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教子经
《易》云:“日新之谓盛德。”学者一日必进一步,方不虚度时日。大凡世间一技一艺,其始学也,不胜其难,似万不可成者。因置而不学,则终无成矣。所以,初学贵有决定不移之志,又贵有勇猛精进之心,尤贵精进而又贞常永固、毫不退转,则凡技艺焉有不成者哉!
译 文
《易经》中讲:“每天都取得进步可称得上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成为一种极高尚的品德。”爱好学习和学习的人都应当天天有所进步,才能不荒废时间、虚度光阴。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技术、技艺的学习过程都是在开始的时候其难度往往使人难以忍受,就好似万万办不成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就放弃而不再学下去,那终将是一事无成。所以,对初学者来说,可贵的是要有一经决定就不再改变的意志,和不断追求上进的恒心,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要有一种言行一致、固守正道、誓不后退的决心!如果具有了坚定的意志与恒心,还会有哪一种技艺学不到手呢?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黄河九曲十八弯,从来万事开头难。这就是说人们对于一个未曾接触、比较陌生、胸中无数的领域,敢于去实践、开创,这是需要点精神的。唐代名臣魏征有句名言——“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确实进出了某些客观真理。世人从学、谋事……能够善始的人是很多的,且大凡做事,差不多都能在开始时好好干——想“踢好头三脚”、“烧好三把火”、“留个好印象”,以利打开局面。但能够持之以恒、贯彻到底获得良好结果的人确是很少的。然而要想真正做成一件事,没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和奋斗不止的素质,是决然不会成功的。只要孩子们对待学习和事业具备了持之以恒的品格,万事必成。
王符红在《太平御览》中说:“知一不难,难在于终。”这是很有见地的名言。对具有一般智力的人来说,学习一点东西的确不难,大家不都是日日时时在学习,天天在进步吗?但坚持到最后就难了。因为多数人的素质里,缺乏成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持之以恒的韧劲和恒心。
古今中外,败于没有恒心的大有人在。明朝宋应星在《怜愚诗》中曾生动形象地说:“一人浑身有几何?学书不成学兵戎。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创造发明家。他有一个儿子叫伢子,孩子倒是很聪明,就是不爱干活。儿子到15岁了,鲁班觉得应该教儿子掌握谋生的本领了。
鲁班问儿子:“你想干什么活儿?”儿子说:“种田。”鲁班就送儿子去学农活。只干了一年,儿子就回来了。鲁班问他:“怎么不干了?”儿子说:“种田太累。”
第二年,鲁班征求儿子的意见,又送儿子去学织布。只干了一年,又不干了。鲁班问他:“为什么又不干了?”儿子说:“织布这活儿,把人给忙死了。”
鲁班问儿子:“你究竟想干什么呀?”儿子想了想说:“跟您一样,当木匠吧!”鲁班把儿子交给他的大徒弟张班当学徒。不料,儿子又只干了一年,就不干了。鲁班问他:“又怎么了?”儿子说:“师傅要求太严,活儿太苦,师傅也太狠了。我不干了。”
鲁班听了,严肃地对儿子说:“不严,不苦,不狠,你能学出手艺吗?你既然什么都不想干,那么好吧,从今天起,你就别吃饭了,因为你不爱种田;从今天起你就别穿衣服了,因为你不爱织布;从今天起,你就从这屋子里搬出去,因为你不想当木匠!”
儿子听了,呆住了,站在那里一声不吭了。这时,只见鲁班从屋顶棚上取出一箱子他使用过的斧子,每把斧子的把都磨出深深的凹,斧刃都磨平了牙。他对儿子说:“要学到手艺,就得刻苦地去练,不下苦功夫,什么也学不成。”儿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鲁班又拿出三把新斧子,郑重地你给儿子说:“拿去。三把斧子,斧把儿磨不出凹,刃儿磨不到顶,就别来见我!”
儿子提着三把斧子,又回到师傅张班那里。通过勤学苦练,儿子也成为一名著名的工匠,掌握了谋生的本领。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经讲过:许多人们做事时,常常在快要成功之机而失败。这都是缺乏持之以桓的决心和毅力造成的。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超人的毅力和恒心。两军对垒,主动权和有利形势的获得更是如此。毛主席曾精辟地讲过:“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个“再坚持一下”的恒心和毅力,没有超常的素养是做不到的。众多人都会在此相形见绌,败阵而归。大凡能做到“再坚持一下”的人都会有惊人的发现和成果。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有良好自制力的性格呢?请从以下方面入手: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道路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干什么事都不会轻而易举就能成功,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不前。
●帮助孩子制定做事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了做事计划,孩子就会为实现计划而不懈奋斗。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坚韧的性格往往是细小生活习惯的直接后果。最后一点是教导孩子守纪律,这是培养自制力的良方之一,公共秩序要遵守,公私物品要爱护,越轨言行要矫正,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学会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