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外管理与泛家族规则的思考
10492900000003

第3章 心理短缺与阿炳

4.二泉映出的不仅是月光

偶然读韩静霆的文章,始知“二泉”从前是伴着穷道士沿街卖艺的曲子,如果不是遇到了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还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新中国建立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杨荫浏奉命寻访阿炳,录下了这首曲子。曲子无题,阿炳(华彦钧)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听《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清凉的感觉,一缕清泉,映衬着月光,时而跳跃而下,珠玉四溅;时而静寂无声,明彻碧空。阿炳开掘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我没有太多的音乐细胞,欣赏音乐只是自我陶醉的事儿,喜欢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是震惊于一个双目失明的艺人居然创作出如此美妙的旋律,就好比震惊于贝多芬在两耳失聪后创作出惊世骇俗的《第九交响乐》。《二泉映月》给我的感觉就是空灵,不是佛家的空灵,而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不屈不挠的礼赞,使生活中的平静与高亢、命运中的激越与深沉,轻松地结合成无边无际的自由与舒展。能够认识到这种自由,已经是大智慧;能够舒展地把握这种自由,则是生命的最高境界,是珠圆玉润般的完美。阿炳穷,在同时代的人里,他却以近乎“乞丐”的身份完成了一份伟大。

杨先生是另一份伟大。正如韩文中说的,是他为这首曲子起了名,是他牵着这首曲子走出了山,没有杨先生可以说就没有这首曲子。但这些并不是杨先生的伟大之处,杨先生的伟大就在于他发掘了这首曲子,却从没有据为己有,没有在作者栏或整理栏里署上自己的大名,更没有四处以伯乐、以专家、以保姆的身份介绍这首曲子,惺惺作态。我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不知道杨先生,20多年中不知听过多少次,还是不知道有杨先生,尽管有人告诉我有一部电影写阿炳、写杨先生,我没有看过。直到无意间读了韩静霆的文章,才深深地为杨先生的伟大感动,或者说因为世风不古,才感受到了杨先生的伟大。

以常人看来,阿炳缺少的太多了,就是杨先生也缺少名誉、地位、金钱等。但是在这人世间充满了短缺时,这种完整的心态尤其弥足珍贵。现在,相当多的教授指导学生,当研究有了成果后,教授常常把自己的大名签在学生前面,更有甚者干脆据为己有。相当多的领导布置下属工作,当工作出了成果,领导当然享受着因此而来的一切鲜花和掌声。相当多的导演常常把自己的大名置入编剧一栏。我纳闷儿,是不是中国的编剧都疲软?相当多的经济学家把国外的经验拿过来,换上中国的名词就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从此就毫无汗颜地以著名经济学家自居了。只有中国的教练心理不短缺,从没有听说哪位教练把运动员的金牌带回家。

如果说因为缺少名誉、地位、身份、金钱而攫取别人的成果,那是行为短缺,这些人并不缺这些,他们缺的是一种感觉,那就是见不得向别人献上的鲜花和掌声。这些人不论其地位多么显赫、大名多么远扬,其人格都非常渺小。因为,他们缺乏健全的心理。

5.轻薄的我们

我们已经看厌了某某影视明星痛斥媒体乃至起诉媒体的报道,甚至怀疑那也许是明星与媒体互为“托儿”,诱我们小老百姓上当。媒体就是媒体。媒体的轻浮与浅薄不会因为社会形态的不同而改变。指责媒体搞垮了自己是可笑的,这折射出的是当事者一种心态的短缺。

无独有偶,美国安然公司破产后,也有文章说,都是媒体坏的事。可见习惯于把自己的失败转嫁给别人,因自己的怯懦而迁怒于别人,并非是中国特产,而是人类一种共同的心理短缺。

但反过来说,中国人的树大招风,是不是与咱国民喜欢看“出头的椽子先烂”的“短缺”心态有关呢?最好那些个名人大腕都栽下来,栽到还不如咱小老百姓的地步才过瘾。有这样心态的民众,当然就有这样的媒体。

真正潇洒的还是钱钟书老人。对待记者的采访,他会来句幽默:“吃着鸡子好,何必一定要见下蛋的母鸡?”那些“大腕”说不出这样的话,也不敢说。因为,没有“风”,就显不出他们树的伟岸。

大洋彼岸并不太美的美国佬,比我们富足,所以,常常站在我们的前头指手画脚,颇让习惯以大国自居的我们在心理上不舒服。弄垮它看来有些困难,但贬低它还是可以的。谁要是称赞了两句美国某方面的管理方式,谁就是崇洋媚外。即便是中国加入了WTO,仍然有些人不爱听对别国的称赞。一个崇洋媚外的词,压了中国多少年,也就闭关自守了多少年,咱们的经济就比别人落后多少年。

由此看来,轻薄的不是“大腕”,不是媒体,而是我们自己。

6.下跪的小泽征尔

大多数成年人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儿女成了追星族,更无法理解追星族的痴迷。我也不理解。也许孩子们的行为有些过火,但我们成年人是不是也要扪心自问一句:我们迷过谁?不要说迷,闭上眼睛想一想,上一次真心实意夸奖别人是在什么时候?也许我们可以为他人献出生命,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却不能接受他人的成功。

努力吧,别人能成功,你为什么不能?

瞧人家孩子成绩多好,你为什么不行?

别人能做到的,相信你也一定能做到!

假如你努力,就没有你办不到的事!

这些激励性的话语,让人无可辩驳,却同样让人无可奈何。假如自己真的不能,不是不努力,而是实实在在的智力不足,或者条件不具备,那我们怎么办?在如此信任的压力下,我们自然不能轻言放弃。那就只有一条路:在本领上不能胜出,就努力在其他方面胜出。比方说,采取光明的或不光明的手段把胜出者拉个倒栽葱,让那些手捧鲜花的人儿回到家暗自饮泣。大多数先进和模范都感叹做人难。你能说那不是周边一些人努力的结果?却没有人注意,周边那些人的言行又是谁努力的结果呢?

总之,我们不能不努力,不能让别人站在我们的前头成为我们的标兵。说穿了,我们真正害怕的是别人站在我们的前头成为我们的镜子,照出了我们在某些方面的穷困和尴尬。不会赞美别人,正说明心态上缺少了点什么。

从这一点上说,我们的孩子们已经走在了前面。他们真诚地为别人的成功喝彩,真诚地痴迷自己心爱的东西,他们敢爱、敢恨,他们年轻!

阿炳心理不短缺,50年前的杨荫浏先生心理也不短缺,这才有了《二泉映月》的珠圆玉润,才有了感人至深的世界名曲。日本那个傲慢而疯狂的指挥家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咱们国人特别是那些有了一点小小地位的国人,吃饱穿暖后,也该跪下来认真听一听《二泉映月》,然后真诚地为自己身边的人喝彩!不为了别人,只为了自己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