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
10470800000089

第89章 百家姓

谈到中国的姓氏,人们往往会提起《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今浙江杭州)的一个书生将中国的一些主要姓氏进行组合、排列所编撰的启蒙读物。虽然名为《百家姓》,其实并不仅仅是100个姓,其中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后来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从字面上看《百家姓》并没有实际内容,但是由于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像一首四言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读起来朗朗上口,适于诵读和记忆,所以很快传播开来。宋朝以后,又出现过各种改编本,如明吴沉、刘仲质编的《皇明千家姓》,清代康熙年间编的《御制百家姓》。元明以来还出现过《女真百家姓》、《蒙古字母百家姓》。不过,历代最为通行的还是宋代编定的版本。

《百家姓》的首句为“赵、钱、孙、李”,其实这并不是说这四个姓即是中国人数最多的姓氏,这样的安排有其历史渊源。由于《百家姓》编于宋代,而宋代的皇帝是赵氏,国君的姓自然要排在首位,否则就有欺君之罪,将难免杀身之祸。“钱”是在宋朝初年尚存的吴越国的王姓,此书编于吴越国的中心城市杭州,所以“钱”就排在次席。至于“孙”,则是因为当时国王钱鏐的正妃姓“孙”,妻以夫荣,所以“孙”在第三位。“李”姓排在第四,是因为被宋朝灭亡的南唐国君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