胡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这恐怕是创造者始料不及的。钓来钓去,都是为了钓钱,而经济发展并不是有钱就可以进步的。“钓鱼”的投资方式,一是造成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不公,把有限的资金投资到不该投资的地方,结果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二是资金的硬约束难以形成,“胡子工程”越建越多,效益低下,成本昂贵;三是霸王硬上弓,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要拿到投资,造假、污染也在所不惜;四是迫使下级加大“跑部”力度,为腐败创造了诸多借口。“饶你官清似水,难逃滑地如油。”这种“钓鱼”的投资方式,为相当多的地方所痛恨,又不得不努力去“跑”,实在是资金短缺的一种无奈。这方面的事例太多了,最后谁也没有“钓”出一条发展的路子,就好像钓鱼从古到今,尽管经验写了几大本,真坐在河边时,谁也没把握就一定能钓上鱼来。

所以,近些年有关部门已经在悄悄地改变这种“钓鱼”投资方式,昭示着政府职能正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而悄然发生了改变。

17.钓驴的技术

真正不可理解的还不是因为短缺形成的现实,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并不短缺,却处处贪婪的现象。

一次乘公共汽车,人多,忽有空座,一中年农妇急挤抢占之。俄顷,车上人渐空,中年农妇疾将自己的单座换成双座,甫坐定,又换至前排。我看她并非有意如此,那脸上的表情证明,这纯属习惯。

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看到一幅漫画至今难忘:一人骑在一头被蒙上眼睛的驴背上,高挑着一胡萝卜置于驴鼻子前。驴想吃就要努力向前。

武大郎开店,容不得个高的。这句话,差不多已经演化成一个歇后语。真正的武大郎是有些冤枉的,个子不高是先天缺陷,为了弥补,来一点小聪明有何不可?但武大郎式的领导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已经当上领导,地位、权力、名誉都不缺,却看不得自己手下人的优点,容不得部下比自己强,自己已经有的,却看不得别人也有。

不读书的刘邦和讨饭出身的朱元璋总结自己夺得江山的经验时,都有一条,那就是善于使用比自己能力强、读书多的部将。他们的天才和能力并不表现在处处都比部下强,而在于他们能够发现部下的长处和短处,并扬长避短地加以使用。

很难想象一个处处唯上者能够开创新局面,而领导一群唯唯者也肯定没有领导一群创业者来得辉煌。如何领导天才,这是现代管理学一直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专家”的社会。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我们现在随时都会碰到专家,以至于想不和他们打交道都不行。我们所研究的应该是,如何与各种各样的专家打交道,充分利用他们而不使他们感到难堪。”

据说,由于信息化的发展,现代企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在第一线创业的人员将得到比管理者更高的报酬。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一样,成为决断力最强的专家,报酬最高的雇员,而不再是等级制度下的“仆人”角色。面对如此趋势,要么中国被世界发展所淘汰,要么就淘汰中国的“武大郎”,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震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厦门特大走私案宣判了,一个个罪犯罪有应得。其中有两家银行行长,让我想不明白,走私与国内的银行有什么关系,总不会这些国家银行为走私提供贷款吧?银行放出大额贷款是有严格审查制度的,并不是个人能说了算的,这两家银行怎么会通过呢?后来看看在罪犯行列中,这“长”那“长”的不少,所在的单位和部门都是掌握着某种权力的,也就恍然大悟。

随处可见的贪婪,源自于资源的短缺,也源自于由此而长期形成的短缺心态,甚至是形成的习惯。“我的就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当全社会都在其中习以为常而不以为怪时,悲哀的就不再是个人了。

18.肮脏的“钓官”

钓鱼演绎名声最坏的,莫过于官场钓鱼了。官位,历来是短缺的。所以,“钓官”,古已有之,至今不绝。

“钓官”最有名大约也是最早的当属商朝末年姜子牙渭水垂钓了。后来就成了高人隐士“钓官”的一种手段。其实,考姜尚生平,定居渭水之滨时,他根本没有富到可以天天垂钓以待时机的地步,他的钓鱼多半还是为了改善改善生活,无饵直钩之说恐怕是后人见他做了大官而“为尊者讳”演绎出来的了。不过,即便是真“钓官”,那也是公开宣布的,是真有本领可以做官的一种自信,所以全无隐晦。后来,孔老夫子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不是说钓鱼而是鼓励下水抓鱼了。考孔丘一生,确实总想着抓鱼,全无扭捏之态,教几个学生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后世千古名句中,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和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也都含有钓官的意思在内。只不过孟夫子老实,实话实说,不如柳大侠来得意境深远。

眼下的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钓官”的把戏也多了。现代人绝不会再像孟浩然和柳宗元那样,跑到远远的地方,再酸溜溜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现代节奏快多了,也容不得拿捏作态,最直接的就是花钱买官,只不过因为官方明令禁止卖官,这种花钱买官,就带有某种意味的“钓”了,不投入哪来的回报?市场规则总是在最紧缺的地方发挥的作用最大,这是关于市场规则的规则。于是,把钱和字条放在一起,悄悄塞给管官的官,字条上写明要某某位置者,有之;主动接近管官的官太太或子女,满足她们的要求和理想者,有之;为管官的官当孝子贤孙,或徒子徒孙者,有之。说到此觉得有些扫兴,现代“钓官”的,伎俩与创新都有限得很,让人有些失望;“钓官”的内涵,也比不上清朝。尤其是清朝末年,不但全盘继承了历朝“钓官”买官制度——如汉文帝首创的捐钱买员外郎制、唐太宗的实缺选调制、明太祖的廉银常例制,而且有许多的发明创造。一部《官场现形记》有全面介绍,诸位关注“钓官”现象的都不妨重温一下。

只要官还可以“钓”着,武大郎式的官员就会继续开店,中国就难以从传统文明步入现代文明。

19.钓鱼的基本定律

钓鱼的演绎,算不算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一,我不得而知。但钓鱼贯穿中国历史,确早已有文字记载为证。我不会钓鱼,也不想被钓,就只剩下看别人钓鱼的份儿了。钓鱼乐,看别人钓鱼亦乐。主要是明白一个大家早都明白的道理:被钓上来的都是想占便宜的,并且眼睁睁地看着福与祸是如何一步步有条不紊地实施。

正胡思乱想着,猛然,嘿的一声,一老者甩竿,上来一条,黑乎乎的,看不清是什么鱼。

我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