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突围与回归:新时期散文思维艺术
10489400000010

第10章 引子

打倒“四人帮”以后,虽然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人们的思想仍然禁锢在“左”倾主义的圈子里,严重影响中国社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中国社会开始了思想突围,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新时期散文发展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思想突围的具体体现,具有明显的社会反思特征。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巴金的《随想录》,它标志着中国散文开始了另一种写作思路:突破传统思想束缚,改变抒情模式,突出理性思考,反思“文化大革命”,思考人生。

在反思中,散文家创作心态中“真”、“假”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重要转换,真诚作为主体性的人格力量在散文创作中确立下来。散文作家在描绘社会生活场景时,也在塑造着认知、抒情主体的形象,即在构建着作者的人格。真实的内心世界是散文的灵魂。巴金的《随想录》集中表现了作者真诚地解剖、展示自己感情历程的努力。巴金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表现自身人格的创作行为,堪称当代散文史上的壮举。在《随想录》的影响下,不少散文作家用自己的创作抒发与民族共忏悔的情怀。灵魂的隐蔽角落层层剥开,人格的力量也就在散文中渐次拓展,从而散发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同样是社会反思,不同的作家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我们看到杨绛的《干校六记》对“文化大革命”的描述,她的反思属于典雅含蓄、引而不发类型,让我们感受知识分子的博大胸怀。

其后,季羡林的《牛棚杂忆》把这种社会反思推向了极致,他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是最深刻的,也是毫不隐讳的,因为这个时期,社会的开放程度已经可以让他说出原来不敢说的话。

这种个人的反思,必然会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于是散文创作进入一个全方位的探索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