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康熙教子
10487700000031

第31章 仁者之心,随感而应

康熙教子经

仁者以万物为一体,恻隐之心,触处发现。故极其量,则民胞物与,无所不周。而语其心,则慈祥恺悌,随感而应。凡有利于人者,则为之;凡有不利于人者,则去之。事无大小,心自无穷,尽我心力,随分各得也。

译 文

仁爱的人把万物看作一体,到处播撒自己的同情心。所以最大限度地说,他把百姓当作同胞兄弟,把万物都视为同类,仁爱之心遍及天下万物。说到他的心,则是慈祥和乐,随着感觉相应而发生。凡是有利于他人的事情,就去做;凡是不利于他人的事情,就放弃它。事情不分大小,仁爱之心是无尽的,只要竭尽全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仁爱之心是人间最伟大的一种道德情感,爱心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情操。富有爱心的人,很少计较个人得失,只是一味地不停付出,并不奢求太多的回报。然而,“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他们往往会不经意间得到曾经被他们付之爱与关怦的那些人深深的感激之情,即使只是一张小小的贺卡,他们也能聊以自慰。所以在他们的生活里,几乎每一天都是乐观而积极的。

在我国古代,许多有识之士就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

明代万全,字事,号密斋。明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黄州府罗田(今湖北省罗田县)大河岸。万全出生在一个有两代人行医的小康家庭里。祖父万杏坡,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人,以儿科著称于世,尤其擅长长痘疹治疗,但去世早。父亲万筐,字恭叔,号菊轩,也精儿科,曾著有《痘疹心要》。成为庚子年(1480年)万筐因兵荒而客居罗田,并娶陈氏为妻。当时,万筐的医术正臻高深,有“万氏小儿科”之誉,名罗田大儒张玉泉、胡柳溪,攻读儒学和律历、史纲等,希望他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经过学习,他获得廪膳生,但终因科举不第而弃儒从医,跟随父亲学医,从此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

万筐为把儿子万全培养成才,特别重视对儿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他经常教导密斋,一个男子汉要胸怀大度,宽宏大量;不要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古人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对人处事要以仁义为本。尤其是医家,更不能生嫌、结仇、抱怨,不论病家对自已有什么仇怨都要解怨弃嫌,尽力诊治,以行仁义,如果做不到这—点,就不是一个好医生:万筐不但这样说,而且以身作则,带领儿子这样做。

一次,有个和万家有仇的人,儿于患痘,死了半日,万筐带领万全来到他家。此人还以为万氏父子找上门来幸灾乐祸;便出口伤入。万筐不顾这些,破门而入,看过死儿后,说:“可救活。”于是,把病人放入泥污中三天,痘疮复发,痘毒透出,进药数日而醒。仇人跪地,感谢救命之思。父亲的所作所为,使万全深受教育。他决心像父亲那样做仁义之人。

万筐去世后,万全为不使家传无继,而弃儒从医,并重点研究儿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名医,被誉为“小儿王”。

从古至今的成功者,都讲求以仁服众。这样一来,不仅自己取得了杰出成就,同时也提高了自身修养,心情怡然。想当年,太平军势如长虹,从广西一路打到安庆,直逼京城,在此危难之际,清廷重用曾国藩才最终把太平天国起义镇压下去,而曾国藩的军队为何能够击败太平军呢?关键就在于曾国藩以仁治军,军心凝聚,才把太平军击败。

曾国藩说:“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弃勇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成立,望其发达,则人知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敬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斯二者,虽貊之邦行矣,何兵勇之不可治哉?”

推崇程朱理学的曾国藩明确认识到,农民起义之所以频繁发生,内忧外患之所以纷至沓来,八旗、绿营兵之所以在同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屡战屡败,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固有的纲常伦理大乱已至,人心涣散,特别是清军缺乏为朝廷卖命的忠义血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曾国藩非常重视孔孟“仁”、“礼”那一套在治军方面的作用。

对于曾国藩来说,其治军的最终目的,就是以孔孟之道,仁礼思想禁锢士兵,把封建伦理观念同尊卑等级观念融合在一块,将军法、军规与家法、家规结合起来,用父子、兄弟、师生、友朋等亲谊关系掩饰、调剂以至弥补上下尊卑之间的关系,极力减少军队内部将帅之间、士兵之间的摩擦和抵触情绪,使士兵或下级易于尊敬官长、服从官长、维护官长,为官长出生入死,卖命捐躯,在所不惜。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他对将领选拔和士兵思想工作极其重视。

在对士兵的思想工作方面,除“勤劳”二字之外,曾国藩着重坚持这样四个字:“仁爱”、“严肃”,亦即前述“恩威并用”的意思。

曾国藩认为,军人既以军营为家庭,那么在这个第二家庭里,家长对子弟,即官长对士兵,也就应该讲仁爱,士兵之间也应该以仁爱相待。因为,平时大家和睦相处,互相仁爱,建立了一种牢不可破的感情,所以,到了战时就会互相照应,争先恐后,勇往直前。

曾国藩时常对士兵说,仁爱乃做人之本,而忠于君主,听命官长则是其天职。他对潘鼎新等人说:“第一教之以忠君,忠君必先敬畏官长,义也。”为此,他在给各将领的书札、批牍中,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字字句句用肺腑之言去开导他们,要以父母仁爱子弟之心去教育士兵:“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之因扰民而坏品行,因缥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他认为将帅对士兵如父兄对子弟一般仁爱慈祥,那么士兵就会像子弟对父兄那样忠义孝敬。经过他长年的以仁治军,其军队战斗力明显提高了,结果,逐步把太平军消灭了。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大都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成“小祖宗”、“小皇帝”,对孩子百依百顺,给他们无限关怀与疼爱,却不注意培养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从而使孩子认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而从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表现出心中无他人。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呢?

●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比如有时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但他自己意识到了,你就不能用严厉的批评来对待他,你可以用善意的玩笑或者只是简单地提一提就算完了。这样做,既告诉孩子你做错了,也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率先垂范

平时在孩子面前一定处处表现出对他人的宽容及对他人的爱心,这样潜移默化时间长了,你的孩子对待他人也是友善的、宽容的。

●学会对孩子的宽容

允许孩子在你的面前,撒娇甚至耍赖。比如有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要参加三个多小时的乒乓球训练,有时的强度还是很大的,这时孩子就会提出累啦、洗澡不洗头啦等要求,遇到这种情况,做父母的就要相对灵活一点,冬季就可以允许,夏季就不能同意。不同意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可以主动提议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以达到要他洗头的目的。而且一定要以平和的态度来与他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