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化史
10470800000088

第88章 中国的食疗和药膳

食疗和药膳就是以食物当药治疗和预防疾病。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学认为,药可以入食,食也可以为药,就形成了食疗和药膳,中国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药补不如食补,食疗胜似医疗”。食疗在中国民间,无论古今,都很盛行。医食合一、医厨相通早在周代就已形成传统。在古代典籍中,有关食疗的论著很多,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两部著作,都有专章论述食疗,对古代食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思邈认为,人的健康应以合理的饮食为基础,而不要擅自服药。医生应该先弄清疾病的起因,先以食疗治病,如果食疗效果不好,再用药治疗。孙思邈的食疗观点对我国的食疗方法、药膳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渐地,食疗和药膳就成了中国民间很盛行的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方式。

在我国,用日常蔬菜、食物防病治病,几乎是家喻户晓。家里有人伤风感冒,切几片生姜,加几段葱白,用红糖煮汤,趁热吃下,发发汗,一般都能见效。提起养生,有“上床萝卜下床姜”的说法,就是早上吃姜,晚上吃萝卜。盐、醋、姜、葱、蒜等调味品的食疗作用,民间各有讲究,还随着实践不断发展。

食疗当中,“花馔”又自成一系。所谓“花馔”,就是将花做成菜。花馔起于春秋,盛行于唐朝。花卉有上千种,中国北方可食用的花卉就达100多种,至于中国西南部被称为“植物王国”的云南省,据说可食用的花卉竟达260多种。花馔可以治病,尤其是多食花馔对女性大有益处。比如玫瑰花,具有活血调经,养容保健;以桃花、鱼、鲜虾配菜,可以补气血、强健脾胃,还有很好的养颜作用。

药膳则是以药为食,变用药为用餐的方式来治病、防病。药膳在从古流传至今,现在还越来越受欢迎,常见的有粥食、面点、羹汤和菜肴等。药膳大都很有讲究,如“孩儿粥”,是用山药、薏仁和柿饼等加大米煮粥,可治小孩脾胃虚弱。“川贝陈皮汤”可治风寒咳嗽;“参汁汤”则可用于病人和老人滋补养生。中国药膳不仅风行国内,而且还进入了国际市场。如橘皮茶、茯苓饼、菊花酒等中国药膳药饮,正进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饮食生活中。